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南铸币

 zqbxi 2024-03-16 发布于江西

大越史记载:(陈朝)初行通宝会钞。 印成, 令人换钱, 每钱一镪取钞一戏二陌。 其法十文幅画澡, 三十文幅画水波, 一陌画云, 二陌画龟, 三陌画麟, 五陌画凤, 一戏画龙。 伪造者死, 田産没官, 禁絶铜钱不得私藏私用, 并收入京城鳌池及各处治所。 犯之者罪如之

自北宋在钦州建官办博易场开始,钦州就是各路商人通往东南亚各国经商最便捷之地。自开设互市到元代的200多年间,即便是钦江东岸的一个小小渡口,也常常是舟楫成串,人来人往,十分热闹。那时,钦州博易场日渐红火的贸易活动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认可,朝廷不但派专人在钦州博易场迎送外国客商,还大幅减免关税、派地方官维持治安,甚至中原地区禁止的粮、盐和货币都允许在此交易。

因为对外贸易的需要,从宋代开始,广西兴建了大量瓷窑,以供应广州和北部湾沿海商港出口。按照专家估算,这些窑每年可生产瓷器3亿件以上。广西本地生产的大量陶瓷器,除了通过西江水系送往广州港,有不少是通过北流河,陆路过桂门关,然后入南流江到达北部湾沿海港口,再输往东南亚、南亚和西方。

满载着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的商船在东南亚国家能享受极高礼遇。据史料记载,中国商船在抵达印尼诸岛时,会受到当地头领的热情欢迎与款待,双方互致酒礼,相赠礼物,友谊深厚。

在频繁的贸易活动中,中国产的铜钱因为币制统一、铜质优异、币值稳定,可在国际上畅行无阻,成为了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商贸活动的重要媒介。明代航海家兼通译马欢写的《瀛涯胜览》中说:“爪哇国者……番人殷富者甚多,买卖交易行使中国历代铜钱。”《宋史·食货志》也记载:“钱本中国宝货,今乃四夷共用”。

制作精良、信用良好的中国钱币传入各国后,为当地市场贸易带来便利,改变了他们“以物易物”的原始结算方式,成为海外邻邦苛求、囤积之物。直到清末,中国历代铜钱都可在大部分东亚、东南亚以及南亚国家自由流通。

据考古资料显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都曾发现大量中国古代铜钱,以宋钱为主,时间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这其中有不少钱币还是广西梧州元丰监生产的。因为上可达桂林郡,下可通交趾,元丰监生产的钱币一度作为国际商品交流的供应站,是大宋朝廷商使船队货币的补给港。当时,东南亚不少国家不仅把中国的圆形方孔钱当作国内流通的主币使用,同时也会效仿中国的圆形方孔钱铸造本国的钱币。

这是一枚扶南国(今柬埔寨全境、老挝南部、越南南部、泰国东南部一带)的“五金宝座金币”,初看之下,极具异域文化色彩,但仔细端详后便会发现,这枚金币上烙有中国货币文化的深深印记。

钱面上印的“五”字,无论造型或书写方式,都与中国“五铢”钱上的“五”字极其相似,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使用中国文字的国外钱币。

这是一枚马来西亚“史丹利宝”汉字锡钱,与我国宋代小平铜钱非常相似; 此外,日本在公元八世纪便仿开元通宝铸造和同开珎铜币,朝鲜在高丽王朝时期也铸造过海东元宝、海东通宝等,之后又铸有朝鲜通宝。

但相比以上几个国家,中国古代圆形方孔钱对越南的影响或许更为深远。

自秦汉时期开始,处于中国封建王朝的管辖之下的越南使用的都是中国货币。直到公元十世纪,越南摆脱中国封建王朝统治,成为藩属国,才开始仿照中国钱币形制铸“太平兴宝”钱。越南仿造中国钱法和币制铸造方孔圆钱,一直延续到1945年越南最后一个皇帝、铸有“保大通宝”的保大帝退位才就此结束,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越南成为使用和仿造中国钱币最多的国家。

圆形方孔钱可以认为是覆盖了整个东亚、东南亚,甚至南亚的一部分地区,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圆形方孔钱文化圈,而且在货币方面来讲也形成了跟西方不同的货币体系。

