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丹药方-中医养生
2024-03-14 | 阅:  转:  |  分享 
  
药方,汤剂,丹丸(1) 一钱=3g 一两=30g【银翘散】辛凉解表剂【组成】 连翘 一两(30g) 银花 一两(30g) 苦桔梗 六
钱(18g) 薄荷 六钱(18g) 竹叶 四钱(12g) 生甘草 五钱(15g) 芥穗 四钱(12g)淡豆豉 五钱(15g)牛
蒡子 六钱(18g) 【功用】 心凉透表,清热解毒。【用法】 上杵为散。每服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
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主治】 温病初起。发
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歌诀】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
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禁忌】 1外感风寒及湿温病初起禁服。2不宜久煎。【香薷散】祛暑解表剂【组成】 香薷(9g) 白扁
豆(6g) 厚朴(6g)【功用】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酒一分,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
。连吃二服,不拘时候。【主治】 阴暑。恶寒发热,腹痛吐泻,头痛身重,无汗,胸闷,舌苔白腻,脉浮。【歌诀】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
化湿功效兼,若著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禁忌】 若属表虚有汗或中暑发热汗出、心烦口渴者,不宜使用。【九味姜活汤】【组成】
羌活(6g) 防风(6g) 苍术(6g) 细辛(2g) 川芎(3g) 白芷(3g) 生地黄(3g) 黄芩(3g)
甘草(3g)【功用】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用法】 上九味,?咀,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也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痠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歌诀】 九味羌
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禁忌】 本方为辛温燥烈之剂,故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桂枝汤
】【组成】 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3枚)【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用法
】 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
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
物。(现代用法:水煎服,温服取微汗)。【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脉弱者。【歌诀】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禁忌】 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均当忌服,孕妇及月
经过多者慎用。【麻黄汤】【组成】 麻黄(9g) 桂枝(6g) 杏仁(6g) 炙甘草(3g)【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用法】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歌诀】 麻黄汤中用桂
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禁忌】 ①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
、“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②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
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正如柯琴指出:“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
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小青龙汤】【组成】 麻黄(9g) 芍药(9g) 细辛(6g)
干姜(6g) 炙甘草(6g) 桂枝(9g) 半夏(9g) 五味子(6g)【功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用法】 上八
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主治】 外感内饮证。恶寒发热,无
