分享

郑成功39岁猝死,为何临终前突然下令,处死妻子、长子和孙子?

 激扬文字 2024-03-13 发布于四川

文章来源:网络

郑成功,作为一位英勇的抗清将领,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在年富力强的39岁时竟然猝死,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下令处死了自己的妻子、长子和孙子。这一突如其来的命令引发了无数猜测和疑问,为何一个英雄如此英年早逝,临终前还要对亲人做出如此惊人的决定?

图片

一 他是异乡儿,却为中华魂不息

1624年,一个命运特殊的婴儿在日本出生,他有一半中国血统,一半日本血统,本是异乡人,命运却深深与中国联结。他被起名为森,7岁时才被生父郑芝龙接回中国福建老家。

郑成功从小性格活泼,又富于智慧,很得父亲的宠爱。他自幼便表现出聪明过人的头脑,14岁便参加县试入秀才,名声大振。17岁时他迎娶了福建名门闺女董小姐为妻,一步步踏上仕途,前程似锦。

图片

然而就在郑成功18岁那年,明朝突然灭亡,天下大乱。许多士大夫都选择剃发易服,投降了清朝。但郑成功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他从小酷爱读书,对古人事迹了如指掌。参加科举虽未得志,但他一心想要为大明殉国,绝不愿意出仕清廷。

1644年他带着满腔热血入南京国子监读书,希望能润色学问,为大明效力。他还拜名儒钱谦益为师,得到了“大木”的雅号。也许当时郑成功还年轻气盛,把自己当成大明的千里马,要扶正倾倒的大厦。从此他满怀壮志,誓要恢复大明江山。

图片

二 他在“忠”与“孝”间痛苦挣扎

1646年,已经是书生出身的郑成功奉父命带兵与清军作战。他性格率真热血,又极度崇拜父亲郑芝龙。起初对郑芝龙言听计从,视如掌上明珠。然而就在这一年,郑芝龙在清朝大员软硬兼施的劝说下,最终鼓起权力欲望,决意带领部下投降。

这个突如其来、晴天霹雳的噩耗让郑成功深感震惊和痛心。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直视如英雄的父亲,会在民族危难之时选择离弃。他痛苦地意识到,父亲终究还是凡人,也有软肋可趁。自己似乎也过于理想化地寄托了太多望,这一刻理想的幻灭,让郑成功几乎陷入崩溃。

图片

但很快,他就振作起精神来。郑成功性格坚韧不拔,理想高于天。即使深受打击,他也没有放弃抗清的决心。于是他率领一小部曲在金门与厦门沿海坚持反抗,誓要唤醒民族自尊,扭转乾坤。与此同时,郑成功也在挚爱的母亲被清军所杀,他痛不欲生。

在这几年的抗争中,郑成功不断面临难以抉择的困境:是追随正义,为理想而战;还是为了恢复和平,顾全大局;抑或保家卫国,照顾家人?他始终在这种痛苦的挣扎折磨中,难以抽身。

图片

三 他在内忧外患中孤悬一方

1661年,经过多年努力,郑成功终于率领两万五千将士占领台湾,建立起反清复明的最后根据地。这似乎是理想成真的一刻,但郑成功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锐气与激情。清廷将他的父亲郑芝龙等亲人悉数处决,挖掘祖坟,让他悲痛欲绝。

与此同时,郑成功在台湾也遇到了巨大困难。这里气候酷热,水土不服,他的军队与百姓大批生病死去。郑成功本身也有了重病在身,他不得不日夜操劳,勉力支撑这方唯一的明火。

内忧外患之间,郑成功仿佛是那深海孤独的鲸鱼,只能在汹涌巨浪中痛苦地呼吸和奋力游泳。他强忍着悲痛,用越来越微弱的心跳守着那一线生的希望。当年文字骑士的锐气早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隐忍,坚持,和孤独。

图片

四 他在家丑外扬中黯然命终

1662年,当郑成功濒临崩溃之际,他突然迎来了一丝喜讯。得知长子的正妻生下了一个孙子,作为一个慈祥的祖父,郑成功欣喜异常,立即大肆赏赐庆贺。

这是他多年来难得的欢乐时刻。郑成功或许会放下防备,放任自己沉浸在久违的家庭温情中。他会幻想,等死后由这可爱的孩子来守护家业,承继遗志。然而,就在他沉醉其中之时,一封揭露丑闻的信打破了脆弱的温馨。

图片

信中透露,他心爱的孙子,实则是私生子。而罪魁祸首竟是长子郑经,还牵扯上了其他兄弟!这样的家丑一旦传扬,必然成为郑成功心头永远的痛。作为一个一丝不苟的儒者,他始终坚守礼教于心。一直以来郑成功倾其所有治军理政,就是为了证明“治国先齐家”的古训。

这样的丑闻无疑是对他一生坚持的巨大讽刺与讥笑。它彻底粉碎了郑成功对家国理想的最后幻想,让他的精神彻底崩溃。

图片

于是他怒不可遏,立刻下令要杀死这些犯了大忌的子嗣,以绝后患。然而手下们不忍心这样做,这让他更加暴怒和绝望。

在失去亲人、江山几乎无望的情况下,这样毁灭性的打击无异当头棒喝。没过多久,郑成功便在日夜的操劳与心理折磨下,感染时疫而病逝。临终前他愤怒至极,甚至抓伤自己的面容。当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最终理想破灭的悲剧人生终结。

图片

五 结语

回望郑成功的一生,他为了恢复明朝江山这一理想奋斗毕生。然而面对种种困境他既要忠于国家,又要顾全家人,长期在两难抉择中煎熬。

郑成功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他性格率真,却也极端固执;他壮志凌云,却也脆弱敏感。这些特质让他在漫长抗争中付出惨痛代价:失去亲人,江山几近绝望。终其一生,郑成功都在试图调和“忠”与“孝”这两种天性,但它们最终像乖张的弦,在巨大压力下绷断,反弹回来把他彻底粉碎。

郑成功就像是那海上孤帆,在看不到尽头的风浪中摇摇欲坠。他独自悬在汪洋大海,终因精神和心力交瘁而心死方休。临终時那自毁的举动,正折射出一个理想破灭者的绝地反击与绝望悲鸣。

我们不应代入历史去批判英雄的行径。但郑成功那剧烈翻腾的内心世界,也正是他作为传奇人物的痛并快乐着的本质根源。我们只能缅怀逝去的生命,信守自己生命中那一点理想信仰的亮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