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视仪谁更拽?单目和四目

 朝_五_晚_九 2024-03-17 发布于湖北
夜视仪,现在特战单兵必备。
最早起源应该是二战期间,原理都知道,夜间可见光很微弱但人眼不可见的红外线却很丰富,当时德国和美国都有研究, 德国有研究成果,但还是美军把它最先应用到进攻琉球(今扶桑占)期间的实战,日本鬼子在夜间不知不觉走上黄泉路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的。后来历经了数代的发展,也从主动式变革为被动式.   

当然说到单兵装备,先来看几组当代的经典老图,熟悉么,上世纪80年代使用AN PV55夜视仪的美国老黑,那时候看这些装备特羡慕,还显得那么科幻,满满的科技感, 还有今天看着似乎还是很“拽”,老图,海湾战争期间戴PVS-7夜视仪的SAS,还有那么一丝的喜感,哈哈。

 

再来一组经典图就是法国GIGN特种部队用单目Sopelem TN2夜视仪,当年的反恐利器,80年代的产物,那时候这绝货绝对拉风,科幻感爆棚,当年的未来战警形象,机器战警风. 那时候是公元1988。 

今天看来可能有些老土而且有些怪异。物镜偏右布置,和右眼对齐,方便瞄准,说是方便对当年来讲的,左边两个柱状物是电池。估计左右眼焦距不对的人,用单目镜很难受。

随着时间推移,这玩意儿越造越小,价格越来越便宜,当下普通夜视仪都白菜化了,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了,如野外生物观察,导航等。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在突袭本·拉登的行动中,让四目夜视仪为大家所了解.

这玩意儿优势很明显,能大大地拓展视野范围,还能突破肉眼可见的120° ,但据说四目夜视仪的图像是四个割裂的,看久了极易头晕目眩影响战斗,但图像拼接技术让图像具备了实战意义. 而且都经过数字增强, 图像也数字化了,可用数据链将图像传递给后方指挥中心,方便战场信息资源共享. 当下这年头似乎特战队不戴个四目夜视仪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精英,连三哥都装备了.

再来唠唠个人观点,未必客观全面,还请海涵。四目的真不如热融合的有用,那玩意只是为了增大视场,可是偏偏很多军迷对它是崇拜之至,实用性没那么大,但贵是真贵,相当于带了两套双目的成像管,而且还比两套双目轻,技术上真没啥特殊突破!未来走向还得是增强现实头盔,热成像,微光,现场信息相融合。

或许将来直接投影到面罩上,做一个封闭式头盔加面罩,配上外骨骼,小型环控,这样一套衣服就是一个小世界,可以放大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也可以增加外力加持增加装备威力或者持久力!哈哈,想象的空间很大。 

附图说明,末尾配图关于IVAS,微软出品,热像+微光+可见光+瞄具+字符叠加。就是美军一线反馈容易头晕。实际这也是军事装备的老问题,功能太多不仅容易眩晕,战场环境下还容易发生故障,起-码概率会高出很多。最后一图是年轻人夜晚娱乐专用!呵呵!


晶陆001 唯美军事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