2008年,在越南河内文物收藏圈内小有名气的阮氏购得了一块长方形青铜牌。因为年代久远,这块铜牌锈蚀严重、伤痕累累,中下段还有一条横向裂纹。

阮氏认为,这块青铜牌应当是越南印刷书籍用的印版一类,便以低价转卖给了一名华裔人士,几经辗转,铜牌来到中国,被广西钱币博物馆收藏。

凭借多年钱币鉴定经验,广西钱币博物馆专家一眼就认出,这块铜牌并不是什么印书牌,而是一块古代印钞版。但仅凭肉眼,专家们只能依稀辨识出铜牌中央的“通行会宝”四个楷书汉字。钞版的大小、纹饰和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八年(1375年)发行的“大明通行宝钞”的排版布局十分类似,中图以十串表示一贯的做法也与“大明通行宝钞”完全一致。但仔细对比花纹和文字布局,又能发现二者存在细微差别。

史料记载,明朝只发行过宝钞这一种纸币,由于发行过多、缺少回笼渠道,发行不久之后就大幅贬值,明英宗正统年间宝钞逐渐退出流通领域。这块与“大明通行宝钞”极其相似的钞版究竟是何人铸造?为什么会在越南发现呢?

经过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要解开重重谜团,只能从文字解读上着手。2019年,广西钱币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联合,使用视觉图像建模技术,对锈蚀严重的疑难文字进行了认定。当铜板上笔画最为繁复的“丰”字轮廓越来越清晰,钞版的印造机构随之浮出水面:“丰国监”!

“丰国监”是我国宋代钱监,始建于北宋咸平三年,但这块钞版具有明显的大明宝钞的风格,为何会出现宋代钱监名称?不仅如此,钞版右部印刻着钱币的颁行机构:“尚书门下中书”,同样是我国唐宋时期中央官制名称,但排序不同。虽然在常人看来,这块钞版存在着种种不合常理之处,但在专家眼里,这些看似移花接木的历史信息,恰与另一个国家的时代背景完美契合,这个国家便是越南。

根据《大越史记全书》记载,我国的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越南正处于陈朝时期,史称安南。在这一年,安南直接模仿借鉴了明朝的大明通行宝钞制度自行发行了最早的纸币:通宝会钞。

而收藏于广西钱币博物馆中的这块钞版,极有可能就是《大越史记全书》中记载的“通宝会钞”中最大面值的“壹贯”类型。它是目前世界现存唯一的古代安南官府发行纸币的印版,为研究古代中越两国经贸交流史、货币流通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千年海上丝路,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天,当这些斑驳的古币再次开启世间轮回,人们也借由它们穿越岁月,漫步沧海,揭开了丝路各国一段段鲜活的交流交往历史,成为中国与东盟友好往来的见证。

安南钱币

安南,今越南也。

安南后黎朝前期,起自公元1428年黎利建国,终于1527年黎恭皇被迫禅位。这段时间的安南国铸币大多精美。

1)    顺天元宝。 后黎第一币,太祖黎利朝铸造。顺天元年(1428)四月在京都设立铸钱场,首次铸造的数量很少,不能满足流通的需要。该年十二月,朝廷规定五十文为一陌,比陈朝的六十九文为一陌更少。顺天二年,黎利专门召集臣僚商议铸钱一事,认为:“钱乃生民血脉,不可无也。”制定出币制律例,可是直到黎利顺天六年去世,该律例始终未见颁行。顺天元宝铸造数量不太多,流通范围也很有限,但是对黎初经济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造钱质量也比前朝有了很大的进步。《大越史记全书》记载为“四月、铸顺天通宝”, 误!应为顺天元宝,皆为小平,与中国唐代顺天元宝迥然不同。

2)    绍平通宝。 公元1433年,太宗黎麟继位,绍平元年(1434)春,铸造绍平通宝,下诏严禁胡朝通宝会钞继续流通。《大越史记全书》载:“(绍平元年九月四日),颁绍平新钱六百余贯,赐文武百官”。绍平六年三月,太宗定铸币式,规定铜钱六十文为一陌。绍平通宝大多规整,版式多样。

3)    大宝通宝。 1440年,太宗改元大宝,铸行大宝通宝钱。大宝通宝按字体大小可分为大字、中字、正样和小字数种,其中大字和中字均少见,大宝钱钱文小异变化颇多,铸造都很精美。

