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社,艾灸。

 太极三才王军皓 2024-03-15 发布于山东

心有万重山及物

为苍生健康发声

“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

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

寂静的清晨,庭院前的鸟在林中啄木,红色的夹袄还没有缝好。

今天是春社日,要停针线活,准备去村边的樱树下漫步游玩。

今天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在古代,这一天是【春社】日,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现在用的“社会”一词,大概就起源于此。在古代为社日的集会。


古代春社日,官府及民间皆祭社神祈求丰年,里中有饮酒、分肉、赛会、妇女停针线之俗。

所以,在开篇这首唐人写的诗里,才会有【今朝社日停针线】一句,女子在这一天不用干针线活,可以休息。

春社在甲骨文中已经有记载,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在这天,村子里的人会聚集在一起,十分热闹,有杂耍,有唱戏,有肉有酒有美食,人人都喝的大醉。

在《道德经》中,老子写【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很像春社日,大家欢聚在一起,喝酒吃肉的场景。

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个追求温情喜乐的文化,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皆如此。

孔子曾问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四个弟子志向,说大家当作闲聊天,各自聊聊自己有什么志向吧。

子路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内忧外患。如果让我治理,到三年光景,就可以使人人有勇气,而且还懂得大道。”

孔子问,冉求你呢?

“一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让我去治理,三年功夫,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至于修明礼乐,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答:“不说我的能力,谈谈我愿意学的东西吧!祭祀的工作,或者是同外国盟会,我愿意穿戴好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的司仪者。”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

曾点正弹琴,忽然铿锵有力的一声戛然而止。说,我与他们三位都不一样。

孔子笑着说,那又何妨,说来听听。

曾点回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暮春三月,春天的礼服已经穿好,与五六位青年人,六七个儿童一起,一起在沂水沐浴,在社台上享受着春风,祭祀祈雨,唱着童谣走回家。

孔子听了以后,赞叹不已,说:吾与点也!我和曾点的想法是一样的啊!

宋代的禅师写诗云:【本是儒家闲戏剧,刚言漏泄祖师机】。

说本是儒家闲聊的一幕剧,曾点却泄漏了祖师的天机。

心学大师王阳明也有一句诗:【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

说曾点虽狂,其情却和我相通。

中国古人最高的理想社会,修行最高的追求,莫过于此。

人人返璞归真,天真烂漫,每天活在一种温情与喜乐里,没有那么多欲望,也没有那么多烦恼,国与国之间也没有征战,从七情六欲、生老病死中解脱,喜于拥有的一切,喜于天地万物,喜于生命本真,喜于万物恩赐,喜于春花秋月。

释迦牟尼为了让众生回归到这个菩提境界,普度众生,从烦恼中解脱,放弃王位与一切荣华富贵,苦修几十年,最终在菩提树下悟道而成佛。

孔子为了让众生回归这个圣人境界,一生颠沛流离,带着3000弟子,去传播自己的思想,最终而成圣。

老子为了让众生回归这个道德境界,一生守在图书馆,后来骑青牛过函谷关,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而成道。

张仲景和孙思邈为了让众生回归这种健康无疾的境界,一生钻研医道,留下了《伤寒论》和《千金方》,而成医圣与药王。

药王在晚年的时候,尤其喜欢艾灸,经常是“艾火遍身烧”,一直活了200多岁,而且视听不衰,神采甚茂。

他建议成年人多灸足三里穴,按传统中医理论来看,足三里具有调和脾胃、生化气血、舒经活络、消炎止痛、提高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等功效。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气是下行的,如果胃气上逆就不对了,会出现各种症状,反酸,呕吐,不思饮食,腹胀等。这些问题在春天的时候经常容易出现,而艾灸足三里穴能引胃气下行,降浊,气机运转正常,则百病不生。

提醒,未成年的小孩子,和未到30岁的青年人一般不建议灸足三里。明朝张景岳写的《类经图翼》说:“小儿忌灸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尔反生疾。”

经现代医学临床验证,艾灸足三里对预防疾病与增进健康有着卓越的效果,经常艾灸足三里能在短时间内强壮身体,提高人体免疫、增强抗病能力。

所以,趁着大好时光,赶紧和家人一起艾灸一下足三里吧,静心享受艾灸带来的乐趣。

最后,在春社这一天,祝福大家人人喜乐安康,福禄俱全~

福生无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