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徵明87岁写下一卷行书,人书俱老、已臻化境,500年来没有第二个人能比!

 墨品书法网 2024-03-18 发布于北京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中有一名言:“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就是说,一人刚学书法时,他想到达到的标准往往难以企及或者浮于表面;学了若干年之后,虽然功力渐深,但容易急功近利,导致锋芒过盛,而到了晚期,才能克服之前的种种缺点,达到化境。

这个时候再看这位书家,已经是须发皆白、年事已高了。想要悟出书法真谛,将笔法融会贯通,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是一生。

书法史上那些名垂千古之人,往往晚年的作品更有“味道”,更值得细品,这是因为他们晚年技法已然成熟,风格也形成了,内心情感也渐趋稳定,这个时候再看他们的字,才明白什么叫“随心所欲不逾矩”。

明代书法家文徵明做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他的字流露出来的文人气、才子气、书卷气,500年来还没有第二个人做得到。文徵明,明成化六年(1470年)生于苏州,家族为艺术世家,其父祖都能书善画。

文徵明年幼时就得到苏州名士亲自传授诗文书画技艺,沈周、李应祯等都是他的老师。文徵明学书尤其勤奋,据其子文嘉记载,父亲每日临习《千字文》,常写满十本才肯停下,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

文徵明属于“慢热”型书法家,他的经典名作多出自中年以后,年过80更是进入了创作“高峰期”,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前后赤壁赋》便是其中代表,根据卷末:“嘉靖丙辰春日闲书,徵明时年八十七”可知此作完成于1556年。

《前后赤壁赋》是苏轼名篇,也是文徵明热衷于抄写的题材,这一卷是其最后的一卷作品。此作纵28.7厘米、横464.9厘米,共110行、1100余字,单字大小约3厘米。这部作品凝结了文徵明70多年的功力,每一笔都不虚发,500年来还没有第二人能做到。

文徵明行书从王羲之、李邕、米芾、赵孟頫等名家处取法,起笔凌空取势、顺锋入纸,起笔或藏或露,笔尖动作丰富,提按顿挫、绞转衄挫,笔画一波三折,中锋侧锋并用,行笔牵丝引带、连绵潇洒。笔力遒劲而不失灵动,转折处方圆并用。

《前后赤壁赋》结字欹侧,中宫紧实、四面开张,高低错落、收放、松紧自如,上下之间一气呵成,虽然字字独立,但气脉贯通,无丝毫板滞。纵观全卷,笔笔精湛、字字老辣,气韵生动雅逸,每一个字都值得我们好好练习。

而今,我们将文徵明《前后赤壁赋》原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笔画细节与真迹别无二致,我们还特地制成一款经折装。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