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于华严 | 闲言碎语 一七一

 栖心阁主 2024-03-16 发布于陕西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
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1
一段为一段

早些年,小县城荒凉没有居民的地方忽然被大批建楼,并有了新的名字——开发区。楼六七层高,没有电梯,楼和楼空隙狭窄,密密麻麻挤在一起,引来县城远远近近的乡民观望。

后来忽然鼓动观望的乡民搬迁,楼房不贵,还补助,补助下来一套房子自己出几十万,还给贷款,并且贷款可以慢慢还。

被鼓动的多了,观望的乡民果真有人搬了过去,但搬迁的仍旧是小部分。一是北方地广人稀的荒凉,人口越来越少,连当年的小学都因没有学生而空置年轻人又外出打工,剩下的老人,都是一辈子务农的庄稼人,守着放农具的老房子仿佛守着一份习惯,也守着暮年等待死亡降临的岁月。

那些楼该建的建完了,甚至远远超过了县城的人数,有人说,新修的楼房,全县城的人搬过去都住不满。

搬迁了的乡民心情愉悦地吹嘘:楼房冬天有暖气,我冬天住楼夏天住老房子种庄稼。老人们贷款还未来得及还,冬天有暖气愉悦的心情也未持续几天,忽然通知要拆迁掉,他们住了几辈人的老房子,并通知他们,他们搬迁到的楼房,给出的价格就是补助,已经通融贷款可以慢慢还了。

守着祖宅年迈的阿婆准备不动,但一群来路不明的人“教训”阿婆住到了医院,等出院再回到老房子,房子已被推倒

邻居告诉她,半夜听到人声,听到挖掘机的声音,远远近近的狗叫了一夜,原来他们乘老人住院,半夜拆了老人的房子。

老人站在废墟上忽然惊悟,早些年鼓动贷款搬迁,原来天底下,从来没有便宜可占。

只是老人想不通,这荒凉的没有人烟的村庄,不妨碍公众建筑,也不妨碍别人,为何非要拆掉自己的祖宅呢?这些拆掉的空地是要被高价卖掉吗?无人告诉老人,就像当年无人告诉观望的乡民,那些拔地而起拥挤在一起的楼房就是为他们准备,每一栋纸皮样的楼甚至没有他们的祖宅占地面积大。

邻居同样唏嘘,若是搬迁到楼上的人都走了,断水断电地孤立,不搬迁的人也要搬迁了,祖宅空地将不属于他们,而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他们来说面临的却是还不完的巨额贷款。

……

早些年看到过一个帖子。问题是:为什么要往死里扫黄?

有人回复说:

很多东西不是表面那么简单,比如禁止改装汽车,防的不是炸街小伙,是20吨大货车魔改成100吨小火车;扫黄,防的不是卖淫,是衍生的拐卖妇女人口贩卖,以及更进一步的杀人和贩卖器官之类,你信不信放开卖淫后,拐卖妇女能涨100倍,失踪人口能翻几番;不得买卖宅基地,防的不是退休老头老太,而是准备圈地,连农民祖坟都不想放过的大资本。

有人回复说:

社会主义国家刚刚建国的时候,曾经把所有的青楼、娼妓都给扫了,还教化她们,这是不对的,要正直,要积极,要阳光,要向上,老老实实,嫁给个好人家,劝妓从良。新社会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土地,有自己的老婆,一夫一妻,靠劳动养活自己……

很多想不通的问题,其实都藏在资本驱使下的人性当中。

《佛说须頼经》中说,舍卫国中一人名须頼,极贫穷,但归信三宝,修五戒十善精进,持戒极为精严,帝释天担忧此人修善法将来飞升上天会取代自己的位置。所以帝释遂变现化人从天下来对须頼考验一番。

……

波斯匿王发一念善心,想将身所穿彩衣给须頼,须頼不接受,说大王你悦意的华贵衣服,和我接不接受并无多大关系。

波斯匿王一听很不高兴

须頼又说,我自有草衣,且很是悦意,为何还要接受你的忧衣呢?我这件衣服,有时脱下来随便挂树上房檐上,撂在那一天乃至七天,都没人取,即便丢了也没有觉得可惜的贪着意,所以对此衣从不顾望。行菩萨道的人就是常服此等衣服,自己心无贪著,又让别人也不起贪心。

波斯匿王一听,对须頼生起大恭敬心,于是以衣铺地須頼愿仁德悯念,足行衣上,使我长夜德福无量。

须頼称王意,为蹈衣上。

王曰:此衣已属须頼,吾将安置。

须赖答言:大王,宜视此国中形露不蔽者,可以衣与之。王即敕左右,持此衣出赐诸贫穷人。

诸贫穷人共得王彩衣,皆欢喜念须赖恩。

佛说,至人不贪贵,不乐诸奇异。一件看似华贵的衣服,有可能是令人牵挂心生贪著的“忧衣”。这就是修道为何粪扫衣,正如须頼所说,于己不生惜贪之心,于他同样不生贪求之心修道人,不仅衣服,一切所有物都不可蓄积贪求价高物美。