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歌诀】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
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禁忌】 因本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补中益气汤】【组成】 黄
芪15g、人参(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姜9片、大枣6枚 其中可用
党参替代人参【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法】 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主
治】 ①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②气虚发
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歌诀】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禁忌】 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中医温病三宝】】三者选用有讲究:安宫牛黄丸适用于那些高烧不止、神志昏迷,“稀里糊涂”的患
者;紫雪丹适用于伴热惊厥、手脚抽搐,经常发出乒乒乓乓声响的高热、烦躁甚至昏迷的患者;而至宝丹因为药方采用了许多芳香开窍的药材,因此
对于昏迷深重伴发热痰盛,表现得不声不响的患者更为适用。综合这些特点,中医界流传着“乒乒乓乓紫雪丹,不声不响至宝丹,稀里糊涂牛黄丸”
之说。【紫雪丹】【组成】 石膏(三斤)、 寒水石(三斤)、 滑石(三斤) 、磁石(三斤)、 水牛角浓缩粉(五两)、 羚羊角屑(五
两)、 沉香(五两) 、青木香(五两) 、玄参(一斤) 、升麻(一斤) 、炙甘草(八两) 、丁香(一两)、 芒硝(十斤) 、硝石(
四升)、 麝香(五分) 、朱砂(三两) 、黄金(一百两)。【功用】 清热开窍,熄风止痉。【用法】 口服:冷开水调下.每次1.5
克~3克,每日2次.周岁小儿每次0.3克,每增1岁,递增0.3克,1日1次,5岁以上小儿遵医嘱,酌情服用.【主治】 热邪内陷心包
,热盛动风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斑疹吐衄,口渴引饮,唇焦齿燥,尿赤便秘,舌红绛苔干黄,脉数有力或弦数,以及小儿热盛惊厥。【
歌诀】 紫雪羚牛朱朴硝,硝磁寒水滑石膏,丁沉木麝升玄草,更用赤金法亦超。【禁忌】 使用本方中病即止,不宜过用。孕妇忌服。还有运
动员不能服用,服用后会长生兴奋,使兴奋剂这一关过不了。忌食辛辣油腻. 如无能力炼制可以【紫雪散】代替,但药效下降很多。家中常备可做
退烧药之用。若自配麻烦,可去药店购买。【紫雪散】【组成】 石膏144g 北寒水石144g 滑石144g 磁石144g
玄参48g 木香15g 沉香15g 升麻48g 甘草24g 丁香3g 芒硝(制)480g 硝石(精制)96g 水牛
角浓缩粉9g 羚羊角4.5g 人工麝香3.6g 朱砂9g【功用和主治】清热开窍,止痉安神。用于热入心包、热肝风证,症见高热烦
躁、神昏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尿赤便秘。【用法】 口服。一次1.5~3g,一日2次;周岁小儿一次0.3g,五岁以内小儿每增一
岁递增0.3g,一日1次;五岁以上小儿酌情服用。【禁忌】 孕妇禁用。【至宝丹】【组成】 生乌犀(水牛角代)、生玳瑁、琥珀、朱砂
、雄黄各30g,牛黄、龙脑、麝香各0.3g,安息香(酒浸,重汤煮令化,滤过滓,净)45g,金银箔各五十片。【功用】 化浊开窍,清
热解毒。【用法】 上丸如皂角子大,人参汤下一丸,小儿量减。现代用法:水牛角、玳瑁、安息香、琥珀分别粉碎成细粉;朱砂、雄黄分别水
飞成极细粉;将牛黄、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加适量炼蜜制成大蜜丸,每丸重3g。口服,每次1丸,每日1次,小儿减
量。本方改为散剂,用水牛角浓缩粉,不用金银箔,名“局方至宝散”。每瓶装 2g,每服2g,每日1次;小儿3岁以内每次0.5g,4-6
岁每次1g;或遵医嘱。【主治】 痰热内闭心包证。神昏谵语,身热烦躁,痰盛气粗,舌绛苔黄垢腻,脉滑数。亦治中风、中暑、小儿惊厥属于
痰热内闭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脑血管病、脑震荡、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肝昏迷、冠心病心绞痛、尿毒症、中暑、癫痫等证屑痰
热内闭者。【歌诀】 至宝朱砂麝息香,雄黄犀角与牛黄,金银二箔兼龙脑,琥珀还同玳瑁良【禁忌】 本方芳香辛燥之品较多,有耗阴劫液之
弊,故神昏谵语由阳盛阴虚所致者忌用;孕妇慎用。【加减化裁】本方清热之力相对不足,可用《温病条辨》清宫汤送服本方,以加强清心解毒之功
;若湿热酿痰,蒙蔽心包,热邪与痰浊并重,症见身热不退、朝轻暮重、神识昏蒙、舌绛上有黄浊苔垢者,可用《温病全书》菖蒲郁金汤(石菖蒲、
炒栀子、鲜竹叶、牡丹皮、郁金、连翘、灯心、木通、淡竹茹、紫金片)煎汤送服本方,以清热利湿、化痰开窍;如营分受热,瘀阻血络,瘀热交阻
心包,症见身热夜甚、谵语昏狂、舌绛无苔或紫暗而润、脉沉涩者,则当通瘀泄热与开窍透络并进,可用《重订通俗伤寒论》犀地清络饮(水牛角汁
