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线影院】《哀乐中年(1949)》《我们夫妇之间》《八千里路云和月》《莺飞人间(1946)》

 风声之家 2024-03-19 发布于江苏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kMrloYfjGDT_fPNQMXJbMQ 

片名:哀乐中年
主演:石挥,朱嘉琛,沈扬,李浣青,韩非
导演:桑弧
编剧:桑弧
影片片长:104分钟
出品公司:上海文华影片公司
摄制年份:1949年

     影片讲述了人到中年的鳏夫陈绍常与挚友的女儿敏华相爱,遭到家人反对,他们克服困难最终走到一起的故事。

陈绍常创办小学多年,自任校长。其妻英年早逝,留下三个孩子赖他照料 。别人每每劝他续弦,但他目睹挚友刘之权的女儿敏华备受后母虐待之苦,便打消了续娶之念。后来,刘之权全家迁居外地,多年音讯杳然。
       某日,敏华突然前来叩见,谋求职业。绍常同情她的遭遇,便留她在校任教。此时,绍常的孩子也都成人。长子建中在一家银行供职,与银行经理的女儿结婚,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他力劝绍常退休,在家颐养晚年。绍常被勉强说服而向学校提出辞呈,并推荐敏华继任校长,并请亲家捐款给学校并担任学校的董事长。绍常赋闲在家,孩子们成家后,与他往来日疏。只有敏华,为了工作常来和他谈心,她深知他的事业心很强,生命力也还旺盛,应该工作。经敏华热情、诚挚的邀请,绍常又回到学校。
      不久,学校里一个同事托他向敏华求婚,他忽然感到一种异样的心情,开始觉察到自己已爱上敏华。同时,他发现敏华也一直爱着他。于是,他告诉建中,自己准备结婚,却遭到建中与家里所有人的坚决反对。建中并宣称,他代表岳父以学校董事长的名义,将敏华撤职。绍常为维护他和敏华的感情,也毅然离开学校。他俩结婚后,共同创办另一所小学。在新学校开学之日,也正是敏华的婴儿呱呱坠地之时,他们都感到“生命无处不在”的喜悦。

昆仑影业公司 - 我们夫妇之间

电影《我们夫妇之间》,昆仑影业公司1951年出品,郑君里编导,赵丹、蒋天流、吴茵主演。影片根据萧世牧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贫农出身的童养媳、支前劳动模范张英,和来自大上海的知识分子干部李克婚后的感情经历。
在山东解放区。贫农出身的童养媳、支前劳动模范张英,和来自大上海的知识分子干部李克,在革命环境中由恋爱而结婚,婚后感情日深。不久,他们随军南下。上海解放后,他们被调入上海,李克被分配在棉纺公司, 张英在基层纱厂工作。自幼在农村长大的张英,一下子难以适应大都市的生活环境。但重返旧地的李克,却处处感到亲切自然。为此,夫妇间的感情出现了障碍。一天,张英在舞场门口目睹一个要饭女孩小娟受到舞厅老板的欺侮,便上前抱打不平,并收留了小娟,对此,李克持有异议。接着,张英又擅自将李克的稿费捐献给遭灾的家乡,使李克尤为不满。于是,他们俩互相指责,各不相让,导致分居。后来,在老领导秦丰的批评教育下,两人开始有了认识。此时,因纱厂失窃,小娟蒙受冤屈而出走。李克与张英在寻找小娟的过程中,又言归于好。
郑君里(1911-1969),曾用名郑重、千里,出生于上海,祖籍广东香山,毕业于南国艺术学院。1929年,参演话剧《莎乐美》,这是他第一次登台演出。1932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火山情血》。1935年,主演电影《新女性》。1937年,翻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理论《演员自我修养》第一、二章。1940年,拍摄抗战长纪录片《民族万岁》。1947年,自编自导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1949年,参加电影剧本《乌鸦与麻雀》的集体创作,并单独执导了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并获得个人一等奖。