4)    大和通宝。 1442年,仁宗继位,第二年铸造大和通宝钱。

5)    延宁通宝。 1454年,仁宗改元延宁,铸延宁通宝,史书记载:“甲戌年(即延宁元年)春正月,铸延宁钱。”六年之内多次铸造,版式多样,其中皿丁宁版受到藏家青睐。

6)    天兴通宝。 1459年十月,仁宗胞兄谅山王黎宜民率众杀死仁宗和太后,夺取皇位,改元天兴,黎宜民在位仅仅八个月,却大肆搜刮京师府库铜料,铸造了相当数量的天兴通宝钱。但是,随着黎宜民被大臣推翻,天兴钱昙花一现后也就寿终正寝了。

7)    光顺通宝。 黎宜民死后,圣宗继位,改元光顺。圣宗朝国力强盛,铸造的钱币异常精美,光顺通宝一般分为单点通和双点通两种,小异版别很多。

8)    洪德通宝。 1470年,圣宗改元洪德,洪德二十八年间,安南经济繁荣、府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史称洪德盛世。洪德钱铸造也是非常精美,发行数量巨大。

9)    景统通宝。 1497年,圣宗去世,宪宗继位,宪宗为守成之君,铸造的景统通宝保留了圣宗朝钱币的精美风格,大多厚重,版别很多。

10)端庆通宝。 1505年,威穆帝继位,改元端庆,铸造端庆通宝。端庆通宝厚重异常,轻不少于5克,重的超过10克,目前网上见过最重的端庆为14克,直径4mm, 所以有人提出端庆钱并非当一使用。

11)洪顺通宝。 1509年襄翼帝继位,铸造洪顺通宝, 洪顺通宝铸造精美,和前朝光顺跋光版钱十分相似。

12)光绍通宝。 1516年昭宗继位,铸造光绍通宝钱,光绍年间,后黎朝已是风雨飘摇,光绍钱钱径缩小,铸量不多,有一种大字大样钱,钱径超过25mm,通字右侧没有固定流铜。


越南建立独立封建国家后,中国文化的影响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进一步加强。其原因有三。一是越南独立前,受中国文化1000多年的同化,奠定了越南古代文化发展的基础;二是越南立国后的统治阶级出于自身需要,积极主动的从中国汲取他们所需要的思想文化;三是越南土地私有制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与中国封建社会有相同之处而不同于同时期东南亚国家,主要表现在其货币经济政策以中国历代货币经济政策为模本,并加以改造运用方面。使得越南吸收中国文化有了与之适应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接受了中国文化而又时时要表明“大越”是个独立的国家和足以自豪的民族心态,又是越南古代文化不同于汉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独立建立封建国家到封建国家的结束这一段历史时间,越南与中国历代政府时远时近,但总的说来大部分时间越南以奉中国做宗主国为荣。尤其是公元1454年中国明朝皇帝正式册封黎仁宗安南国王后,历代新君执政,只有得到中国政府的册封才能算是正统。作为中国的藩篱,越南统治者对中国称安南国王,而对内则自称大越皇帝。在越南货币上正反映了以上两重性的特征。如越南独立后铸造的钱币,沿用中国的方孔圆钱形式,而钱文采用兴宝、镇宝、大宝即是典型的例子。

钱学是史学的余脉,欲证其钱必先知其史。越南18世纪前,越南官方文字采用汉字及越南根据汉字创造的喃字。钱币上则一律采用汉字。自从18世纪法国殖民者在越南强力推行越南文字拼音化之后,越南文化逐渐脱离汉字文化圈。并造成了与汉文化的脱节。众所周知,越南独立几十年一直处于战争和准战争状态,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很少,资料更加难得。使得国人对越南的历史知之甚少,这些都应该是诸多泉友们对众多安南货币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越南国内改革开放,与中国交流日多。加之国内集钱热的兴起,有关安南钱的著述也有所出,国内现在比较有影响的有广西云南钱币学会合编的《越南历史货币》和华光普的《日本、朝鲜、越南古钱图录》。两书的排列顺序为编年性质。但以没能分出后铸仿铸钱为憾。笔者准备以越南历史为纲,以钱为目,以增加读者对越南历史钱币的兴趣。并以所见列出少、稀、罕、珍四等作为收藏评判标准,普品不再注明。本文分三部分:历代正统王朝所铸货币