大唐不仅帝王了得,连高僧都非比寻常。最近读了点相关的文字,分享关于玄奘大师的一小部分:

公元644年七月。奘法师表上新译菩萨藏经显扬圣教论等凡五部。请帝制序

唐太宗尝问师(玄奘大师)曰。法门之益何所宜先。

对曰。弘法须人度僧为最。

645年,十二月。皇太子为文德皇后建慈恩寺。

择京城大德五十人以居之。各度侍者六人。勅太常九部乐奉迎梵本诸经瑞像舍利五十大德入寺。帝御安福门楼。执鑪致敬。

646年,二十三年四月。上幸翠微宫。召奘法师陪从。上叹曰。与法师相见恨晚。未尽弘法之意。五月上崩。

652年,奘法师。请于慈恩寺建浮图。藏西天舍利经像

655年,三月。上御制大慈恩寺碑成。奘法师上表称谢

五月。奘法师疾。上遣御药蒋孝章疗之。师因附奏二事。一者正观以老子名位在佛先。曾面陈先帝。许从改正。二者永徽初。勅僧道有过情难知者。可同俗法推勘。边远官司动行枷杖亏辱法门。上曰。佛道名位事在先朝尚书平章若僧用俗法即遣停罢

664年,麟德元年二月。奘法师令众念弥勒佛。右脇而逝。是夕有白虹四道。贯井宿直慈恩寺塔。帝哭之恸。废朝五日。顾左右曰。国宝永失可为痛心。勅用佛故事金棺银椁。五诏褒恤葬于滻水之东。四方会葬者百万人。

760。召隐士孙思邈入见。拜谏议大夫。固辞。

上问佛经以何为大。思邈曰。无若华严。

上曰。近奘法师译般若六百卷。何不为大。

思邈曰。华严法界是一切门。于一门中可演出大千经卷。般若乃华严中一门耳。于是帝始持华严。是岁思邈求还山。乃入终南隐居。笃志佛典。前后写华严经七百五十部(此经是晋译六十卷者。先生既长寿。若一年手书十部。则八十年中可足七百五十部矣)复舍华原旧居玉山宅为佛寺。年一百五十岁。

卢照隣称。邈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见华严感应传及唐本传)

思邈居终南与宣律师善。时大旱。西域僧于昆明池结坛祈雨。七日水缩数尺。有老人夜诣师求救。自称池中龙。

师曰。可往求孙先生。老人至其室。

思邈曰。吾闻昆明龙宫有仙方三十首。汝能传之。吾当救汝。

老人曰。此方上帝不许妄传。今事急矣。俄捧方至前。

思邈曰。汝还无虑。是池水涨溢。

思邈着千金方三十卷。每卷置一方。世不得而别(酉阳杂爼)

始令佛经制卍字。为如来吉祥万德之所集。音之为万(华严音义。作大周长寿者。盖武后尝改唐称周。年号长寿。后改为如意。

案翻译名义引纂要云。如来胸臆有大人相。形如字。名吉祥海云。又作礼。是吉祥胜德之相。由发右旋而生似卍字。卍卍万方。是此土字。同呼为万。

智者大师之德风在隋时传扬开来,杨广承风佩德,欲遵戒法奉以为师,致书累请,智者大师初陈寡德,次让名僧,后举同学,三辞不免。

开皇十一年,时任扬州晋王杨广设千僧斋,再请智者大师敬屈授菩萨戒,智者大师为晋王授戒后,欲返回天台。杨广固请留,师曰:先有明约,事无两违。

即拂衣而起,王不敢重邀,在城门顾曰,国镇不轻。道务致隔。幸观佛化。弘护在坏。王礼望目极衘泣而返。

……

在封建社会帝王享有绝对的话语权的时代,在未来的帝王面前,一方权贵跟前,智者大师表现出的谦逊而又不卑不亢的鲜明立场,僧人风骨乃至高风亮节,尤其这句铿锵有力站在不妄语的角度所说的事无两违和原则性立场的拂衣而起,仿佛透过时空,目睹了一代高僧面对皇权不曲意逢迎的烈烈风骨。

从这些记录的只言片语,帝王对佛的信仰和对高僧的尊崇也可窥一二,历来帝王避讳,但佛经不用;自武则天而有了卍字的正式启用;孙思邈的方子可能来自龙宫的仙方;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的悔恨是与玄奘大师相见恨晚,未尽弘法之意;玄奘大师圆寂当晚,不但白虹四道,贯井宿直慈恩寺塔,皇帝哭之恸,废朝五日,顾左右曰,国宝永失,可为痛心。勅用金棺银椁葬之,四方参加葬礼者多达百万之众,一如他当年取经归来,长安万人空巷的迎接。

……


第一七一,分享:

花叶可不靠人的目光做养料
无关,故而翩翩

生命大多无须规劝
风似的宛转
迷路就是他们的目的地

悲观绝非悲伤
能从悲观中玩味取乐的
才能称之为悲观主义者
……

—文 中 部 分 图 片 仅 作 公 益 分 享 侵 权 联 删—
— 往 期 链 接 —
时光映画——2022年3月
—点 | 击 |  |  |  |  |  |  |  |  | 你—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