      1951年,自编自导《我们夫妇之间》。1955年,与孙瑜联合执导《宋景诗》。1959年,他执导的《林则徐》和《聂耳》,被誉为“红烧头尾”,是上影向建国1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1961年导演的《枯木逢春》以精雕细刻的手法和富于诗情画意的镜头画面,动人地描述了血吸虫病人苦妹子从绝症中获得新生及一家人在新旧社会悲欢离合的遭遇。影片较好地借鉴了传统艺术的经验,体现了他在探索民族化的道路上不懈的锐进精神。1965年,执导《李善子》,这是他人生最后一部执导的电影。
     1969年4月23日,郑君里逝世,终年58岁。1979年,探讨导演艺术的著作《画外音》出版。1995年,郑君里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导演奖。


赵丹(1915-1980),原名赵凤翱,出生于江苏扬州,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2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琵琶春怨》,开始了电影生涯。1937年,主演《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1939年,主演《中华儿女》。1945年,执导了茅盾的话剧《清明前后》。1949年,凭借《乌鸦与麻雀》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

解放后,赵丹先后主演了《武训传》(1950)、《为了和平》(1956)、《李时珍》(1956)、《海魂》(1957)、《林则徐》(1958)、《聂耳》(1959)、《青山恋》(1964)、《烈火中永生》(1965)等影片,创造了李时珍、聂耳、林则徐、许云峰等熠熠生辉的银幕形象,代表了中国50—60年代电影表演艺术的水平。《烈火中永生》是他生前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

1980年10月10日,赵丹因患癌症在北京病逝,终年65岁。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男演员奖。2005年,获得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奖。

蒋天流(1921-2012),1940年入上海剧艺社,先后参与《圆谎记》、《家》、《愁城记》、《北京人》等话剧演出。1941年转入华艺剧团,主演话剧《云彩霞》而知名。1942年,去重庆加入中国艺术剧社,参加演出《戏剧春秋》、《草木皆兵》等剧。1944年秋,进成都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读书。抗战胜利后,重返上海剧艺社,演出《孔雀胆》、《芳草天涯》等剧,同时参加拍摄《母与子》、《太太万岁》等影片。

建国后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出演了《我们夫妇之间》、《激流》、《北国江南》、《宝葫芦的秘密》等十余部影片。还与杨小仲、殷子合作编写电影剧本《宝葫芦的秘密》。
2012年12月19日,蒋天流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1岁。

吴茵(1909-1991),原名杨瑛,出生于天津,祖籍江苏省吴县(今苏州市),上海城东女子学校国画科肄业。1934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新女性》,从此开始电影生涯。1936年经应云卫介绍加盟明星影片公司二厂,先后在“快活林”、“联华”、“电通”、“天一”、“明星”等公司拍摄了六部影片。由于她扮演的老年妇女形象诸如农妇、母亲、女佣等,多姿多彩,各色各样,一时成为三十年代末影坛上饰演老年妇女形象的知名影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茵随上海影人剧团赴重庆,后又入中华剧艺社,从事舞台剧演出,同样也是扮演老年妇女形象;她还参加了《火的洗礼》、《塞上风云》、《青年中国》等影片的拍摄。抗战胜利后吴茵返回上海,进入昆仑影业公司,把她在舞台上学习、积累的经验,迅速融汇到银幕表演创作上。拍摄过《八千里路云和月》、《遥远的爱》、《乌鸦与麻雀》等名片。其中《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两片为代表作,显示出她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不凡的艺术功力,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
建国后,吴茵相继在《武训传》、《我们夫妇之间》、《宋景诗》、《家庭问题》等影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新女性》开始,几十年的电影生涯,她饰演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各种类型的中老年妇女形象,以擅饰演“老太婆”而享誉影坛,堪称中国影坛“第一老太婆”。她的一生努力付出的心血为中国影坛独当一面,无与伦比的表演成为中国电影历程中的表演楷模。
     1991年4月10日,吴茵逝世,享年82岁。1993年,由其创作的文章集《回首忆当年》出版。2005年11月,吴茵被评为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之一。