1、.966年,丁部零建大瞿越国,年号太平,开始建立独立封建国家。史称丁朝。立国12年(北宋开宝3年—太平兴国4年)。所铸有太平兴宝,“太”做“大”,背“丁”以记国姓。分光背、上丁、下丁和下反丁四种版别,上、下丁者少,其余稀。太平兴宝的铸造时间早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铸造的太平通宝;

2、980年,黎桓废丁部零之子以自立,立国29年,仍称大瞿越,史称前黎(时北宋雍熙年间)。铸有天福镇宝背“黎”。大“黎”者少,光背者稀.

3、1009年,前黎朝高级军官李公蕴夺取帝位,1054年改国号“大越”,史称李朝。李太祖铸顺天大宝背“月”字,用意未明,珍。

太宗(时北宋庆历年间)铸有明道元宝和天感元宝。明道元宝真书,文字遒劲。元字最后两笔分开,用于朝廷赏赐,少。有铁钱,稀。天感元宝真书,分光背和背“乾王”者,光背者用于朝廷赏赐,罕,后者是李太宗为爱子封王而铸造的纪念币,珍。

李朝共传8世,仅太祖、太宗铸钱。《越南历史货币》一书尚将传世的天符通宝、大定通宝、正隆元宝、治平通宝等钱根据年号归与李朝,但看实物应属越南中晚期所铸;

4、1225年,辅国太尉陈承发动政变,逼李昭皇禅位。建立陈朝。

陈太宗铸有建中通宝、政平通宝,均珍(时南宋宝庆元年—淳佑十年),安南建中远远少于唐建中。太宗还有元丰年号。安南钱中元丰钱版别甚多,但文字风格均不与陈朝相类。陈朝是否铸元丰通宝还有待以后出土实物证明。

陈圣宗铸有绍隆通宝,铸造不精。有面背四决者,均珍。

《大越史记全书》有载陈明宗“大庆十年十一月铸铅钱”。应是越南史载官铸铅钱之始,惜一直未见实物。所见有陈明宗所铸开泰元宝(元泰定年间),分光背和背陈两大类,光背者版别较多,罕,背陈者珍。

陈裕宗铸有绍丰元宝、通宝,大治元宝、通宝钱。(元至正年间)以上两年号钱版别极多。绍丰元宝有行、篆、草书体,有一种隶书钱背铸有“十五”应为记年,均罕,有背陈者,珍。通宝背陈者罕,其余稀;大治元宝隶书双挑者罕,其它稀,通宝有背元者、篆书大字双脚上挑者(即日本人称“蛸大治”者罕),其他稀。

1369年,陈裕宗殁,无嗣。立外人杨日礼为嗣,年号大定(明洪武2年)。铸有大定通宝,少。至此,以后的陈朝君王因与南方占城国多次发生战争,加之国内多次发生农民起义,致使国力衰败,无力铸钱。

5、1400年,胡氏代陈,国号大虞,史称胡朝(明建文2年)。元年铸圣元通宝,有真篆两种,少。之后胡朝效法宋、元纸币政策,在全国推广“通宝会钞”纸币,不再铸钱。1407年中国明朝出兵灭胡。在越南广置府县。越南又归入中国统治。其时流通有中国铸造的洪武、永乐、宣德、弘治诸小平钱。


6、1418年,清化地主黎利在越南北部兰山起兵反明,于1427年迫使明军退出越南。1428年,黎利终于统一越南,定都河内,国号大越,史称后黎朝(1428-1789)。后黎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铸钱质量也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这一时期,是越南历史的黄金时代。

