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为主义

 人生好比斗地主 2024-03-19 发布于重庆

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理论,它们之间有非常大的差异。但是人格心理学中除了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理论,还有很多其他的理论。但是这些理论没有对错之分,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人。就比如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理论。虽然它们在人格发展动力的理解上有非常大的不同,但是它们都强调人的内在本能或者动力。

人格当中的行为主义,强调外在控制和行为。以斯金纳为代表的传统行为主义坚持这么三个观点:

1.行为和人格基本上是由外在环境塑造的;

2.人格其实就是人所有外显与内隐行为的总和,而这些反应又都是被强化出来的;

3.人之所以有个体差异,是因为我们有着不同的外界强化的路径,因此我们的发展模式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对于行为主义来说,一个人生性孤僻或者天性纯良,就纯属无稽之谈。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你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随机的把他们培养成商人、企业家、律师、或者强盗和小偷。所以行为主义学派实质上就是把人格等同于行为,而行为又是由环境强化而来的。他们关心的是行为如何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并不像其他学派那样关心本能或者自我。传统行为主义他们基本上否定了人的所有能动性和自主性,所以这是有失偏颇的。因此,斯坦福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就在传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以学习理论为基础,补充了人自身的能动作用。强调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新的人格研究方法,形成了新的行为主义流派叫做社会学习理论。

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它都认为人由本能驱动,而传统的行为主义者就否定了内在驱力,认为人是环境塑造的。

现在说的社会学习理论就认为,人既不是光由本能驱动,也不是完全受环境摆布,而是由自己独立的认知过程,而这个过程它参与到行为的获得并最终让你养成了人格。

你不用自己去杀人放火,通过学习你就知道,这是一种犯罪行为,是被禁止的。你能够去思考这样做是多么的不理性,因为你完全可以预见杀人放火之后的可能结果。这种学习就叫替代学习,或者叫观察学习。

你的认知过程能作用于你的行为和环境,同样环境也能改变你的行为和认知。总之个体的认知、行为以及环境,三个因素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交互作用。

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它是一种信念,是指我们相信自己能在特定的环境中恰当而有效地作出行为表现。这种信念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信。它是对能力的一种特殊的评价,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自我认知。

就比如你参加马拉松比赛,自我效能感,就是你对自己能否在马拉松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或者能跑完马拉松与否的一个重要评价。当然它也直接影响到你是否会去参加这个比赛,甚至会影响你在马拉松比赛中的真正的实际的成绩。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格因素,就像那句广告语中说的:我能!你怎么知道你能呢?显然,所有的鸡汤都在告诉你,你是可以的!你能!这就是自我效能感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叫言语劝说。

所有心灵鸡汤提及的言语劝说它的功效或许有,但真正能刺激你的,还是直接的成败体验!成功了,你自然会提高自我效能感,而且继续愿意尝试,相反,反复的失败,最终会让你的自我效能感越降越低。

不过,成功的定义其实有很多种。学会根据实际的情况确定恰当的成功,才能保证你拥有一颗坚强而自信的心。

自我效能感还有一种影响因素,叫替代经验。比如说,你是不是从小就最恨一个人,叫别人家的孩子。因为我们的父母总是在跟我们说,别人家孩子如何如何,以此想激励我们,但是,这种激励是没有效果的。可是按理说,当我们观察到别人的成功的时候,也可以有提高自己自我效能感的能力。然而,替代性经验要有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与榜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两者应该非常的相似才对。想想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连名字都不知道,哪里来相似性呢?所以这个阴魂不散的别人家的孩子,非但不能让你发愤图强,反而成为你心中永远的痛。

无论是心灵鸡汤,还是别人家的孩子,其实都是忽略了环境,或者其他因素,它并不能真正理解你的生活。特别是由于种种原因,付出没有得到期许的回报,努力没有获得想要的结果的时候,反而可能降低你的自我效能感。这就是社会学习理论。个体、环境和人格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交互作用。

只有学会从恰当的实际出发,定义恰当的成功,选择恰当的方式,才能让你拥有恰当的坚强和恰当的自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