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3月18日 小肠经-急性腰痛 头项强痛 耳鸣目痛 咽喉痛调理
2024-03-18 | 阅:  转:  |  分享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经能宁心安神,舒筋活络的关
键,穴位起于少泽穴,止于听宫,
左右各19穴
小肠经主什么病候:
1、经脉循行部位有关的病症:颈
项强痛、肩臂背部疼痛;
2、头面无关疾病:耳鸣耳聋、头
痛、目翳、咽喉肿痛、齿痛;
3、热病:发热、疟疾。
小肠经不通身体三大类问题
一、面容组:气血瘀滞引起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耳鸣、耳聋、牙痛等
二、上臂群:气血不通引起肩背疼痛和上肢麻木,关
节松弛无力
三、脾胃方面:腹胀、恶心、呕吐,甚至中风和癫痫



十九手太阳小肠、少泽听宫起止详、
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志液病良。
#少泽穴:井穴
定位:在手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主治:1、头痛、目翳、咽喉肿痛、耳聋、耳鸣;
2、乳痈、乳汁少;3、昏迷、热病。
前谷穴:荥穴
定位:在手第5掌指关节尺侧远端赤白肉际凹陷
中。
操作:直刺0.2-0.3寸,可灸。
主治:1、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
2、乳汁不足;3、热病
#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定位:在手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
中。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主治:1、头项强痛,落枕,腰背痛;
2、目赤肿痛,耳聋,咽喉肿痛;
3、盗汗、疟疾、癫狂病;
4、手指及肘臂挛急。
配大椎主治疟疾;
配天柱、大杼或阿是穴主治太阳经头痛;
配水沟穴主治急性腰扭。
后溪穴单独使用治疗:
一:腰痛、闪腰岔气、肾虚性腰疼,如果症状严重+委中穴(点刺放血)
二:颈椎病:后溪+列缺可治疗颈椎强痛
三:肩周炎:后溪+中渚和三间穴
四:后溪+劳宫穴:督脉通于巅顶,镇静极强,失眠、抑郁、焦虑、癔

急性腰扭伤中医辨证
1、气滞血瘀型:腰部突然闪挫或负重后出现剧烈
疼痛,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
2、湿热淤积型:腰部肌肉灼热疼痛、可伴有口渴、
大便秘结等,治疗原则为清热祛湿、通络止痛为
主。
腰椎痛取穴:
志士穴:背部第2 腰椎棘突下方,距
离脊椎4指宽的外侧,平肚脐。
天枢穴:位于腹部,肚脐旁开两寸位
置。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侧,腓肠肌分叉
成人字形的凹陷处中央。
哑门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然谷穴:位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
下方,赤白肉际处。
腕骨:原穴
定位:在腕部,第5掌骨底与钩骨之间的齿白际凹陷中。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主治:1、头项强痛、耳鸣、目翳;
2、黄疸、消渴、热病、疟疾;
3、指挛、腕痛。
配天柱主治颈椎退行性病变引起的头项强痛、眩晕等;
配合谷、曲池、外关主治外感发热。
阳谷:经穴
定位:在腕后区,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
的凹陷中。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主治:1、头痛、目眩、耳鸣、耳聋;
2、热病、癫狂病;3、腕臂痛。

#养老穴:郄穴
定位:在前臂后区,腕背横纹上1寸,尺骨头桡侧凹陷中,
操作:以掌心向胸姿势,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主治:1、目视不明、面痛;2、头痛项强、肩、背、肘、
臂酸痛,急性腰痛。
配天柱主治肩背痛;配悬钟主治落枕;配下关、阿是穴主治三叉神经痛
支正穴:络穴
定位: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尺骨尺侧
与尺侧腕屈肌之间。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主治:1、头痛项强,目眩;2、热病、癫狂;3、肘臂酸痛。
小海穴:合穴
定位:在肘后区,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主治:1、肘臂疼痛;2、癫痫。
面颈部穴位
颧髎穴:祛风消肿,主治口眼歪斜、齿痛、三叉神经痛
位置: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听宫:位于耳部,具有聪耳开窍、凝神止痛,主治耳鸣、耳聋、
牙齿疼痛等(耳鸣大穴)
位置:在耳前正中的前方,与下颌骨之间有一凹陷,听宫穴就在
凹陷当中
天容:主治胸痛、气喘、耳聋以及咽喉肿痛、嬴气、颈项肿痛
位置:天容穴准确位置是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天窗:疏散内热、常用于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的治

位置: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与喉结齐平的部位
中风中医辨证
可分为三种类型
1、肝火上扰型:口舌歪斜、眩晕头痛以及口苦咽干等症状,可用清泻肝火的药物
治疗
(龙胆泻肝丸、杞菊地黄丸)
2、气虚血虚型:大多数面色苍白、气短乏力以及手足肿胀等,采取益气通络功效
药物
(补阳还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
3、痰热腑实型:此类型中风通常可导致患者出现咳痰、舌质暗红、便秘等症状,
可选用清热化痰功效药物治疗
(星蒌承气汤、清肺抑火丸)
中风前三个前兆 120
1:看一张脸,有无对称、嘴角歪斜、流口水
2:看两条胳膊,有无单侧无力,无法抬起
3:聆听有没有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晕眩
曲差穴:治疗眩晕有特效
临床表现:
晕眩分为旋转性眩晕、起立性眩晕
旋转性晕眩:感觉周围事务如旋转一般,这是由于掌控身体平衡感觉的
内耳半规管功能失调所引起。
起立性晕眩:又称“脑贫血”,和长期卧位、瘫痪、极度疲劳、酒醉,导
致血管反射迟钝所致
原因1、梅尼埃病:因为压力、噪声、气味等刺激、导致内耳半规管机
能失调,产生恶心、头痛的晕眩。
原因2、疾病千兆:另有一种伴随剧烈头疼、恶心等情况的晕眩,很可
能是脑出血等疾病的前兆。
自我应对法:
按压曲差穴
曲差穴: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头部、前发际线正中直上0.5寸,旁
开1.5寸,清热明目、通窍安神
神庭穴:在眉心向上、入前额发际0.5寸处,治疗头晕、头痛、失
眠、鼻炎等证
头维穴:在额角发际上0.5寸
按摩听宫、风池、昆仑
听宫:在耳前正中的前方,与下颌骨之间有一凹陷,
听宫穴就在凹陷当中
风池穴:位于而后凸起的骨头和颈窝连线的中点,后
发际线上1寸
昆仑穴:位于外脚踝的正后侧、在外踝骨与跟腱之间
的中点凹陷处
艾灸法:
中风后遗症(未病先防):涌泉、百会、悬钟、足三里;
四种适合运动:快走、羽毛球、游泳、跑步
呃逆(打嗝)胃气上逆:中脘、足三里、关元、神阙、膈俞、胃俞穴
鼻炎:艾灸迎香善治一切鼻疾:合谷、肺俞、印堂、迎香
夜尿证:会阳穴、肾俞、小肠、气海
荨麻疹:神阙穴、合谷、曲池(大肠经)、血海、足三里、风门、风市
便秘(热秘不宜)气秘、冷秘、虚秘共用穴位:足阳明胃经上巨虚
冷秘:神阙、关元
气秘:支沟、阳陵泉
虚秘:支沟、太溪、关元
肩周炎:三焦经肩髎穴、大肠经肩髃穴、小肠经肩贞穴、肺经中府穴、
胃经条口穴
献花(0)
+1
(本文系顺溜泰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