黎太祖顺天年间铸顺天元宝小平,制作规整,钱缘略宽。与李朝的顺天大宝不同。版别根据文字分数种,少。

黎太宗铸绍平通宝和大宝通宝,大宝通宝大字大样者罕,其他版别稀。

黎仁宗铸大和通宝、延宁通宝。版式亦多,延宁皿丁宁版稀。

1459年黎宜民杀胞弟仁宗篡位,在位一年,铸天兴通宝,铸造极精,少。

1460年众大臣推翻黎宜民后拥太宗次子黎圣宗为帝。铸有光顺通宝图,洪德通宝,铸造极精,为安南钱品中最易得者。

黎宪宗铸有景统通宝,精美厚重,有大小字版别。 黎威穆帝铸有端庆通宝,仿景统通宝,更为厚重,少。大字者稀。

黎襄翼帝铸有洪顺通宝,楷书精整。 黎昭宗铸有光绍通宝,楷书精整,稀。

1527年,太师安兴王莫登庸逼后黎恭皇禅位,以越南北部河内为都,建立莫氏政权,控制北方。1533年,后黎朝武将阮氏在越南中部清化拥立黎昭宗子黎宁为黎庄宗,自掌实权,同莫氏对抗。这一段历史越南史称“南北朝”时期。1592年,南方势力击败莫氏,结束南北朝。从南北朝开始了越南历史上货币发行流通最为混乱的时期。黎朝和莫朝的货币将分别介绍:

A、 后黎朝末期:

1533年后黎庄宗铸元和通宝,通字真书,其他三字篆书,少。与日本元和不同。 1573年,权臣郑检弑主立英宗子,为世宗,世宗铸嘉泰通宝,少。

与南宋嘉泰不同。 神宗于1658年注永寿通宝和永寿之宝,永寿通宝版别繁多,流入中国也多,均常见。永寿之宝稀。

裕宗铸有永盛通宝,有几种版别,其中有背“巳”以干支记年者。尚有保泰通宝亦为裕宗所铸。背星月文等版别,少。

显宗年号景兴,在位四十六年,在位期间广开钱厂,钱文、版别众多,与中国南宋嘉定铁钱可以媲美。景兴通宝背文繁多,主要分纪年与纪地者。以干支记年者稀,数字纪年者少。纪地者以“西”、“太”、“帛”、“昌”者少。景兴二十三年后,改通宝二字为杂宝。有“巨、泉、永、至、正、用、大、中、太、内、顺、全”诸宝,每种宝文又以文字、背文分诸多版别。其中“大宝”背北折二大样稀,“中宝”稀,“内宝”少。景兴年间又铸有通宝大钱,背有龙、龙凤及其他吉祥图案者。为官铸赏赐钱,稀。

愍宗铸有昭统通宝,阔缘明显,版别多,铜质较杂。一般有单字背文,两字背文者稀。1786年,西山起义军攻占河内,推翻后黎朝的统治,黎愍宗逃到广西,要求中国干涉。1788年,清廷派孙士毅率军20万出兵越南,打败而归。清军在越南铸有乾隆通宝背汉文安南小平钱供军队使用,有两种版别,少。

B、 莫朝(1527-1592):

莫太祖铸有明德通宝铜钱。有多种版别,均少。

莫太宗铸有大正通宝铜钱,少。 莫福海铸有广和通宝,楷书对读。稀。传世有篆书小钱,应是后铸。以上铸品均有后黎朝中期钱币形制精整的风格。

莫福源铸有光宝通宝,楷书对读,阔缘薄小,罕。

后黎朝击败莫氏政权,主要*大将郑松和阮潢的力量。1592年郑松攻占河内后,控制军政大权。阮潢则在1600年定都顺化,称广南王。郑氏挟天子以令天下,阮氏则要勤王。双方在维护黎氏王朝的幌子下,打了数十年内战。1692年北方郑氏由于内部不稳固,停止进攻阮氏政权。越南再次出现南北对峙的局面。阮氏政权也铸造有大量钱币。

7、1771年,南方农民在阮岳、阮侣、阮惠三兄弟的领导下,发动西山起义,口号是“劫福济贫”。1777年,亡阮氏政权,阮潢家族后裔阮福映逃跑。1778年,阮岳称国王,国号泰德,同年占领顺化,1786年攻下河内,统一越南。1787年,阮岳在归仁称帝,封阮侣、阮惠为王,三分国土,鼎足治理。

A、 阮岳铸有泰德通宝和明德通宝。 泰德通宝为年号钱,背草书万岁者系为庆祝阮岳称帝所铸。 明德通宝为吉语钱,文字、版别仿泰德,与莫朝明德不同,有锌钱,少 。1793年,阮岳在与阮福映的战斗中阵亡,其子率部归附阮惠之子阮 光瓒。西山政权恢复表面统一。

