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人间词话》(60)充满想象力的辛弃疾,为啥不入小学课本?

 健儿哥读书笔记 2024-03-15 发布于河北

原文:

      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送月词,调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事,与科学上密合,可谓神悟。

      苏东坡那首“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的“明月几时有”大家都耳熟能详。我也简单聊过,还拍了个抖音视频。

读书笔记二十四,《苏辛词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咱们这回聊聊辛弃疾的这首“中秋饮酒将旦”的送月的《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

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

云何渐渐如钩?

      前面那段话的画面感很强:

      一个醉鬼文人晃晃悠悠的站起来举杯说:“前人的咏月词多数是等候月亮出来的,少见送月词,稼轩兄来一首吧!”辛弃疾杯中酒一饮而尽,说:“好!我就仿借屈原《天问》的体裁,做一首《木兰花慢》吧!”

      《天问》的体裁,就是一直在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

      第一句就是全词的中心,既然是“送月”,那就问问“月亮去哪儿了”?

      第二句自问自答,猜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王国维说是月亮绕到了东边,和几百年后月球绕地球的科学论断一样,真神奇啊!其实从清末开始到民国,领先的西方科学大量涌入,当时的许多人都为了“天朝上国”的面子,把西方近现代的科学发现与中国古代记录联系起来,好像“老子祖上就懂”,王国维也未能免俗。我觉王国维由于时代局限性“眼界窄了”,这第二句明明是写“月亮在这个世界落下,会不会在另一个世界升起?” 稼轩好阔的想象力!

     后面两句 “飞镜”和“姮娥”都是指的月亮,其他的名字可以参见我给孩子们写的《百战成诗》歌词简释五十一.嫦娥。问的是千百年来,月亮为什么能一直“挂”在空中?

      后半阙根据“月亮落下后在海底继续穿行”这个传说,再继续提出疑问:如果月亮落下后在海底穿行,

      那如果遇到横冲直撞的“万里长鲸”怎么办?

      碰坏龙宫的“玉殿琼楼”怎么办?

      鱼虾蛤蟆能入水游泳,咱可爱的小玉兔会游泳吗?会不会呛水啊?

      如果都没事,那为啥月亮会渐渐残缺如钩?

      辛弃疾这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妥妥的是写了篇“科幻”词啊!拍成科幻电影都不过分啊!我也顺着问一句,想象力这么丰富的词,为啥不进小学课本呢?既让孩子们欣赏了诗词至美,又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一举两得呢!

PS:

      东坡先生和稼轩先生这些诗人们,过中秋节全都喝酒到天亮(欢饮达旦)!这是不对滴!饮酒要适量,酒后不开车😜 

      哈哈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