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病理人物口述史丨张连郁:病理要看细、看全、看准,以准为第一!

 医学abeycd 2024-03-18 发布于湖北

《中国病理人物口述史》专栏

PART 1

《中国病理人物口述史》系列文化作品旨在以老一代病理学家的视角,真实、客观地叙述他们的人生与中国病理发展密不可分的经历。通过对老前辈的个人成长史、亲历的病理变革、见证的学科发展等进行采集和整理,形成记录和反映中国病理人传承、创新、发展的病理文化凝聚史和病理梦筑造史。期望通过这一系列影片的播出,既可以让中国病理人更加坚定职业选择,也会吸引广大青年医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了解病理、加入病理、热爱病理,以老一辈病理学家为楷模,继往开来,博采众长,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再创病理辉煌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病理人物口述史——张连郁访谈录

PART 2

采访时间:2022年8月23日

地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

人物小传

张连郁,(1938.11—— )主任医师,回族,籍贯北京,1957年考入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1960年调至天津医科大学病理形态专业,1962年毕业分配至天津市肿瘤医院肿瘤科病理组,1985年5月-1987年11月赴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医学院病理系研修深造。曾任中国抗癌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肿瘤杂志》编委、《诊断病理学杂志》编委,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口述视频

05:51

访谈精粹

对于病理的阐释

张:病理,我常常跟学生说的就是看细、看全、看准,以准为第一,(病理诊断)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选择病理的缘由

张:从小家里就有病人,久治不愈,那时候我就有个想法,将来我要当个医生。恰好我在1957年考上了天津医科大学。1960年8月份,领导就找我谈话,选择我去病理专业,我说服从党的安排!

张:到了1962年大学毕业的时候,七月份我就自己跑到(天津市肿瘤医院)金显宅办公室,我说我毕业了是搞病理的,我愿意上你这来工作。金显宅大夫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的,他知道搞肿瘤没病理就不行,他马上就把人事处处长找来了,说“你看他也挺好的,你们同意不同意他(来这工作)”,(人事处处长)也点头同意了。

师道传承 致力培养进修医生

张:(1962年)我去(天津市肿瘤医院)的时候没有病理科,病理组就只有王德延大夫(肿瘤病理学专家)一个人,切标本都是临床(医生)谁做手术谁切,我是王德延教授的第一个徒弟,切标本我都包了。

张:王德延教授的书《王德延肿瘤病理诊断学》是1974年发表的,全国各医院都是一个教科书,我也参加了一部分编写(乳腺、甲状腺),从这以后全国病理大夫都往天津跑,就是年轻大夫都要求到这医院进修。

张:到了1980年,卫生部下了一个文件建议天津肿瘤医院办全国肿瘤病理医生进修班,王德延教授主要想多培养点人。我们觉得这些孩子们来这进修,这一辈子可能就这么一次,(那么我)除了给他工作以外,晚上的时间我(还)给他们讲课,发会诊报告也好、疑难病理切片(读片)也好,进修大夫跟我一块看。另外还有读片会,有好文章我们一块儿读文献,我们每天都干到(晚上)九、十点。这肿瘤进修班(自)1974年开始办,前前后后我们培养了400多人,都成了全国各地的骨干,人家都是愿意到我们这来学,我们就让他们尽量地得到满足吧,让他们提高吧。(因为)金(显宅)老大夫和王(德延)老大夫他们对病理都是无限热爱,(所以我要传承下去)一定要搞出成绩来。

关怀后辈 杖朝之年坚持授课

张:我这一生看片有200多万,纠正重大的误诊大概有400多例。我就是搞肿瘤的,我就是搞诊断的,我就是这样培养学生、办进修班的。这几年我(到)宝坻、天津医院、天津市中心妇产医院、唐山(授课),就是想把我的知识留给年轻人,把我的诊断方法告诉他们,只要我对年轻人有好处我就往前走。

寄语未来的青年

张:我觉得现在是咱们病理的一个好时代,我就(希望)年轻人:努力吧,做一个好医生。

专业贡献

张连郁教授从事病理诊断工作60余年,阅片200余万例,一直从事肿瘤病理诊断工作。参编王德延教授《肿瘤病理诊断》一书获国家级大奖。自1980年协助王德延教授举办卫生部全国肿瘤病理医师进修班后,1987年至2013年连续多年主办全国肿瘤病理医师进修班,2013年在天津医院、南开医院、天津市宝坻医院等多家单位被聘任教授,主要传授肿瘤病理诊断经验。张连郁教授指导硕士研究生8名,完成市级科研成果11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与他人合作专著多部,曾被评为世纪医德医风百面红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