、丹皮、连翘、淡竹沥、鲜生地、生赤芍、桃仁、生姜汁、鲜石菖蒲汁、鲜茅根、灯心)煎汤送服本方;如本方证有内闭外脱之势,急宜人参煎汤送
服本方。【附方】 【行军散】【组成】西牛黄、当门子(麝香)、真珠、梅片、硼砂、明雄黄、火硝、飞金。【功用】避秽解毒,清热开窍。【主
治】暑秽,吐泻腹痛,烦闷欲绝,头目昏晕,不省人事;以及口疮咽痛;风热障翳。现代主要用于夏季中暑、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等属暑热秽浊者
。外用可治口腔黏膜溃疡、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热毒病证。夏季以本品适量涂抹于鼻腔内,有预防瘟疫之效。【出处】《随息居霍乱论》【安宫牛
黄丸】【组成】 牛黄、水牛角浓缩粉、人工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因机密故无配量。【功用】 安宫牛
黄丸对脑外伤、重症肝炎、农药中毒等导致的意识障碍或昏迷,均有十分显着的疗效【用法】 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小儿三岁以内一次1
/4丸,四岁至六岁一次1/2丸,一日1次;或遵医嘱。【主治】 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
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禁忌】 尚未明确。【肾气丸】补阳剂【组成】 干地黄240g,山药、
山茱萸各120g,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0g,桂枝、附子(炮)各30g。【功用】 补肾助阳。化生肾气。 【用法】 上为末,炼蜜为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6g),加至二十五丸(10g),酒送下,日再服。现代用法: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主治】
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或沉弱而迟,
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歌诀】 《金匮》肾气治肾虚,地黄怀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原热下趋。【禁忌】 虽
肾阳亏虚而小便正常者,不宜使用。【四物汤】补血剂【组成】 熟地黄酒蒸15g,当归去芦,酒渍炒9g,白芍药9g,川芎6g 此配法
与原药方有些差别。原方是【熟地12g,当归10g,白芍12g,川芎8g。】可以随意选择是原方还是改良方。不过用药还是请慎重。【功用
】 补血和血,调经化瘀。【用法】 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热服。【主治】 冲任虚损,月经不调,脐腹
亏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妊娠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腹痛血下;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跌打损伤,腹内
积有瘀血。【禁忌】 四物汤必须在月经结束之后才能开始喝,经期喝有反作用。【玫瑰四物饮】对于【四物汤】的补充【组成】 当归三两、
白芍五两、熟地二两、川穹一两、红枣二两【做法】 1、用一大锅水浸泡药材30分钟,玫瑰花是熬好之后再放入,所以刚开始不用浸泡;2、
浸好药材之后先用大火煮到滚开了再转小火,盖子盖好;3、小火煮2-3小时后,再转大火煮沸,放入玫瑰花,搅拌一下,再转小火,盖上盖子;
4、五分钟后熄火,再十分钟后把药汁倒入锅子,等药汁放凉了,可以装入小的宝特瓶,放入冰箱储存。【用法】 每次导出一小碗加热饮用,月
经结束后开始饮用,一天两次,早晚、午晚,空腹、饭后均可,连喝七天,也可以一天喝一次,连喝十四天。【方意】 四物汤组成是当归、白芍
、熟地、川穹,有补血活血的作用,补充月经时消耗的阴血。玫瑰花有轻微活血化瘀的作用,并且含有维他命C的成份。红枣含有多种营养成份,有
天然维他命之称,可以补充脾气。【丰胸汤】对于【四物汤】的补充【组成】 黄芪10克、党参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枸杞10克
、阿胶磨粉另冲服(也可以用猪蹄代替阿胶,但是效果可能稍差)。【用法及注意事项】 此方第一个月,每天早晚服,第二个月隔天服用,第三
个月以后一个星期一次足够。想长期喝的话,是一个星期两次就可以了,但是不要长期天天喝。【功用】 祛斑、缓解痛经、丰胸、如果配合清淡
饮食,还能瘦腰。【桃红汤】也是对于【四物汤】补充【组成】 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桃仁9克、红花6克【用法
】 方法一 煎服每日一副,煎服,分早中晚三次,趁热空腹喝下。具体方法:【第一步:把药材用水简单冲洗一下,冲掉上面的一些灰尘。【第
二步:把药材放入煎药壶,加水3碗,浸泡20分钟,这个浸泡的水不要倒掉哦。请注意这个碗就是我们平时吃饭的小碗。【第三步:开大火把水烧
开,烧开后,改用小火。让药材慢慢煎25分钟后,把得到的药水倒出来。【第四步:紧接着,加水2碗,烧开后,改用小火。让药材慢慢煎20分
钟后,把得到的药水倒出来,和之前的药水混在一起。【第五步:重复上一步,加水2碗......。这样反复煎三次,把得到的药水混在一起,