B、1788年,阮惠在河内称帝,建元光中。西山政权宣告正式分裂。次年,中国政府正式册封其为安南国王。阮惠铸有光中通宝和光中大宝。两者版别繁多,有合背、重轮、背字、背四月者,均多见,光中通宝背篆书安南者少。

C、1792年,阮光瓒继阮惠位,铸有景盛通宝、大宝和宝兴通宝。景盛通宝仿光中,版式复杂,多见。景盛年间还铸有景兴通宝大花钱,稀。景兴大宝少。宝兴通宝珍。

8、1802年,阮福映在法国人的帮助下俘获阮光瓒,西山政权灭亡。阮福映建立了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改元嘉隆,史称世祖。越南封建王朝的尊孔崇儒,在阮朝前期达到极盛。阮世祖铸有嘉隆通宝铜、锌(当时称白铅)钱(图4)。铜钱根据大小、文字、背文分很多版别,背篆书“六分”者为铜钱。背楷书“七分”者为锌钱。背篆书“太平”者少,应为吉语钱。

阮圣祖(1820-1841)铸有明命通宝小平铜钱、锌钱,并开始铸造美号大钱。美号大钱铜质,正面钱文“明命通宝”。背面选中国传统经典四书五经中反映儒家思想的文字作为铭文,有四字和八字者,以一当百,均稀。嘉隆、明命时期大力推广锌钱,尤其明命帝“铅钱之用,富户既不敢私藏,而邻国来商者又不敢带回。此钱流通非但利于民,亦利于国,乃自然只利也”的经济思想应深受中国五代南楚高郁关于铅铁钱货币政策的启发。

阮宪祖(1841-1847)铸有绍治通宝小平铜钱、锌钱和美号大铜钱。小平铜钱常 ?稍s??8?|8??攻阮氏政权。越南再次出现南北对峙的局面。阮氏见。锌钱有背河内者,稀。美号大铜钱,稀。

朊翼祖(1848-1883)铸有嗣德通宝小平铜钱、锌钱、美号大铜钱、嗣德宝钞和嗣德重宝几品,小平版式多样,背记地者少,还有嗣德通宝小平背后“六文”者,指值锌钱六枚。锌钱有光背和记地者。美号大铜钱,稀。值得一提的是嗣德宝钞的出现。嗣德14年,阮朝根据清咸丰宝钞的发行方法,发行了铜钱式的嗣德宝钞。共分六等,背文从准十文至准六十文。所比也是指当锌钱十枚至六十枚。所见有两种,一为根据嗣德14年重量标准铸造的重钱,罕。一为合乎嗣德23年重量标准铸造的轻钱。稀。嗣德重宝背安南八文者,有铜锌两种,均罕。

阮简宗阮福昊(1884)由于与法国殖民者签定《顺化条约》卖国,朝野气愤,即位不到一年就被大臣所废。铸有建福通宝铜钱、锌钱。均珍。

阮宜帝阮福明1884年6月接位,改年号咸宜。铸有咸宜通宝铜钱。薄小,背有记值“六文”。罕。由于阮福明不甘心听命于法国殖民主义者,于1885年7月5日发动顺化起义,但有于准备不充分而失败。法国人把阮福升扶上帝位,改元同庆。

阮景宗(1886-1889)铸有同庆通宝铜钱,分大小样,分别值锌钱6枚与10枚。大样者少。有薄型美号大钱,稀。

成泰帝阮福昭(1890-1906)铸有成泰通宝,分光背、六文、十文三种。六文者稀。

维新帝阮福晃(1907-1916)铸有维新通宝,背十文。由于阮福晃不愿做傀儡,参与越南光复会起义的策划,被法国殖民者逮捕流放。

启定帝阮福旭(1916-1925)早期铸有启定通宝铜钱,少。以后大量铸造机制小钱,数量很大。

保大帝阮永瑞上台后(1926-1945),铸有保大通宝,有小平、背十文、机制三种。均常见。其中宋体字者稀。1945年8月30日,保大帝向越南独立同盟的代表交出权利,宣布退位。保大帝的下台,标志着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的结束。同时也宣告着汉字方孔钱正式退出越南的历史舞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