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事物都是有顺序的,如果没有顺序,那就会出错。 生活中,有些家庭越折腾,日子越不顺,越挣扎,生活越惨淡。 归根结底,是搞错了顺序,过反了日子。 学会捋清顺序,家庭才会走向兴旺。 错序一:工作放在第一位,孩子放在第二位 董卿在《开学第一课》里,有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赚钱,不去管教孩子。 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抵不过他败家一年。” 孩子成长道路上缺席的父母,最后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我认识一对夫妻,二人合力经营着一家公司,拥有千万资产,过着外人艳羡的生活。 可提起孩子,夫妻俩是一筹莫展。 儿子小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工作,夫妻俩给孩子买了游戏机让他玩。 孩子长大一点后,夫妻俩忙着拓展公司,索性把儿子送到了寄宿学校。 因为从小缺乏管教,孩子沉迷游戏,13岁就辍学了。 他们虽然软硬兼施,可孩子说了一句“你们小时候都不管我,现在凭什么管我”,让他们顿时语塞无言以对。 教育家刘墉有一儿一女,儿子是哈佛博士,女儿14岁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 谈起育儿经验,刘墉直言: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陪伴,从儿童期到青春期,都要陪伴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欢笑、成长。” 哪怕工作繁忙,刘墉也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 他经常带儿子去野外游玩,一起种菜,让孩子做体力活,培养独立性。还和女儿做科学实验,提高学习兴趣。 在父亲的陪伴下,两个孩子养成了独立、乐观、自信的性格。 教育子女是此生最重要的事业。 工作上的遗憾可以弥补,钱可以慢慢赚,可孩子教育的机会只有一次。 把工作放第一位,疏于教育,会后悔莫及。 ![]() 错序二:对外人和气,对家人发脾气 我认识一个典型的“两面人”。 外人面前,他彬彬有礼,亲和热心。 朋友深夜赶飞机,他会马上出门相送。 但在家里,他喜怒无常,对妻子和孩子经常怒吼。 这样的脾气,让孩子从小就怕他,妻子也寒了心。 张德芬说,家人的爱有限度,伤害积累多了,就算再宽容的人也会离开。 念叨、批评、指责多了,换谁也受不了,更何况是家人。 我的一位朋友和我说过,他从不在家里发脾气。 即使工作压力大,也会在车里静坐,等情绪平复后再回家。他说: “家是温暖的地方,心里的灰尘不该带进家门。” 家是讲究爱的地方,不是发泄负面情绪的场所。 对家人多一点包容与爱,少一点怨言与责备,家庭才能和睦。 错序三:小事计较,大事糊涂 幸福的家庭会在小事上睁只眼闭只眼,但在大事上不马虎。 不幸的家庭则反之,小事计较不休,大事上糊里糊涂。 网上一位博主就吐槽父母就是这样。 为几十块钱的琐事吵架,却在他的人生关键选择上缺乏远见,成为他的绊脚石。 初中毕业,他考上好高中,父母非要他就读县城学校,不考虑他的发展。 高考他想学计算机,父母强迫他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而同学去了一线城市发展,现在资产千万。 他自己根本没活用父母的“建议”,后悔不已。 一个家要兴旺,大事要开明,小事要包容。 鸡毛蒜皮不要较真,但关键选择不能糊涂。照顾孩子前途,比一时省钱重要多了。 日子过反了,就难以幸福。要想家庭美满,就把态度摆正:
只要牢记这三点,持之以恒地把日子过顺,幸福指日可待。 |
|
来自: 新用户77073641 > 《哲学、非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