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王朝削藩很危险?历史上有两位皇帝曾经较为和平的削藩,他们是如何办到的?

 孤寡老人讲历史 2024-03-17 发布于湖北

立藩和削藩在古代一直都是个让皇帝们纠结的问题,大凡是皇帝都希望自己的家天下能流传万世,可实际上却很难做到。

就以藩王制度而言,册封一堆皇族藩王到各地镇守,给予兵权,能有效地防止权臣专权和夺位,但皇族内部却又会因为大量有实力的藩王冒出夺位之心,导致王朝纷乱。

最典型的就是晋朝,因为皇族藩王之间的争斗让华夏陷入灭顶之灾,其余各王朝,藩王造反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

从汉朝的“七王之乱”到晋朝的“八王之乱”,这两个坏典型让后世大多数王朝的皇帝还是否定了藩王制度,但因为一些客观原因,部分王朝还是采取了藩王制度。

比如,隋文帝杨坚为了防备门阀贵族,就让他的几个儿子在各地做藩王,领军威慑不轨之徒,明太祖朱元璋也将二十几个儿子分封在各地,给予兵权,帮助明朝镇守地方。

但隋文帝和明太祖死后,他们分封的藩王们都有过造反的举动,明朝的“靖难之役”更是成为藩王造反成功的先进典型。

王朝封藩大多在王朝开创初期,或为了压制其余能对皇族造成威胁的贵族,或为了王朝的稳固,一般来说,在王朝的政权稳定后,削藩才是主流。

可送出去的权力,并没有那么好收回来,汉景帝削藩导致“七王之乱”,明建文帝削藩导致“靖难之役”,清康熙削藩导致“三藩之乱”

削藩基本上就意味着战乱的开端,那么,历史上有过比较成功的削藩行动吗?有,西汉汉武帝和明朝明成祖执政时期,都有过比较成功的削藩行动。

汉武帝刘彻和《推恩令》

汉武帝是个心气比较大的皇帝,他一直希望能以举国之力干掉匈奴这个汉朝最大的威胁,但要以举国之力对外,就必须先稳定内部。

而汉朝内部对汉武帝威胁最大的就是分布在各地的藩王们了,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曾经搞过一次削藩行动,结果逼反了七位藩王,汉景帝费了好大劲才平息叛乱。

可汉朝剩余的藩王还有好几十位,汉武帝不能学习汉景帝强势削藩,要是都闹腾起来,汉武帝这一生就不用想着去打匈奴了。

汉武帝在头疼藩王如何解决时,有一个叫主父偃的臣子给他献上了一条绝妙好计,也就是著名的《推恩令》

以往藩王们的实权和财富都是由长子继承,其余的儿子什么都没有,《推恩令》就是利用藩王的这些儿子们渴求家产的心理,用法律的形式规定藩王死后,他所有的一切按照子女数量平分。

如此以来,一分二,二分四,分个几代后,藩王势力就没有任何威胁了,后来创建东汉的刘秀和创建蜀汉的刘备,就都是《推恩令》分出来的平民。

正是有了主父偃献上的《推恩令》,让汉武帝用和平的手段,在不损伤国家元气的基础上解决了内部最大的麻烦,才有了汉武帝后来和匈奴的大决战。

明成祖朱棣强势削藩

朱棣自己就是藩王造反上位,可他在推翻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之后,对于曾经的藩王同类们,同样是毫不留情。

朱棣是打出来的江山,强势无比,曾经做过藩王的经历也让他知道藩王们的危害,他能以藩王之身上位,别人也一样可以。

为了杜绝这种威胁,朱棣刚上台就大张旗鼓的削藩,“靖难之役”时,他为了借兵,曾经忽悠兄弟宁王朱权说,打下江山后两人平分。

可等到朱棣登基后,不但丝毫不提当初的允诺,还把宁王的封地从辽东换到江西,并且不眨眼的把宁王护卫全部削掉,只给他留下几百人。

同时,朱棣安排心腹污蔑一些有兵权的兄弟谋反,其中还包括和他一母同胞的周王朱橚,逼着这些弟弟们主动上交护卫兵权,否则就出兵干掉他们。

朱棣以一城起兵敌一国,最终成为胜利者,这个战绩让他的兄弟们都很害怕,没有谁敢为了护卫数量的多少和朱棣顶嘴。

这些藩王们发现自己被告谋反,马上就知道该怎么做,于是,一个个主动将护卫上交,朱元璋时期,明朝藩王的护卫数量最少的也有五千人,最多的有数万人。

等到朱棣强迫藩王们交出护卫后,只给他们每人安排了五百到一千人的护卫,并且规定藩王们出行的范围,在哪个城市封藩,就只能在哪个城市里面晃悠,不允许出城。

从此以后,明朝的藩王们全变成了被喂养的猪,基本上无法再对皇帝造成大的威胁,二百多年养下来,等到明末时,藩王们在王朝受到威胁时,全变成待宰的羔羊。

朱棣削藩唯一留下的后遗症就是曾经许诺平分天下的宁王对他严重不满,宁王的后代在明武宗正德年间为此造反,但很快就被平息了。

汉武帝和明成祖的削藩都是成功的,虽然方法不同,他们的削藩方式也相对和谐,基本上没有引起大的动荡,藩王们即使有所不满,也因为名义问题无法和比较强势的汉武帝、明成祖对抗,其实,只要找对方法,削藩还是很容易的,毕竟,皇帝掌握的资源和权力远远超过藩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