我们量了一下,大约650毫升,这个量是非常好的。而且,煎得的药材是很黑很浓的哦!在头天晚上煎好后,第二天分三次,每次喝200毫升。
如果肠胃好,就在饭前半小时喝,如果肠胃不太好,就在饭后一小时喝。【适用症状】 气滞血瘀,月经有淤血或者血块,痛经,脸上有斑,比较
怕冷,脸色暗沉;有较小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的客户也可以作为调理使用,但并不确保可以消除病患。有乳腺增生者请谨慎购买【主要是出现过两
三例此类情况的客户喝了有点胀痛不舒服;这属于小概率事件;如果用了不胀痛的话,就没事,有需要的也可以先尝试几包。】(注:若是月经量较
少同时又有淤血或血块,也可以先服用补血四物汤或八珍汤,同时用活血化瘀的泡脚中药泡脚。)【禁忌】 孕妇禁用桃红四物汤。如果没有血瘀
的状况,就不宜长期使用桃红四物汤。【四逆散】调和肝脾剂【组成】 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6g。【功用】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用法】 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主治】 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
痛,或泄利下重,脉弦。2.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本方常用于慢性肝炎、 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
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脾(或胆胃)不和者。)【歌诀】 四逆散中用柴胡,芍药枳
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禁忌】 斟酌,因病症不同,用药不同。【加减化裁】 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
止咳;悸者,加桂枝以温心阳;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以通阳散结;气郁甚者,加香附
、郁金以理气解郁;有热者,加栀子以清内热。【合方用法】 四逆散无论用于何病,其病机里都有肝失疏泄,脾失通达一面,故而临证常根据肝
脾郁结的原因不同而随证合方为用。【四逆散合二陈汤 】主要用于痰气郁结而致肝脾不调之证。若脾失健运,水湿聚而成痰,痰湿郁结,气 机逆
乱,故以四逆散合二陈汤恢复一身气机的畅通。四逆散调滞治气,二陈汤顺气治痰,痰气并治,郁结得通而肝脾调和 【四逆散合五苓散】 此方主
要用于水气弥漫三焦,内侵肝脾而致肝脾失调之证。五苓散整体调治人体水液 代谢失常,伍以四逆散助其行散气化,升降枢纽气机,使水气归于常
道 【四逆散合升降散】此二方功效相似,皆能升降气机,疏宣气滞,但是合方主要用于火气郁结而致肝脾不和之证。升降散疏散宣泄三焦火热,正
如杨栗山所云:“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四逆散加强其升降上下,疏
宣表里邪热之力,如此,热郁得以宣散,气机流通,肝脾功用自复,诸疾得愈。【枳实消痞丸】理气行气剂【组成】 干生姜、甘草(炙)、麦芽
曲、白茯苓、白术各6g,半夏曲、人参各9g,厚朴(炙)12g,枳实、黄连各15g。【功用】 消痞除满,健脾和胃。【用法】 上为
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食远服。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水泛小丸或糊丸,每服6-9 g,饭后温开水送下,
日2次;亦可改为汤剂,水煎服。【加减化裁】 脾虚甚者,重用人参、白术以增益气健脾之功;偏寒者,减黄连,加重干姜用量,可再加高良姜
、肉桂等以助温中散寒之力;胀满重者,可加陈皮、木香以加强行气消胀之效。【主治】 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
力,大便不畅,苔腻而微黄,脉弦。(本方是治疗脾虚气滞,寒热夹杂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心下痞满,倦怠乏力,腹部畏寒,苔腻略黄,脉弦或
虚为辨治要点。)【歌诀】 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柏姜连,蒸饼糊丸消积满,清热破结补虚全。【禁忌】 无,不过用药也需谨慎。【附
方】 1.枳术汤(《金匮要略》)枳实七枚(7g) 白术二两(6g)。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功用:
健脾理气,化饮散结。主治:脾虚气滞证: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伴少气乏力,或胃脘疼痛,小便不利,舌红,苔薄黄腻,脉沉。2
.枳术丸(《脾胃论》)枳实麸炒一两(30g) 白术二两(60g)。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9g),多
用白汤下,无时。功用:健脾益气,消痞散结。主治:脾虚气滞证:脘腹痞满,饮食不消,胸膈痞闷等。枳实消痞丸、枳术汤与枳术丸三方均有行气
健脾作用,枳术汤与枳术丸均是枳实消痞丸的基础方。枳实消痞丸是以《伤寒杂病论》中半夏泻心汤、理中丸与枳术汤加减化裁而成,以半夏泻心汤
