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味奇妙的中药,治咳嗽、阳痿、关节炎、肩周炎,还抗菌、抗肿瘤

 神希园 2024-03-14 发布于湖北

这是「神希园的第 459 期 原创

作者 l 神希园

来源 l 神希园(ID:shenxiyuan999)

假如你看过《琅琊榜》的话,或许会记得这么一个场景,萧景琰当时在怀疑梅长苏就是林殊的时候,问他母亲静妃时,静妃谎称说梅长苏是当年故人之子,萧景琰追问当年那个故人姓甚名谁,静妃最终告诉萧景琰说,当年那个故人叫梅石楠。萧景琰听后依然穷追猛问,“哪个石,哪个楠?为什么萧景琰要如此较真?最主要的是他想搞清楚真相。当然,这种追求真相的精神值得我们发扬。比如,在中医的世界里,有一些中药,即便临床很少使用,也依然有人混淆,或者用错。由此,我们不得不带着探求真相的精神,去拨开迷雾
在中药的世界里,有这么一味中药,它叫石楠藤,又叫南藤、石南藤、丁公藤,但是人们却时常将它与另外两味中药搞混淆,其中一个是石南(又叫石楠、石楠树),另一个是络石藤。然而,实际上,石楠藤、石楠树和络石藤是三种各不相同的中药,石楠树和络石藤,都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而石楠藤始载于《开宝本草》,而且,这三味中药都是不同科的植物,石楠藤是胡椒科植物,络石藤是夹竹桃科植物,石楠树是蔷薇科植物,因此,它们仨有着根本的区别,而且据药圣李时珍记载,白花蛇喜食其叶,这是石楠藤与络石藤、石楠树最大的区别。
石楠藤虽然又叫丁公藤,但实际上与现代的丁公藤不是一回事,现代的丁公藤是旋花科植物,与石楠藤不是同科植物。所以,石楠藤除了要与石楠树、络石藤区分,还需要与丁公藤相区别。不过,比较奇妙的是,这几味中药,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功效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得关系,丁公藤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络石藤具有通络止痛、凉血清热、解毒消肿的作用;石楠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解毒,而石楠藤具有祛风除湿、强腰健膝、止痛止咳的作用。
石楠藤虽然正式见于《开宝本草》,但据《本草纲目》记载,石楠藤的药用记载首见于《名医别录》,只不过在《名医别录》里,它不加石楠藤,而是叫丁公寄,药用功效主要是用于治疗“金疮痛”和“延年”。后来到了唐代,著名医学家陈藏器对于石楠藤的作用,有了很大的研究进展,认为石楠藤“主风血,补衰老,起阳,强腰脚,除痹,变白,逐冷气,排风邪”,药圣李时珍对石楠藤的功效,还补充了可以用于治疗“上气咳嗽”,可以说,一时间,石楠藤的作用不可谓不强大。
据《本草纲目》的附录记载,在《杨氏家藏方》中曾记载了一个名叫“烈节酒”的方子,专治“历节风痛”,主要使用烈节、松节、牛膝、熟地黄、当归各一两,打成粗末,用绢布袋子装好,用无灰酒二百盏,浸泡三日,每次使用时,取药酒一盏,加入生酒一盏,温服,对这种“痛不可忍”的“历节风痛”,效果良好。而这个所谓的烈节,实际上就是石楠藤。也就是说,早在宋代的时候,石楠藤就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风湿疼痛类疾病了。
药圣李时珍指出,“白花蛇喜食其叶,故治诸风尤捷”。虽然后世医家对石楠藤没有专门去研究,但依然不影响它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在现代临床中,石楠藤虽然不是特别常用的中药,但是也有一些医家喜爱使用,因为石楠藤对于风湿类疾病,的确效用非凡。一般来说,石楠藤味辛性温,归肝、脾经,主要具有祛风湿、舒筋络、强腰膝、除痹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咳嗽气喘、肾虚咳嗽、阳痿等疾病,而在现代临床中,石楠藤还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冠心病心绞痛,以及肝郁脾虚、寒凝血瘀、脉络痹阻所致的腰痛(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阳痿、不孕(输卵管阻塞)等多种疾病[1]
石楠藤虽然在中药的历史长河中,并不算是一个很出彩的中药,但是由于它的非凡效用,也赢得了诸多医家的喜爱,而且,现代药理对它也进行了系列研究。药理研究表明,石楠藤具有镇痛,抗氧化[1]抗老年痴呆抗肿瘤[2]神经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抗菌,对脑缺血有保护作用[3]等药理作用。当然,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毕竟石楠藤这味中药在临床中运用的比较少,尚缺乏更多的临床资料,但从古典医籍的记载,并结合现代药理的研究,足以看出,石楠藤是一味很有潜力的中药。
从唐代医学家陈藏器的记载来看,目前已经得到验证的是“主风血”、“起阳”、强腰脚”、“除痹”、“排风邪”、“逐冷气”,至于“补衰老”和“变白”所包含的内容,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目前来说,石楠藤的品种还比较混乱,因此暂未被《药典》收录,因此,对于石楠藤来说,需要进一步制定标准,加强规范化管理,以期更好的研究石楠藤这味独具特色的中药。

参考文献

[1]冀治鑫,赵兵,李文婧,等.石楠藤的化学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8):9663-9665.

[2]吕敏.石南藤抗老年痴呆和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1-132.

[3]马江雄,李玲,龚小见,等.石南藤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4,33(4):58-66.
温馨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方药或治疗的推荐,不能代替医疗建议,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如有诊疗需要,请到当地医院就诊。

END

——妙用中医,健康人生,精彩内容,广而告之——
中医改变生活,好物走进生活
学中医,有前途

关注公众号@神希园  设为星标

更多交流,请关注视频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