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欲传位朱棣,朱元璋死亡之迷

 火岩山 2024-03-16 发布于浙江

图片

朱元璋被害,是因为他的三个儿子朱标、朱樉、朱㭎都意外去世之后,朱元璋想要传位给朱棣,结果被齐泰和朱允炆给截胡了。

图片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三十七岁的太子朱标去世。这时候朱元璋就说「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燕王类朕,朕欲立之」。这是朱元璋第一次表态要传位朱棣,但是被翰林学士刘三吾和大臣给拒绝了。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感情还是很深的,当年九月,还是立了朱标儿子朱允炆为储君。

图片

三年之后,三十九岁的朱元璋二子秦王朱樉去世。朱樉去世是有明确记载的,他就是被王府中的人下毒干掉的。

图片

又过三年,洪武三十一年,四十岁的朱元璋的三子晋王朱㭎去世,死因不明。

这个时候朱元璋的老大老二老三已经全部死亡,而且都没活到四十,朱棣已经是名义上的长子。

图片 

四月,朱元璋发给朱棣一封敕书,原文是「朕诸子,汝独才智,秦晋已薨,仅汝为长,攘外安内,非汝其谁」。朱元璋高度评价了朱棣的能力,并表示你是长子,军国大事就全靠你了。这就明确表态要传位给朱棣。

敕书还命左军都督杨文,武定侯郭英兼总诸军,听朱棣节制,并让其「统帅诸王,相机夺度势,防边乂民,以答天心」。朱元璋把军权和诸皇子都交给朱棣,这就是为传位做准备。

图片

但是大臣依旧不买账,五月份国榷和太祖实录记载「上不豫」,就是朱元璋身体不舒服,然后第二个月朱元璋就死了,朱元璋肯定是又和大臣商量传位的事。

朱元璋身体出现情况的第四天,下了一道敕令,命左军都督杨文率领北平两都司,加上宣化谷王,大宁宁王,北平燕王三个护卫,悉听朱棣调遣;又命武定侯郭英、都督刘真率领辽府护卫、辽东都司受朱棣节制。朱元璋交军权,这是为了传位做铺垫。

但是两个月连发两道敕书,有这个必要吗?这就说明朱元璋已经和大臣谈崩了,大臣拒绝写传位诏书。

图片 

第二个月就是闰五月,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遣中使持符,召今上还京」。就是朱元璋派内臣拿着兵符去召朱棣进京。

这爷俩要是碰到一起,谁能拦得住他们?所以朱允炆和齐泰也摊牌了,不装了,十日,朱元璋暴毙。

朱元璋去世的过程,太祖实录、太宗实录还有国榷写得都不一样。

朱棣的太宗实录记载:「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不豫,遣中宫召,上以至淮安,太孙与齐泰等谋诈,令人赍敕符,令上归」。就是朱元璋在身体不舒服之后,派遣宫中内臣去召朱棣进京。朱棣在到达江苏淮安的时候,收到了朱允炆的敕书,灰溜溜地回去了。

之后,「乙酉,太祖崩,是夜即敛,七日而葬。皇太孙遂矫诏嗣位」。闰五月的十日夜里,朱元璋暴毙,然后当天晚上装盒,七天就给埋了,朱允炆和齐泰伪造遗诏继位,改元建文。

朱元璋太祖实录和朱棣那个不一样的地方是召朱棣是因为朱元璋病了,去世也是因为病情加重,而且它也没有提到伪造遗诏的事,这明显就和谐了很多。

但这俩谁说得对?都不对。明实录本身就是文官写的,而且咱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还是清朝再版。 

这里头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南京到北京的距离超过两千多里,明朝的驿站,哪怕是骑兵急行军,最快一昼夜也就三百里,单程就要七天,往返就是半个月,朱元璋除非是派专车走高速去接朱棣,否则他不可能在十日之前到淮安。

图片 

因此国榷记载的,十日朱元璋暴毙,十六日之后,就是建文帝继位之后,朱棣才到淮安,这才是对的。顺序不同,性质完全不一样。

真正的过程应该是月初,朱元璋绕过朝中大臣遣密使,拿着调兵用的走马符牌去召朱棣。齐泰和朱允炆得到消息,果断地在十日夜里干掉了朱元璋,并且伪造遗诏,在六天之后就继位称帝,当天把朱元璋埋了。

为什么这么急?因为朱棣眼看就要到了,朱元璋是用兵符召的朱棣,谁知道他带没带兵?

图片

朱允炆登基之后,第一道诏书就是命令所有的亲王不许来奔丧,愿意哭家里哭。

国榷原文:「止诸王会葬,哭临本国,燕王入临,将至淮安,兵部左侍郎齐泰言于上,急敕还」。就是朱元璋没了,也不能让朱棣到南京。

齐泰提醒朱允炆发了一道敕令,北上去迎朱棣,终于在江苏淮安堵到他,高低给撵回去了。

朱允炆和齐泰这个时间掐得太准,江苏淮安到南京只有一百公里,他如果在晚一天继位,朱棣就到南京。

图片 

朱允炆矫诏继位,给明朝留下来两个极不合理的制度,一个是皇帝的速葬,除了朱元璋和崇祯是七天以外,其他都是27天。

另一个就是不让藩王奔丧,这一条就连史书的作者都看不下去了,老子死了,不让儿子奔丧,这违反天理人伦。中国历朝以仁孝治天下,康熙乾隆办丧事,朝鲜都来人了,朱允炆之后的明朝却不让亲儿子吊孝,而且执行了二百多年,这又证明了明朝的皇帝,他就没有正常没的。

君如玉公众号点评

皇帝被害司空见惯,从秦朝开始十三个朝代共223个皇帝,史书明确记载死于非命的,秦汉31位有13人(包括王莽);魏蜀吴晋26位有11人;南北朝55位有37人;隋唐23位有8人;五代宋朝30位有10人;辽金元朝29位有9人;明朝16位有6人;清朝12位有1人

223名皇帝非正常死亡为97人,死亡率高达43.5%。其中清史记载全部为病逝,但唯一被开馆验尸的光绪被证实为死于砒霜中毒。那么像光绪一样没有明确记载的呢?

天子,天下之共主,同天下之利者也,实至而名归;乱臣,社稷之蟊贼,擅天下之利者也,贪功为己有。既然皇权掌握着分配天下之财利这个大蛋糕的权力,那么控制皇权对于窃位之小人的诱惑就无法抵挡。天下苍生之祸福系于皇帝一身,天子是治乱兴衰功过荣辱毋庸置疑的头号责任人,不承担皇位责任却能通过左右皇权最大化自身利益的乱臣贼子则能规避风险名利双收,这便是他们千方百计与明君作梗而扶持弱主的动力,也是君位之名与君权之实相背离的祸害。子曰:“必先正其名!”,岂不正对?

读者朋友们,历史上不承担国家领袖之名却对国家大事指手画脚说一不二的还有谁?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