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收藏的“真”,映照出历史的灿烂

 wujinlan吴金兰 2024-03-17 发布于上海

 近些天来,写了几篇民藏与经济、民藏与金融的文章,留言和询问的藏友越来越多,关心民间收藏的走势,有的苦闷,有的信心满满,我属于信心十足的人,看到了这么多的真品、精品、极品还能没有信心?信心百倍!

图片

 许多藏家问我,国家知道民藏的现状吗?我说:一定会知道,但是也迷糊,民藏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远胜于国有博物馆的珍品?这是历史的疑问?也是民藏的机会,到了该揭开谜底的时候了!

(国宝级的元青花梅瓶,民间还有,仿品更多,亦真、亦仿,就看大家各自的高见)

图片

图片

 打压民藏于事无补,为了什么目的,能把民藏视为敌人。把民间的藏品列为“都是”或者“95%“都是“假”的一个谬论。让一个机构上下齐心一起鼓噪,出奇的团结。

看看这些人的知识结构就明白了,一些学问不高,理学知识极差的一批人,盲从的就像病毒肆意传播谬论,所以这个谬论成了社会的公害,就是用无知取代了公知,谬论取代了真理。

图片

 我们是个讲“认真”的国度,哪能随便胡言论语。用辩证的唯物主义去看待民间收藏,才是真理所在!

 唯物就是“以物证史”,“以史证物”,对于民间收藏的结论也就水落石出了。民藏已经走到了关键的隘口了,何为真?何为假?就要拿起科学的武器,拿起真理的枪杆来捍卫民族的尊严。

       当看到国家文物局刚发出的文稿《进一步推荐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犹如雨露甘甜的喜悦。

图片

       局长刘玉珠指出:文物部门要高度重视民间收藏文物工作,充分听取业界心声,从实际出发,找出解决制约文物合法收藏、流通瓶颈问题的方法,积极稳妥地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民间收藏文物的保护和服务,支持民间文物发挥作用,推动文物收藏健康繁荣发展。

     文物活起来是当今的主题,也是民藏今后的主题。

图片

       中国人追求生活的品味世界难寻其二。什么都可以做到极致,只要有懂得欣赏的人,士可为知己者死,女就为悦己者容。

      古人描述喝茶的最高境界,就是用露水煮茶,听着就生津解渴,我们可能永远体会不到这个真实,也许喝茶能达到了精神的极致,收藏也能达到精神享受的极致。     

    (北京藏家的藏品--明永乐黄釉瓜楞葫芦瓶,从工艺上就能看到古人的精巧

图片

图片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创作方面,我们的古代艺术品达到了极致。看得懂的当成了“国宝”,看不懂的当成了现代“仿品”,可惜了一班中国的能工巧匠,泣血创造的辉煌文化,差点毁在了这帮浅薄的庸人之手。

北京藏家的藏品大明嘉靖五彩鱼藻纹大罐,本人认为极具民藏的代表性,民藏要咸鱼大翻身,就要有过硬的藏品,让世界看看,民藏为什么能够改写瓷器历史

图片

图片

图片

      重写古代艺术品的历史,我们一定要从文化的高度入手,向世界讲讲中国文化的故事,特别是文博界握有文物“生杀大权”的权威者和管理者,静下心来补一补中国文化,中国传统,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的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政治战略、经济战略、外交战略、军事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文化上面我们尚未形成战略思维,对于某些问题的认识,甚至还不到位,今天全民族都认识到这个问题了,到了研究和制定文化战略的最佳战略时机了。

图片

高度决定视野,理论决定战略,细节决定胜负,内涵决定了气质。

对于艺术品的管理上要有鉴赏的能力,更要懂得其中的内涵。缺少了鉴赏,缺少的品味,我们一天到晚的为了一个肤浅的“真、假”问题争来争去。古人的创造被我们这些连“韵味”都闻不到的俗人,生生的拉回到地面,想展翅飞去,也要给你套上一个枷锁,真是落地的凤凰不如鸡,虎落平阳被犬欺。

图片

        对于宣德五彩的认识,学术界也是云里雾里,理论成立,实物又不认可,明人王士性《广志绎》卷四曰:宣德五彩,堆垛深厚,而成窑用色浅淡,颇具画意。

民藏中大量面世的宣德五彩可以改写瓷器的历史。

图片

图片

图片       做什么都要做到认真负责,文物管理更要认真负责,更要有智慧,缺少智慧和眼光,大部分就沦为俗人。

       哎,如今的俗人确实太多了,只有读懂了中国的文化,才能看到中国古代艺术品的魅力。辛亏我们还有一批读懂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看懂中国古代艺术品的高人,他们构成了与那些伪专家的对抗,维护了民藏的利益。

       今天我们依然要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中华文化的魅力,由于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绝然不同,是角度决定世界观,还是世界观决定了角度,我们都要从中华文化说起。

        一、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根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的范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的总和,换言之,凡是人类创造的都属于文化。

       广义的文化,大致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大形态。狭义的文化,是指与人类精神生活有关的方面,如文学、史学、哲学、教育、艺术、宗教、娱乐等。 

      文化是各地民众在各自的地理、历史环境中创造的,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核心,是民族凝聚力的渊源。文化强劲,则民族凝聚力强劲。文化衰弱,民族文化消失,民族名存实亡。

图片

      二、中国文化向何处去?

      近代以来,我们先是想“全盘西化”,后来又想“全盘苏化”,本民族的文化始终挺立不起来,其根源是文化观的错乱。

       在许多人看来,西方文化的今天,就是中国文化的明天,现代化就是西化。他们极力唱衰中国文化,说它处处不如人,是走向现代化的障碍。

      这种理解非常肤浅,人类的文化是多元的,它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各民族的文化,犹如人类文明百花园中的鲜花,每一朵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岂能满世界只开一种花。

       今天的世界,政治是多元化的,经济也是多元化的。这种多元性有利于世界和平,并兼顾不同地区的利益。图片

        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与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个基础,传承与创新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而不是两个截然对立的概念。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延伸。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也是如此。人类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而只能在继承既有成果的前提下谋发展。

      历史是以累积的方式逐渐前进的。历史跨出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巨大的艰辛,乃至血的代价。尊重历史,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更不是为了复古。

      司马迁作《史记》,旨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探究历史演变的内在规律。

      司马光作《资治通鉴》,也是要为政府提供历史的借镜。

      用肤浅的、庸俗的进化观看待历史,鄙薄古人。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古,尊重历史就是尊重自己,轻贱古人者,终将被后人轻贱。

图片

       四、中国文化的国家表述

       21世纪,我们以大国的身份参与国际事务,真正的大国不仅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GDP居于各国前列,而且是文化强国。

      因此,我们需要向世界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什么”。对中华文明作出国家表述的要点,应包括中华文明的历史概况与基本特点,中国人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诸方面对人类文明所做的贡献。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看到这些灿烂的古代创造,民间中“真、精、稀”的藏品恰能表达出中国曾经的灿烂和文明。 

       今天需要踏实的做点有利国家,有利民藏的实事,我们需要设立一个目标不断的追求,然后实现梦中理想,虽然追求理想的过程十分残酷,还要付出极高的代价。

图片

       但是仍未阻止真正的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国家制度建设也好,物质文明的建设也好,精神文明的建设,更需要尽善尽美,古代艺术品在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只要辛勤的劳动,就会获得比任何国家都丰富的果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