加减补虚泄热,理中丸温中散寒,枳术汤行气健脾消痞,加厚朴、麦芽、茯苓下气消食渗湿,全方既补虚又消痞,既清热又散寒,治疗脾虚气滞,寒
热夹杂证;枳术汤方中枳实与白术用量基本相等,枳实行气,善消心下痞,逐停水,白术健脾强胃,治疗脾虚气滞中以气滞水停为主证;而枳术丸方
中白术用量大于枳实1倍,健脾作用大于行气,且汤剂改丸剂,治疗病证以脾虚为主,气滞为次者,具有“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之意。【六味
地黄丸】补阴剂【组成】 熟地黄炒 24g 山萸肉(制)12g 牡丹皮9g 干山药12g 茯苓去皮9g 泽泻9g【功用】 填精滋
阴补肾。【用法】 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煎服法】蜜丸,空心盐汤下,冬酒下。【主治】 补肾精不足证。腰膝酸软,头晕目
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盗汗,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禁忌】 尚不明确
。【加减】1.血虚阴衰——熟地为君。2.精滑头昏——山茱为君。3.小便或多或少,或赤或白——茯苓为君。4.小便淋沥——泽泻为君。5
.心虚火盛及有瘀血——丹皮为君。6.脾胃虚弱,皮肤干濇——山药为君。→言为君者,其分用八两,地黄只用臣分两。【变化方】1.本方煎服
——名六味地黄汤--治同2.本方加“附子”、“肉桂”各一两——名桂附八味丸→治相火不足,虚赢少气。王冰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也”。
尺脉弱者宜之。3.本方加“黄柏”、“知母”各二两——名知柏地黄丸→治阴虚火动,骨痿髓枯。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尺脉旺者宜
之。4.本方加“肉桂”一两→名七味地黄丸。引无根之火,降而归元。5.本方加“麦冬”三两,名都气丸→治劳嗽。6.本方加“五味子”二两
,麦冬三两→名麦味地黄丸。再加紫河车一具,并治虚损劳热。7.本方加“杜仲(姜炒)、牛膝(酒洗)”各二两→治肾虚腰膝酸痛。8.本方“
去泽泻,加益智仁”三两→治小便频数。9.本方用“熟地二两、山药、山茱、丹皮、归尾、五味、柴胡各五钱。茯神、泽泻各二钱半”,蜜丸,朱
砂为衣→名益阴肾气丸→治肾虚目昏。10.桂附地黄丸,加“车前”、“牛膝”名肾气丸→治蛊胀。【加减法】1.若病人腰膝疼痛,则加入牛膝
12杜仲15桑寄生122.若病人小便频数,则要去掉泽泻,加益智仁12覆盆子103.若肝血虚,则加入当归15白芍124.兼有咳嗽气促
者,加入五味子9麦冬10【四君子汤】每年喝几副可驱邪气,温补适宜【组成】 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各9g),甘草6g。【功用】
补气健脾。【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两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主治】
脾胃气虚证。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歌诀】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
君,祛痰补益气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术苓甘草比,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禁忌】
【加减化裁】若呕吐,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若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
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烦渴,加黄芪;胃冷,呕吐涎味,加丁香;呕逆,加藿香;脾胃不和,倍加白术、姜、枣;脾困,加人参、木香、缩砂仁
;脾弱腹胀,不思饮食,加扁豆、粟米;伤食,加炒神曲;胸满喘急,加白豆蔻。⒈消化性溃疡病 用该方加味: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
0克,甘草6克,黄芪15克,三棱10克,乌贼骨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尤其对脾虚型的患者效果较好。⒉慢性胃炎 用该方加味:党参1
5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黄芪10克,枳壳10克,鸡内金10克。每日工剂,水煎服。⒊慢性肝炎 用该方加味:党参15克
,白术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黄芪10克,柴胡6克,当归10克,白芍ic克。每日 1剂,水煎服。⒋子宫肌瘤 用该方加味:党参
30克,白术24克,茯苓15克,甘草9克,莪术30克,三棱30克,牛膝15克。每日1剂,水煎服。⒌经前紧张综合征 用该方加黄茂20
~40克,附子10~2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有满意效果。⒍小儿低热 用该方加味:党参15克,白术、茯苓各6克,炙甘草3克,山药1
