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张胜兵医案—宫颈癌术后极度虚弱,白带量多,这个中药方子或能帮忙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4-03-16 发布于日本





图片 

  01

宫颈癌

对很多女性来说,宫颈癌是一大“红颜杀手”,很多女同胞们更是一谈“宫颈癌”就色变!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高发病年龄在50-55岁,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宫颈癌发病率在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居于第二位。在中国,每年新增子宫颈癌病例约14万,死亡病例约3.7万。
大家都知道,西医治疗癌症都会采用手术以及放化疗的方式。然而,在我治疗癌症,特别是针对病程较长的患者时,我的方法与此截然不同。我始终将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置于首位,时刻关注其正气的盛衰。在患者正气尚未充实之际,我对于使用攻伐之药和寒凉之品都极为谨慎。只有当患者的正气恢复得差不多时,我才会适量增加软坚化瘀、清热解毒的药物,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在治疗之初不顾患者整体情况,眼中只有癌症,治疗效果就会很难达到预期。这也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要将人看成一个整体,时刻以整体的眼光看待疾病,不能把疾病与人剥离出来,造成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下面,我就将通过一个宫颈癌的病案分享我的治疗思路。

图片

02

临床案例

患者:徐某,女,57岁

主诉:白带量多1个月

病史患者一年前因为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白带增多到医院就诊。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宫颈癌。于2019年9月行宫颈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术后进行了放疗。几个疗程放疗后,身体极度虚弱,难以继续放疗。近一个月出现少腹坠痛、阴道白带量多,食欲下降、睡眠差。后经人介绍来我诊所求医。

诊见:身体虚弱,神疲无力,腰酸腿软,左膝关节不适,纳呆,寐差,大便稀溏,白带多,而凊稀,舌红苔白颤抖,舌下瘀阻,左脉滑涩小数,右脉偏细。

西医诊断:子宫颈癌

中医诊断:带下病

证型:气血亏虚,肝肾两虚,心神不宁证

治则:益气养血,肝肾双补,宁心安神

拟方:八珍汤加减。

处方如下:

西洋参10克、铁皮石斛10克、薏苡仁30克、桑寄生15克、怀牛膝15克、杜仲15克、茯苓15克、人参10克、灵芝片10克、炒白术10克、甘草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生地黄15克、生白芍10克、黄芪30克、知母10克、炒酸枣仁15克、远志10克、香附10克、柴胡10克、延胡索10克、丹参15克、红花10克、龙骨15克、牡蛎30克、鳖甲15克、浙贝母15克。

二诊时,患者反馈症状有所改善,但小便不利,于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去掉生地黄、生白芍,加上焦山楂10克、炒鸡内金10克、炒神曲10克、炒麦芽10克、炒谷芽10克、车前子10克、(包煎)、泽泻15克、炒白芍10克、泽兰15克、车前草15克、木瓜10克。

吃了一段时间,患者身体状况有所改善,再加清热解毒的药物,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菊花、败酱草、蒲公英等等。同时配制了定制丸药,即《攻癌救命录》中所讲的张氏抗癌5号方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癌症指标全部正常,还送了一面锦旗

图片

03

辨证

读完病案,可以确定患者的西医诊断为子宫颈癌;根据患者的主诉“白带量多1个月”,可知中医诊断为带下病

身体虚弱,神疲无力这是气虚的表现。

腰酸腿软明显就是肾虚的表现。

脾为“后天之本”,既能“运化”又能“升清”。人所摄入的水谷经过脾的运化,胃的消化,精华部分通过脾的“升清”作用上输于心肺,并由心肺化生气血营养全身。糟粕则向下从大肠、膀胱等排出体外。故而脾虚,既不能运化津液上行,引起口渴,亦切断了正常降浊的源头,而致大便稀溏;脾气亏虚,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反而随水湿下注变为白带。

脾虚不能运化,导致精微物质不能濡养心脉而至失眠。

舌下瘀阻则代表有淤血。

该患者舌颤抖。什么是颤动舌?是指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我们称之为“颤动舌”,又称之为“舌战”。较轻者,仅伸舌时颤动;严重者,不伸舌时可见抖颤难宁。动属于有风,所以颤动舌主动风,大多是由于热盛、阳亢、阴亏、血虚等灼烧肝筋,或者是肝筋失养,舌体痉挛瘀积而导致的。

如果是新病,舌栩栩扇动而舌绛紫者,多属于热极生风的缘故。如果说是久病,舌蠕动、微微的抖动,舌淡白者,这种情况下属于血虚动风的缘故。

该患者舌红苔白,很明显属于血虚。

左脉滑涩小数,右脉偏细明显就是痰瘀互结,淤而化热,气血两虚的表现。

所以该患者的证型就是气血亏虚,肝肾两虚,心神不宁证。

治疗上就应该益气养血,肝肾双补,宁心安神。我采用的是八珍汤加减。

图片

04

方解

本病案采用八珍汤加减治疗。

八珍汤:

本方所治之气血两虚为久病失治、或病后失调、或失血过多所致。

病位在心、肝、脾。气血两亏,心肝失养,则见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怔忡;脾气虚弱,则面色萎黄,四肢倦怠,气短懒言,饮食减少,脉虚无力。治宜益气与补血并施。

方中人参、生地黄益气养血。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助人参益气补脾;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助熟地黄补益阴血。川芎活血行气,使补而不滞。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加香附、柴胡、延胡索行气止痛;

加灵芝片、黄芪增强补气之功。

加丹参、红花活血化瘀;

加龙骨、牡蛎、炒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

加鳖甲、浙贝母化痰散结;

加西洋参、铁皮石斛、、知母滋阴养血;

加桑寄生、怀牛膝、杜仲补肾强腰;

加薏苡仁健脾渗湿止泻。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图片

END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