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字】“多”字究竟是“重夕为多”还是“二肉相叠”?

 亘心为上 2024-03-16 发布于安徽

今晚来说“多”字,“多少”的“多”,这会是什么意思呢?

如今我们所理解的“多”字,是“少”的反义词,表示数量方面占优势,这一点在《尔雅·释诂上》中即有记载。《尔雅·释诂上》曰:“多,众也”,这条训释之语就是说“多”意味着数量大。··访落》 有云:予小子,未堪家多难。”此处的“多”字即为数量众多之意。

然而,我们要问的是,表示数量上占优势是“多”字本来含义吗?这就是本期要细说的话题。

“多”字,在《说文解字》中,许慎言:“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绎也,故为多。重夕为多,重日为叠。凡多之属皆从多。,古文多。

许慎所用的这个“重”字,在如今是一个多音字,有chóng和zhòng两个读音。若读chóng,即意为重合之意;若读zhòng,则是表示物体质量很大的意思,与“轻”字相对。

不过,在许慎解释“多”的这段话里,我们依据上下文语境,该“重”字当为重合之重,所以才有许慎讲的“重夕为多,重日为叠”之话。如此一来,我们大概就能知道了许慎对“多”字的理解,“多”字就是表示两物叠加的重合之意,故而他才说“多”字是由两个“夕”字叠加构成的。

在清代说文学者段玉裁那里,他则以“緟”来训释的“多”字。《说文》言:“緟,增益也。从糸,重声。”该“緟”字即为增加之意。清代另一位学者朱骏声则指出:“凡重叠、重复字,经传皆以重为之。”由此可见,“緟”字之义与“重叠”、“重复”之“重”相同,读音也是chóng。从这里也能看出,段玉裁所理解的“多”字也是重合之意。与此同时,段玉裁在其《说文解字注》中还说:“多者,胜少者,故引申为胜之称。战功曰多,言'胜於人也’。”

夕者,相绎也,故为多”,对于许慎说的这句话,段玉裁同样有他的注解,如下所示:段玉裁

“相绎者,相引於无穷也。抽丝曰绎。夕、绎,叠韵,说重夕之意。”

我们来看这个“绎”字,左边是表示丝义的“糸”旁,右边是声旁,这是一个形声字。许慎为何说“夕”是“相绎”呢?

学者宋育仁先生曾对此如此指出:“重本作緟,增益也。借作重。许於说解,用通义也。夕绎叠韵,古同一音。故说夕之命名,取相绎也。夕而又朝,朝而又夕,相引无穷,故制多字取义於夕。”

上面宋育仁先生这段话,包含了这么几层意思:第一,段玉裁所用的“緟”字是“重”的本字,是后来借用的结果;第二,夕与绎不仅叠韵,古时还是同一音;第三,“夕”的命名是从“相绎”而得来的,朝与夕循环往复,相引无穷,所以人们在造“多”字的时候从“夕”字取义后来,学者张舜徽先生采纳了宋育仁这个观点张先生就说“昼夜重复,往而又来,故多字取象焉。多、㬪声近,一声之转。

然而,我们还是要问,许慎与段玉裁,宋育仁与张舜徽,他们对“多”字的训释观点究竟对不对?

我们从甲骨文与金文中的“多”字来看,所谓的“重夕为多”的“夕”只是和“夕”字字形相像而已,它应该是肉的异体字。“肉”的甲骨文就作“”、“”,比如说“祭祀”的“祭”字当中的“肉”就写成了“”,“祭”字就是用手拿肉去给祖先神灵供奉之意。

,“多”字字形表示的就是二肉相叠在一起,在在六造字法属于同体会意字,其本义即为“重叠、“重复”,后来两块肉之数发展出“数量多”的意思,再往后由于数量众多,必然体积庞大,于是引申出了表示质量很重的“重”义,由此读音也跟着变成了zhòng

关于“多”字就先说到这。晚安,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