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仲景千古祛湿第一方:温阳化饮利湿,从根本上祛除湿气!

 左手360图书馆 2024-03-18 发布于广西

图片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气如油入面,油和进了面里,再想把油从面里弄出来,那简直是“蜀道难,难于登青天”。

湿邪的狡猾之处在于它不张扬,它是悄无声息地侵入你的体内,等到你察觉时,却为时已晚。它已经攻破了你的脾胃,占领了你的五脏六腑,蔓延到了你身体的每一条经络,每一个穴位。

而且,湿邪从来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的,他会找帮手,比如和风邪合作就是风湿,与寒邪合作就是寒湿,与火邪合作就是湿热,导致人体出现各种病症。

图片

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感觉胸口闷得慌,有时还咳嗽,严重时候还会上不来气;总是感觉身体困重,没有精神,容易犯困;还经常拉肚子,平时口水也比较多,每天早上或者午休的时候醒来枕头上全是水……

早上醒来还感觉身体有点肿,全身都胖了一圈。有时候还会感觉头晕目眩的,食欲也不好,伸出舌头一看,舌体胖、舌苔又白又腻,可能两边还有齿痕……

这都是体内湿气重的表现!

那么,这种湿气是怎么产生的?随着交通愈加便利,人们运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再加上经常吹空调,饮食油腻,喝冷饮等,容易产生寒湿,同时,如果脾胃虚弱,也是会产生湿气的。

图片

如果你有上述症状,那就需要祛湿了!

而中国人的湿气只有医圣张仲景才懂,张仲景深谙湿气的本质,于是开出一个方子,成为祛湿的鼻祖方,我们平时所见的方子都是在这个祛湿方基础上加减而来。它就是苓桂术甘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桂枝(去皮)、白术、甘草(炙),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那这个方子能治疗什么病呢?

第一:心下逆满比如喝点水就想打嗝或者呕吐

第二:身为振摇路的时候身体摇晃,需要扶着墙走

第三:则头眩,除去血虚的原因外,如果刚蹲下再站起还头晕的话就是湿气太重的原因

第四:气冲于胸,湿气太多不能转化为成津液,到胸部位置受到了阻挡,于是就有一种气冲到胸部,很膈应的感觉

以上四个症状是苓桂术甘汤的主攻方向,当然,远远不止这些。放到今天来说,只要体内有湿气,尤其是中焦脾胃有湿气都可以用这个方子。中焦脾胃有湿气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呢?显著特点就是舌头又胖又大,口水多。

图片

《苓桂术甘汤》方解:

茯苓祛湿是比较缓慢的,用的是它的甘淡之性,茯苓不像薏米那么猛烈,茯苓利湿是往下走的能够把中焦脾胃的水湿、人体多余的、不需要的、乱窜之水,通过下焦以小便的形式排出。

桂枝温阳行水,化气利水。和茯苓搭配可加强温阳行水的功效。主要治疗我们身体上由阳虚水液停聚所引起的手脚冰凉,水肿,胸闷等症状。桂枝好比太阳,它能够气化中焦脾胃的水湿,让水湿变成人体可以利用的水蒸气,让这些水蒸气滋润我们身上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

图片

白术也是健脾祛湿的高手,只不过它的药性是往上走的,走到哪里去呢?走到中焦脾胃。所以它是生脾土之药,土能制水,所以白术气化的是中焦脾胃可以利用的水湿,把它变成身体需要的津液。白术和茯苓同用会加强健脾,祛湿的功效,直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它还可以治疗脾虚引起食欲不振,流口水等症状。

炙甘草在甘草的基础上烤制或者蜜制,去掉了甘草清热解毒之效,增加了补中益气的效果,调和诸药,防止大量的津液流失。

图片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苓桂术甘汤:

茯苓利湿,从脾胃往下走,把湿气从小便排出去;

白术燥湿,从脾胃往上走,升发清阳;

炙甘草稳固脾胃,调和这些药物,让它们发挥更好的药效;

桂枝渗湿,从脾胃走到肌肉皮肤,让湿气从体表毛孔渗出去;

四味药一起用不仅可以消散痰饮,还能输布津液,健脾利水,除掉体内湿气。

温馨提醒:文中分享的方子需辨证使用,一定要在中医指导下使用,切勿盲目试药!

end

主任有话说

我是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医何远征主任,拥有40余年临床经验,擅长心脑血管、呼吸、脾胃、结节四科疾病的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