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被日本人称为“中国园林第一人”,被美国人誉为“中国园林之父”的园林大家

 hyd129 2024-03-14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陈从周

陈从周(1918年11月27日—2000年3月15日),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室,自称梓翁,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大师,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梁南陈


图片

在建筑界,“北梁南陈”,北有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南有古园林大家陈从周。陈从周先生还被日本人称为“中国园林第一人”,被美国人誉为“现代中国园林之父”。

生平

图片

图片



1918年11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童年时期即喜欢养花种草、叠石理水和观察工匠造房起屋,并喜爱绘画,喜背古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积极从事保护、发掘古建筑工作。他揉中国文史哲艺与古建园林于一炉,出版了第一本研究苏州园林的专著,其《说园》五篇,总结了中国园林的理论。晚年参加多处园林设计实践,直接参与指导了上海、浙江诸多古园的维修和设计工作。


1950年,任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史,结识古建筑专家刘敦桢教授,开始了陈从周教授的古建筑生涯。同年秋,执教于圣约翰大学建筑系,正式教授中国建筑史。


1951年,出版“陈从周画集”,兼受聘于之江大学建筑系,还兼课于苏南工业专科学校,课余开始了苏州古建筑、古园林以及诸多的名人故居的考察。


1953年,于《文物参考资料》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古建筑考察专文——吴县洞庭东山杨湾庙。


1956年,代表作《苏州园林》问世。它是第一本研究苏州园林的专著。在这本书里陈从周提出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论断,抓住了苏州园林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文人园林的诗情画意,还总结归纳了中国园林造园手法,诸如借景、邻虚、屏障、对景等。


1959年,参与主持上海建筑三史工作,所谓“三史”是古代史、近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年史,皆为建筑史,在上海市建委领导下,对于搜集、保存上海近代建筑史料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60年代初,参与指导上海豫园、嘉定孔庙、松江余山秀道者塔的修复、设计工作。同时,由苏州到扬州,开展扬州园林的考察研究工作。在浙江古建筑考察中发现了安澜园遗址,在扬州园林考察中发现了石涛和尚叠石遗作——片石山房。协助、参与梁思成设计扬州大明寺鉴真和尚纪念堂,陆续在《文物参考资料》《文物》《同济大学学报》上发表有关古建筑、古园林考察文章。


造园思想与理论

图片

以文赏园

在《说园》中,他将“造园”提升到“综合艺术”的角度总结中国园林的特征: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同时,他指出品园、造园乃至复园之关系。他指出“品园”与“造园”之间的关系:“能品园,方能造园,眼高手随之而高,未有不辨乎味能为著食谱者。故造园一端,主其事者,学养之功,必超乎实际工作者。

图片

以画游园

陈先生在《说园》中多有论及画理与造园、赏园之关系,如“园林的每个观赏点,看来皆一幅幅不同的画,要深远而有层次”,便是以观赏点处所见园景比之于山水画深远的赏鉴。

再如“观天然之山水,参画理之所示,外师造化,中发心源,举一反三,无往而不胜”,就直接参证画理以解说游园赏鉴之途了。

诗画如园

陈先生在其《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文中开宗明义地总结:“历代谈中国园林总离不了中国诗文。

同时,又以南宗的文人画为蓝本,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归根到底脱不开诗文一事。这就是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

陈先生关于诗画关系的判断出于他对传统文化的稔熟,同时,参以中国传统文论和文学评论的基本原则,结合众多的文学作品和传统园林经典案例的解析和印证,提出针对传统园林鉴赏的“意境说”。


代表作品

著有说园》、《苏州园林》、《扬州园林》、《中国民居》、《绍兴石桥》、《岱庙建筑》、《园林谈丛》、《装修图集》、《上海近代建筑史稿》等学术专著,其中《说园》最为精辟,“谈景言情、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影响力之大,其远及日、俄、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

《说园》一书对造园理论、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等诸方面皆有独到精辟之见解。全书谈景言情,论虚说实。诚如叶圣陶先生评述:“熔哲、文、美术于一炉,臻此高境,钦悦无量。”文笔清丽可诵,引人入胜。不仅是一部园林理论著作,又是文学作品,别具一格。

  图片

本书是讲园林艺术的,它本身又宛如一处引人入胜的园林。本书中的文章对这种综合艺术品的构成与赏鉴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而写法又生动自然。学术著作能依据所论对象的特点,写得如此生动、亲切,使人好读,试入“园”领略一番,从中便可以见到一些艺术的匠思,文学的韵味,美学的深度,哲学的辩证观点。


结语

陈从周先生对于将传统书画艺术创作的规律性,与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营造与赏鉴活动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尤其对于传统园林在当代的修复重建问题,他更是借用传统古画修复“接笔”“续笔”的概念,区分古园当代修复中的众多情况。为中国的园林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