0克。每日1剂,水煎服。【附方】【异功散】【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各9克,甘草、陈皮各6克。【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滞。【主治】脾
胃气虚兼气滞证。 证见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胸满痞闷不舒,或呕吐泄泻等。现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属脾虚气滞者【六君子汤】【组成】人参、
白术、茯苓各9克,甘草6克、半夏4.5克、陈皮3克。【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证见食少便溏,胸脘痞
闷,呕逆等。【香砂六君子汤】【组成】木香2克、砂仁2.5克、人参3克、白术6克、茯苓6克、甘草2克、半夏3克、陈皮2.5克。【功用
益气健脾,行气化痰。【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证见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保元汤】【组成】黄
芪、人参、炙甘草、肉桂、生姜。【功用】益气温阳。【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证。倦怠乏力,少气畏寒;以及小儿痘疮,阳虚顶陷,不能发起
灌浆者。【化裁方之间的鉴别】上三方均由四君子汤加味而成。均有益气健脾之功。异功散中加陈皮,兼行气化滞,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气滞证;六君
子汤中加陈皮、半夏,兼燥湿和胃,适用于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香砂六君子汤中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功在益气和胃,行气化痰,适用于脾胃
气虚、痰阻气滞证。保元汤,以补气药为主,配伍少量肉桂以助阳,功能益气温阳,适用于小儿元气不足之证。【生脉散】【组成】 人参9g,
麦门冬9g,五味子6g。【功用】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用法】 长流水煎,不拘时服。现代用法:水煎服。【主治】 ①温热、暑热
、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②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
虚数。(临床常用于治疗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神经衰弱所致的咳嗽。)【歌诀】 生脉麦冬五味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
脉绝急煎斟。【禁忌】 若属外邪未解,或暑病热盛,气阴未伤者,均不宜用。久咳肺虚,亦应在阴伤气耗,纯虚无邪者,方可使用。【加减化裁
】 方中人参性味甘温,若属阴虚有热者,可用西洋参代替;病情急重者全方用量宜加重。【仙方活命饮】【组成】 白芷3g,贝母、防风、赤
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各6g,金银花、陈皮各9g。【功用】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
血止痛。【用法】 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主治】 阳证痈疡肿毒初起。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
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蜂窝织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乳腺炎、脓疱疮等化脓性炎症。)【歌诀】 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
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疮疡内消法。【禁忌】 本方只可用于痈肿未溃之前,若已溃断不可用;本方性偏寒凉,阴证疮疡忌用;脾胃本虚
,气血不足者均应慎用。【副方】【五味消毒饮】【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主
治】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舌红苔黄,脉数。【四妙勇安汤】【组成】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功用】清热
解毒,活血止痛。【主治】热毒炽盛之脱疽。【化裁方之间的鉴别】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均为阳证疮疡的常用方,均有清热解毒之
功。三方的不同点在于:仙方活命饮为痈肿初起的要方,除清热解毒之外,还配伍疏风、活血、软坚、散结之品,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
痛;五味消毒饮重在清热解毒,其清解之力较仙方活命饮为优,侧重消散疔毒;四妙勇安汤主治脱疽之热毒炽盛者,药少量大力专,且须连续服用。
【酸枣仁汤】【组成】 酸枣仁(炒)15g,甘草3g,知母、茯苓、川芎各6g。【功用】 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用法】 上五味,以
