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国上大夫晏婴证明成功与身高没关系

 探索古今中外 2024-03-17 发布于北京

齐国上大夫晏婴证明成功与身高没关系

(湖南澧州民间传说故事-编辑-撰写-冰雪)

导语:晏婴,姬姓,晏氏,字仲,谥史称晏子,夷维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他有政治远见、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五十余年。据史书记载;晏婴(身高1.5米以下)是一个德才兼备之人,在齐国辅佐了三代君王,他身居高位,俸禄丰厚却朴素节俭,将节省的财物资助族亲,体恤百姓。对妻子有情有义,令人称赞。其轶事典故见《晏子春秋》齐景公赏:晏婴新房他拒绝搬迁,赏金银裘皮好车好马,他坚辞不受。

齐国上大夫晏婴证明成功与身高没关系

《目录》

第一章、为官三朝宰相的晏婴

第二章、晏子的外交建功史例

第三章、历史典范晏婴忠于老妻

第四章、历史对晏婴为官三朝宰相的评价

齐国上大夫晏婴证明成功与身高没关系

第一章、为官三朝宰相的晏婴

  晏婴身为三朝宰相,竟始终过着清贫生活,穿粗衣,吃粗粮,居陋室,骑劣马。齐景公当政时期,晏子以自己的智慧德行,帮助景公治理朝政,深受景公器重。齐景公给他新房,他拒绝搬迁,给他金银裘皮、好车好马,他坚辞不受,齐景公见晏婴之妻又老又丑,欲将自己年轻貌美的女儿嫁给他,但却遭到拒绝。晏婴说:如今臣妻虽又老又丑,但也曾年轻美好过。结为夫妻,本就是要托付一生,从少壮到年老,从美貌到衰丑。臣妻在年轻美好之时将终身托付与我,与我结为夫妻,相伴生活多年。君王虽有荣赐,可我岂能违背她年轻时对我的托付呢?晏婴对夫妻的这番论述;现代人也要自愧不如,婚姻的维系靠的不是美貌、也不是爱情,而是责任。只有有责任感的人才值得你托付终生!从古至今多数人为官,不贪利即为名,可古人“晏婴”为官不但不唯利是图,也不沽名钓誉,他只求尽职尽责。不愧为楷模!

自古以来;一般人的观念中形成定律,就是先有明君才能有名臣:有了齐桓公才有管仲,有了秦穆公才有了百里奚。但“晏婴”却不符合这一定律,他未遇明君也成名臣。这就是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之功吧! 晏婴是个身体力行 、为民楷模、虚怀若谷 、闻过则喜、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善于辞令的人,他出使楚时曾舌战楚王,维护国家尊严。内辅国政,屡谏齐君。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

“晏婴”弃个人小义而逐国家百姓之大利,以国富民强为己任,重视物质基础、造福百姓、强大国家的行为,义于名而利于实,是司马迁心中“义”与“利”相融合的理想境界,也是后人学习的典范。

第二章、晏子的外交建功史例

《一》、晏子出使楚国

(1)晏婴(身高1.5米以下)是一个德才兼备之人,楚王想用狗洞侮辱晏子,晏子却用造访“狗国”还是“人国”来机智应对。

(2)楚王押上了一个齐国罪犯想要羞辱晏子,晏子却用南橘北枳的典故来反击。

《二》、思想成就与个人修养

晏子生性乐观,对生死淡然视之。他说人都是要死的,不论仁者、贤者、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从来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规律。他始终保持乐观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下”必须“始于爱民”。他坚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此举受到许多诸侯国的赞誉。这正是体现了人们常说的“万人称誉,多寿病法”的道理。 廉洁无私,心胸坦荡。晏子辅佐齐国三公,一直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晏子生活十分俭朴,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谓“食菲薄”,用眼下的话说就是粗茶淡饭素食当家。他说到做到,言行一致。晏子乐观豁达,处其自然。他曾辞退了“三年而未尝弼过”的高纠,主要嫌这个人三年都没有指出过自己的过错。孔子赞他是“不以已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表明了他随和大度。

《三》、节俭观念

晏子认为,节俭是一个贤人的基本品质,所以,他对那些富贵骄奢,铺张浪费的人或行为从心底里抱有一种反感。他曾对齐景公的穷奢极欲进行了多次的批评。他自己则从节俭要求和约束自己。齐景公多次要给他调整住宅,还趁他出使在外替他建了一座新宅,他都坚决辞谢了。当齐景公赏赐他车马时,他说:“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杂下》)这就是说,他要以节俭作表率,以防百姓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败坏。

《四》、重视礼教

晏子对礼的重视,他说:礼者,所以御民也…无礼而能治国家者,婴未之闻也!把礼看作是治国的根本,统治百姓的工具,可见礼在晏子心目中的地位。在这一点上,晏子与后来的孔子是很有相似之处的。正因为如此,晏子对无礼或不合礼的行为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评。

