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蚀坑,这种局部小地貌,要留心哦!

 羊羊的地理教室 2024-03-14 发布于浙江
招兼职编辑啦~ 


如果您拥有扎实的地理素养和良好的文字功底、责任心强,欢迎成为我们的签约作者哟~羊羊地理期待您的加入!

请将简历及相关作品发送至邮箱: 

yangyangdili@126.com


作者:一直 | 排版:杳杳

雅丹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壁龛......在诸多风蚀地貌中有一位特殊的成员——风蚀坑。作为风力侵蚀地貌,它的身后还跟着风力堆积的产物,这是怎么回事?看完今天的文章就有答案了。


 01 
  风蚀坑是什么?长什么样?

风蚀坑,就是经风蚀作用而形成的凹地,在内陆沙质草地和海岸沙地比较常见。

图源:网络

内陆沙质草地,是指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具有沙质土壤的草地生态系统,如我国我国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等。


这些地区由于水资源有限,植被覆盖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在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以及过度放牧或车辆碾压等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草原植被遭到破坏,地表裸露的沙质土壤极易受到风蚀,形成风蚀坑地貌。

因此,内陆沙质草原上出现风蚀坑往往是草地退化(开始沙漠化)的一种表现。

根据风蚀坑几何形态,还可以划分出碟形、碗形、槽形、簸箕形和不规则等5种类型。

图源:论文《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缘固定沙丘风蚀坑动态变化》

受风力作用影响,风蚀坑坑体长轴方向一般与当地的主导风向(盛行风向)一致,且在坑后多发育积沙区。

风蚀坑形态示意图 | 制图:一直

这样的风蚀坑到底是怎样发育的?又会向什么方向演化?


 02 

风蚀坑的发育与演化

风蚀坑的形成离不开松散或裸露的沙质地表强劲的风力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质草地上发育的风蚀坑,一般会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① 天然草原

当地天然植被以草原为主,受畜牧业、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草原植被遭到破坏。

② 风蚀裸地

地表植被破坏后,沙质土壤裸露,受风力侵蚀影响,出现风蚀裸地。

出现沙化的草地 | 图源:内蒙古新闻网

③ 活跃风蚀坑

持续的风力侵蚀,造成松软区域的沙粒不断随风搬走,周围土层崩解、崩塌逐渐形成风蚀坑,而风蚀搬运的沙粒逐渐堆积于风蚀坑的后侧,形成积沙体。

风蚀坑纵剖面(长轴方向)示意图 | 制图:一直

在积沙体的迎风坡,气流汇聚、风速较大,粒径大的沙粒受重力作用先堆积,粒径较小的沙粒继续被搬运;

风在携带沙粒沿沙丘爬升翻越至背风坡后,风力减弱,较小的沙粒沉积。

所以,整体上看,积沙体迎风坡粒径更大,背风坡粒径相对较小

风蚀坑示意图 | 制图:一直

如果但看某一个坡面,在迎风坡一侧,从坑底至丘顶粒径依次变小;而在背风坡一侧,从丘顶至背风坡脚的沙粒粒径依次变大。

迎风坡一侧,坑底长期遭受风蚀,小颗粒侵蚀殆尽,残留大颗粒。而从积沙体前到丘顶,风速减小,搬运能力减弱,粒径越小的沙粒,越容易被风带走至丘顶沉积。

背风坡一侧,受到沙粒重力的影响,沙粒径越大质量越大,越容易顺坡滑落到坡脚。因此,从丘顶到背风坡脚粒径变大。

④ 消亡风蚀坑

当外部干扰(人类活动)减轻或停止,后期风蚀坑发育速度会衰减,无法持续扩大。

风蚀坑纵剖面(短轴方向)示意图 | 制图:一直

这背后的原因是,在风蚀坑发育的后期阶段,随着风蚀坑的加深,坑体侧壁后退出现坍塌,并且坍塌物向坑底运移、堆积,使得风蚀坑变浅。

同时,后期积沙体增高,对盛行风的阻碍作用加强,到达丘顶的风速越来越小,堆积至此的沙粒越来越少,所以无法使积沙体继续增高。

图源:网络

此外,由于坑底地势低洼,利于水土汇集,植被恢复速度快,减轻风力对地表的侵蚀,进一步加速了风蚀坑的消亡。


 03 

风蚀坑的治理

风蚀坑发育是内陆沙质草原退化或沙化的初级阶段,不断扩张、叠加、连片的风蚀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恶果,比如加剧土地荒漠化,引发沙尘暴,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图源:网络

因此,积极开展草原风蚀坑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要规范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坚持合理放牧,严格控制牲畜数量;退牧还草,退耕还草;避免坑区的交通与工程建设活动。

铺设沙障 | 图源:内蒙古新闻网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治沙的工程性措施,设置各类沙障,植树种草,减少风力对风蚀坑的侵蚀。


 04 

  做完题再走~

呼伦贝尔草原属温带草原气候,草地土壤以沙质栗钙土为主。风蚀坑是呼伦贝尔草原上植被退化与土地沙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风蚀坑一般深5-10米,宽度可达上百米。下图是我国呼伦贝尔草原某风蚀坑的平面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边缘带、重度积沙区、轻度覆沙区和沙草过渡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上下滑动查看)

1.C

【解析】风蚀坑主要是由于风力侵蚀导致,A为风力沉积,B为喀斯特沉积地貌,D为流水沉积地貌,ABD均为沉积地貌,C为风力侵蚀地貌,故选C。

2.A

【解析】最高风速出现在风蚀坑出口处,甲为风蚀坑边缘地点,小颗粒侵蚀殆尽,残留大颗粒,故选A。

3.B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甲为边缘带,为风蚀坑的边缘地区,主要为风蚀作用形成,乙丙分别表示重度积沙区和轻度积沙区,主要为风积作用,故可判断风从西北侧吹来,为西北风。故选B。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