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主治】 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虚烦失眠,心悸不
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属于心肝血虚,虚热内扰者。)【歌诀】
酸枣仁汤治失眠,川穹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风如睡梦香甜。【禁忌】 不明【加减化裁】血虚甚而头目眩晕重者,加当归;白
芍、枸杞子增强养血补肝之功;虚火重而咽干口燥甚者,加麦冬、生地黄以养阴清热;若寐而易惊,加龙齿、珍珠母镇惊安神;兼见盗汗,加五味子
、牡蛎安神敛汗。【附方】【甘麦大枣汤】【组成】甘草、小麦、大枣。【功用】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主治】脏躁。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
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略数。【出处】《金匮要略》【化裁方之间的鉴别】本方与酸枣仁汤均
属滋养安神剂,均可用于治疗阴血不足之失眠不安。然酸枣仁汤重用酸枣仁养血安神,配知母、茯苓滋阴清热,除烦安神,故重在养血清热,除烦安
神,适用于心肝血虚,虚热内扰之虚烦失眠,心悸,伴咽干口燥等。甘麦大枣汤重用小麦补心养肝,除烦安神,配甘草、大枣益气和中,润燥缓急,
偏于甘润平补,养心调肝,主治心阴不足,肝气失和之脏躁,精神恍惚,喜悲伤欲哭之证。【葛根芩连汤】【组成】 葛根15g,黄连9g,甘
草6g,黄芩9g。【功用】 解表清里。【用法】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两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现代用法
:水煎服。【主治】 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
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歌诀】 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般治二阳,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下利保安康【禁忌】
若虚寒下利者忌用。【加减化裁】腹痛者,加炒白芍以柔肝止痛;热痢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郎以行气而除后重;兼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
夹食滞者,加山楂以消食。【苇茎汤】【组成】 苇茎60g,瓜瓣60g,薏苡仁30g,桃仁24g。【功用】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脓。【主治】 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临床常用于治疗肺脓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等肺热痰瘀互结者。)【歌诀】 苇茎花瓣苡桃仁,清肺化痰逐瘀能,热毒痰瘀致肺痈,脓成未成均胜任。【禁忌】 不明【加减化裁】若肺痈脓未成者,宜加金银花、鱼腥草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脓已成者,可加桔梗、生甘草、贝母以增强化痰排脓之效。【附方】【桔梗汤】【组成】桔梗、甘草。【用量】桔梗30g,甘草60g。【用法】上两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功用】宣肺止咳,祛痰排脓。【主治】肺痈。咳而胸痛,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四味消炎茶】【组成】 大青叶15克,青茶叶4.5克,蒲公英、地丁草各15克【功用】 清热解毒,消痈散肿。【用法】 上药共为细末,置保暖瓶中,用适量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不拘次数,代茶饮眼。每日1~2剂。【主治】 ①流行性腮腺炎,腮部漫肿胀痛。②痈肿疔毒而患处红、热、肿、痛者。 【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排毒养颜药方】真正的名字不知道,不过此方虽能排毒养颜,但药效有点大,因此慎用慎用,切记切记。【组成】 蛇舌草15g 地黄15g 野菊花15g 栀子10g 赤芍15g 重楼15g 金银花15g 丹参15g 夏枯草15g 柴胡10g 甘草5g 大黄10g 皂角刺10g 桑白皮15g 蒲公英15g 败酱草15g 黄芩10g【功用】 针对面色暗淡无光,多痘,多斑的面部问题的一剂中药配方。该配方是通过排除体内毒素来达到养颜的效果,一般药店有售。【打通三焦的药方】【组成】 以栀子为药引,加入黄芩,黄连,茯苓,泽泻,白术,薏苡,枳壳,桔梗,益母草。【用法】 煎好后,一天喝一次。【附方】 也可选用艾灸来打通三焦经。平时也可喝杭白菊茶,多吃绿色蔬菜。
献花(0)
+1
(本文系瑞风瑞雨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