《内谏》载:“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其君,而礼不便也。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群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晏子认为,礼是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准。没有礼,人就成了禽兽。作为一国之君,如果带头不讲礼,国家根本就会动摇。

《五》、治国之道

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 平时于天”。遇有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动谏君主赈灾,深得百姓爱戴。对外则主张与邻国和平相处,不事挞伐。齐景公要伐鲁国,他劝齐景公“请礼鲁以息吾怨,遗其执,以明吾德”齐景公乃不伐鲁。

第三章、历史典范晏婴忠于老妻

精选故事一、

有一天,晏子正在房内休息,年轻漂亮的婢女,轻轻推门进来,接着,眉来眼去的向晏子献殷勤。她见他兀然不动,就又直接的说:“奴婢本是东郭人,自愿献身于大人,终生服侍大人。”晏婴一听,顿时拉下脸来,严肃的规劝她,要自尊自重,千万不要妄生杂念。那个婢女,又羞又愧,只好低下头,悄悄走了出去。

精选故事二、

有一天,齐国大夫田无宇,路过晏婴家门口,见晏婴站在门外,便凑上去打招呼。这时,房内走出一位老妇人,其发斑白,穿着粗布衣服,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田无宇等待那个妇人走远后,问晏婴:“刚才那位老妇人是谁啊?”晏婴说:“她是我的妻子。”田无宇听罢大笑,说:“您位至中卿,食田七十万,为何不另娶一位妙龄阿娇?却同一个老太婆,厮守在一起?”晏婴瞧了他一眼,不屑的说:“我晏婴曾听人说:去老者,谓之乱;纳少者,谓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难道你希望我有淫乱之行,不顾于人伦而另娶,做那些倒行逆施、寡廉鲜耻的事吗?”晏婴的几句话,将田无宇问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只好败兴的离去。

精选故事三、

齐景公有位女儿,年轻貌美,想嫁给晏婴。有一天,齐景公借机到晏婴府上,去赴宴。酒至半酣,景公见一位妇人穿堂而过,便明知故问:“这就是您的妻子吗?”晏婴点头称是。

齐景公故作惊讶的说:“哎呀,怎么这样老,这样丑!”接着又说自己有个女儿“少且姣”,愿意嫁给他做夫人。

晏婴一听,马上站了起来,诚惶诚恐的表示:“现在,我妻子确实又老又难看,但她和我已经生活了许多年。她年轻时,也很漂亮。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变成今天的模样。她对我很忠诚,我决不能辜负她!”接着,晏婴又说:“无论任何人,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得衰老和难看的。我感谢主公的好意,但我万万不能从命!”说罢,俯身而拜。齐景公见此,也只好作罢。

晏婴在相齐期间,齐国万象更新。他兴国安邦的韬略,尤其是他那以民为本、清廉节俭以及忠于爱情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深得人心。以至于汉朝太史公司马迁,在为他写传记文章时,也衷心的赞叹:“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欣慕焉!”意思是:如果晏婴还活着,哪怕让我司马迁,去为他执鞭赶车,我也心甘情愿!

第四章、历史对晏婴为官三朝宰相的评价

(晏婴为官三朝宰相历史对他一生参政的评价)

齐国上大夫晏婴

《一》、有高超的语言艺术

  晏婴善谏的特点被人称道,在劝谏君王时往往不是直接的强谏而是委婉的曲谏或诱谏,显示了他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智慧。他的语言也极有特色,或锋芒毕露,或非常含蓄;或严肃庄重,或滑稽幽默。他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场合采取不同的劝谏方式,取得最佳的效果。

《二》、直言劝谏君王

《晏子春秋》中,晏子对齐景公许多次直言劝谏,有时候话虽说得很重,令齐景公非常生气,但效果却极其好。例;一天,齐景公外出游玩到了公阜,想到想永生不死,晏子就用了周王来批评齐景公。不久,梁丘据乘着六马拉的车来了,晏子又用相同方式来批评齐景公,日色将晚,齐景公看到了彗星,便叫来伯常骞,让他祭祷消除这个灾星。晏子又用应该修政而不是祈祷来批评齐景公,齐景公越加气愤,再也没有游览的兴致了。

《三》、善于比喻

  晏子善用比喻迂回论证,令人折服。比喻,即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人知之,是善说者最爱使用的招数,往往使对方听得清楚明白。

有一次齐景公问晏子:“治理国家有什么忧患?”晏子把忧患比喻为社鼠,权势者比喻为为凶狗。来让齐景公听从劝谏。

《四》、机智应变

晏子在与邻国的外交中,多次体现了其本身不卑不亢,机智灵活的讲话特色。讲话时庄严不侮辱国体,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刚于柔,又义正言辞。

注释: 编辑撰写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民间野史传说…

编辑撰文: 冰雪

统计字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