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失传的巨幅书法,如今重新问世,九成以上书法家没有见过!

 墨品书法网 2024-03-09 发布于北京

现代人在临摹古人法帖时,有一件颇为头疼的问题——篇幅过短,回溯历史上的经典名帖,例如价值高昂的《平安帖》、《中秋帖》、《上阳台帖》、《局事帖》等等,只有几十个字。

尤其是王羲之的传世作品,大部分都是书信,文辞简练,以草书写就,行笔一气呵成,甚至《行穰帖》、《大道帖》加起来不到30个字,极为简短。

所以大家临摹时,往往笔不尽意,就戛然而止,不易形成协调、系统的书法体系,脑海中对于笔法、章法、结字的概念,都是零落分散的,不利于后续提升。

而且这一类法帖不集中,前期搜寻、购买,颇为费神费时,不免降低众人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因此初唐时期,李世民派人耗时20年,根据宫中所藏真迹,集成一本《怀仁集王圣教序》。

《圣教序》共计1900余字,集合“王字”精髓,成为书法人的“必备范本”,实际上,宋代御书院也曾集成一件“巨幅行书”,全卷共计5162字,长达11米。

远比《圣教序》精悍丰富,十分恢弘壮观,可惜不慎流散,失传千年,如今重新问世,据说九成以上的书法家没有见过,此作就是王羲之《行书道德经》。

由宋人根据《圣教序》、《兴福寺半截碑》、《十七帖》,和王羲之零散的书信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行草书,譬如卷中“可”字,以尖峰入纸。

下笔顿入后,迅速调转笔锋,形成一个勾起的小角,运笔保持中锋,不断蓄力产生弯曲势态,让墨色浑实,意态灵动,结字向左欹侧,险中求稳,上方浓密,下方疏空。

笔画上的强烈对比,让视觉效果更为立体,具有十足的趣味性,章法上,每一个字的排布和谐有序,前后疏密、虚实变化得当,具有顾盼生情之感,丝毫不显生疏、呆板,彰显出魏晋悠然散淡、典雅遒和的气韵。

同时,这幅《行书道德经》包含大量常用字,辅助大家掌握正宗的行书笔法、结字形态等,卷中1000多个相同字,点画的切入角度、用笔的起承转合,也各具特色,毫无雷同之处。

时常临摹,可以掌握“二王”笔法,使点画婉转流逸、生动灵巧,展现出书法的生命力和艺术性,还能将古代的书法发展串联一体,便于日后临摹欧阳询、颜真卿、米芾、赵孟頫的法帖。

此作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经多方努力我们对王羲之《行书道德经》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针对此品还设计了一款经折装,装裱精美,采用翻折设计,展开时同手卷一样,可以纵观全卷气度,合起来方便临摹、查阅,还适合携带。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