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经》里可能是真的,古代异兽就是这么消失的!

 燕晓文史 2024-03-17 发布于广西

导语 //

人心不足!

前几天解读《道德经》第十五篇时,曾和大家交流过,“豫”指的是一种野生的大象。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豫,象之大者。贾侍中说,不害于物。从象,予声。”这句话说的是,“豫”是象之中的大个头,它虽大,但不会去伤害其他的动物。

而容庚先生在《金文编》中也曾说过:“今河南省(豫)与象有关。

于是,我便找来了美国历史学家、文化人类学家,密歇根大学历史与人类学荣休教授托马斯的论著《大象与国王:一部环境史》认真研读了一番。果然,书中讲述了大象在中国退却的历史。

01

大象的退却

我国近代历史地理学家文焕然(1919 -1986)先生就曾将过去七千多年时间里,中国野生大象的分布情况做了详细的记录,他的著作有《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气候研究》、《近八千年中国气候冷暖变迁》、《历史时期中国野象的初步研究》等等。之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伊懋可(1938—)借助文焕然的研究成果,完成了《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

20世纪30年代,人们在河南安阳殷墟中发现了大象的残骸,当时被认为那是从东南亚引进的。然而,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才认识到,大象曾经遍布于中国大部分疆域。公元前5000年左右,大象最北曾到达过今天的北京一带,然后逐渐南移。

(中国野生大象不同时期生存范围的最北值)

大象的退却与环境恶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可以说,大象的退却史也是一部人类破坏环境的历史,当我们洋洋自得,自以为自己就是地球主宰之时,或许正在走向自取灭亡之路。

正是因为中国在三千年以前就曾见证过肆意破坏森林带来的恶果,无数头大象倒下让先民们意识到,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最美好的生存方式。于是,便有了“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这是我个人的猜测,毕竟,有关于古代象与人共生的资料几乎找不到了。

02

劝君莫打三春鸟

如今,我们能看到的是自有文字始,中国就出现了“象”字,这不太可能是进贡而来的稀罕物,而应该是当时比较普遍的一个物种。并且,与其他国家一样,大象既被视为尊贵美好的象征,又代表着王权,毕竟,它是陆地上体型最为庞大的动物,连狮子和老虎都惧它三分。

我们还能看到的是,秦汉以后,开始出现了有关于保护环境的法律条文,上面明确规定,捕捉野生动物需要根据季节,有节制地进行,禁止猎杀处于生长期的动物(尤其是在春夏两季),同时,还规定,不允许捕捉小马驹、幼兽和孕期中的动物,不允许捕食蛋卵,破坏巢穴,通过放火等方式进行捕猎,都属于违法行为。

能把法规制定得这么细致,一定是见证过大自然被破坏所带来的灾难吧?!我常在想,《山海经》里记载的奇珍异兽可能是真的,只是,它们也抵挡不住人类无节制的杀戮!

直到今天,都还流传着这首歌谣:“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然而,如果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光靠歌谣根本无法束缚住贪婪的人性!总会有人为了利益去杀戮这些小生命,仿佛为了口腹之欲,一切都是应该的。

以前刚上班时,一位前辈曾得意地向我吹嘘他上山挖竹鼠的事,说头一天挖到了巢穴,发现只有几只幼崽在窝里,就没动,决定第二天再动手,等竹鼠妈妈回来,他要“一锅端”。听得我心惊胆寒,但他却很享受这种“成果”。

桂林这个地方水资源很丰富,很多人喜欢下河打鱼,有的人钓鱼,有的人网鱼,还有的人电鱼,甚至有的人炸鱼。在这样的攻势下,河里连小鱼苗都快看不见了。幸好,听说现在出台了整治措施,不允许电鱼、炸鱼,一旦发现,不仅要罚款还要坐牢。

03

保护还是压榨?

从人类发展演变的过程来看,人口的剧增,社会的发展确实对自然环境产生了非常大的破坏力。

比如大象这种生物,曾经有四个种类生活于地球上,分别是亚洲象、非洲象、猛犸象和乳齿象。但后两种的灭绝时间与现代人类向全球扩散的时间正好吻合,而且,一些猛犸象和乳齿象的残骸上还有刻痕,很明显,是被人类用石器工具杀死后,并用楔子强行切断了关节。

伊懋可将大象在中国退却的原因总结为以下三个:

一是人类进入农耕时代,需要砍伐森林开垦农田。

二是消灭或捕捉大象以保护农民的庄稼。

三是狩猎大象以获得象牙和象肉,或让大象参与战争、参与运输以及举行典礼仪式。

但美国历史学家托马斯认为战象在中国并不普遍,这与印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的这本《大象与国王:一部环境史》讲述的并不仅仅是中国的大象,而是立足于全球,将大象的自然史与人类发展史巧妙地融合于一体。其中着重讲了印度的战象文化,这是印度历史中非常重要的存在。

作者从制度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印度战象制度对大象保护的影响。当象与王权紧密结合后,使得印度的亚洲象得以在制度的保护下延续至今。

不过,这种制度背后的驱动力是人的私利,随着战象时代的终结。现代文明对环境的进一步破坏,使得大象数量急剧下降。

04

结语

在历史上,大象曾被当成坐骑,也曾作为军队之中勇猛的战士出征,这种性格温顺的动物沦为战争机器,是人类的贪婪本性还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相信你读完这本书之后,也会和我一样,内心如打翻了调味瓶,五味杂陈!

作者介绍

燕晓:   

有书写作课导师

兰心书院审稿导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请听她说”栏目主讲人

百度秒懂百科UGC优质官方作者

公众号、视频号认证国学博主

多家出版社书籍评论文合作作者

李砍柴、鬼谷子文史号的爆款作者

写作于我而言,并非单纯的技能,而是探索生命、认识自己的过程!

龙行

龘龘

申请文史交流群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