1947年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

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联华影艺社拍摄,史东山执导,陶金、白杨主演,1947年2月上映。影片以抗战时期的抗敌演剧队四、九两队的生活为蓝本,讲述女大学生江玲玉毅然参加救亡演剧队,并与青年音乐家高礼彬在艰苦的斗争中相爱,抗战胜利后二人返回上海,生计艰难,却坚决不向黑暗低头的故事。
上海某大学女生江玲玉(白杨 饰)寄居在姨母家。抗战爆发后,她不顾家人反对阻止,毅然参加抗日救亡演剧队,到抗战前沿作鼓动宣传。与她同在一起的音乐家高礼彬(陶金 饰)是个热血青年,两人逐渐相爱。演剧队随着战事的发展,辗转来到陪都重庆,表兄周家荣(高正 饰)此时在渝做投机生意并纠缠江玲玉,遭江拒。抗战胜利后,变成“接收大员”的周家荣大发国难财,而结婚后的江玲玉和高礼彬却一贫如洗、捉襟见肘,幸得旧友夏光原(石羽 饰)相助,租了个亭子间栖身。长期的颠沛流离加上营养不良,当教员的礼彬患了肺病,担心国家前途命运的玲玉,不顾身怀有孕,奋笔疾书,揭发“劫收”大员们肮脏的嘴脸,终因体力不支,昏倒街头......
史东山(1902—1955),原名史匡韶,出生于浙江杭州,原籍浙江省海宁市硖石街道,中国内陆导演、编剧。1925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杨花恨》。1926年执导《儿孙福》。早期的影片多游离于严峻的社会现实之外,和群众的思想感情有距离。1927年前后受北伐革命影响,编导了《王氏四侠》、 《银汉双星》等片。1933年参加了中国文化协会,担任执委。标志在艺术上有明显转变的影片是《人之初》。后又与田汉合作拍摄了《青年进行曲》。"七·七"事变后编导了第一部反映抗日题材的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好丈夫》等片。他最著名的影片是《八千里路云和月》和《新儿女英雄传》,后者获1951年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导演奖。1955年2月23日,史东山自杀,终年53岁。1957年,由其编写的电影理论作品《论电影的镜头组接》出版。1999年,史东山获得“世纪杯”优秀导演奖。
抗战胜利后,一些进步民主人士和文艺界人士从重庆返回上海,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正在上海,他提出:“要在上海建立一家电影制片机构,作为党的文艺阵地。”于是史东山、阳翰笙、蔡楚生、郑君里等一些电影界进步人士成立了联华影艺社(后改名昆仑影业公司),《八千里路云和月》便是其第一批拍摄的影片。
       《八千里路云和月》是以抗战时期抗敌演剧队四、九两队的生活为蓝本。片中演剧队的经历,编导史东山也曾经历过。八年抗战胜利后,史东山发现虽然抗战的那些年中多少有些不堪回想的地方,但在抗战大前提之下还可以有所解释,然而,胜利以来短短数月中中国社会所呈现的种种黑暗现象让他感到无比悲伤。因此,他决定把善与恶罗列出来对照一下,提醒国人,希望罪恶的人悔过,受苦难的、同情苦难的人能振作起来纠正社会的病态,特别要穷根究底,去探索造成种种罪恶的根源并制服它。
       在该片的处理方法上,史东山要求全体剧组成员在创作中要注意,既不能自以为艺术不必为大多数人所理解而轻视观众,也不能无原则地迁就观众任何性质的趣味,而是要热诚地接近观众,并且要负责正确引导观众。
       由于时局混乱以及国民党当局对电影放映内容的严格控制,《八千里路云和月》拍摄的环境和所需物资、设备十分紧张,只有一架'独眼龙’式的摄影机、几十盏灯和一个破旧不堪的录音机。摄影棚也是四面透风,用的电影胶片不仅是过期好几年的,而且还是三本五本地从商人手里买来的,摄制工作常常处于等米下锅的境地。在这种情形下,电影工作者们还是坚持完成了影片。

莺飞人间(1946)

电影《莺飞人间》,中央电影摄影场第二厂1946年摄制,方沛霖执导,欧阳飞莺 、陈天国主演。影片讲述了才华横溢的歌唱家柳莺爱上了穷音乐家任云的故事。
歌唱家柳莺才华横溢,受到社会上层人士的青睐,许多人向她表达爱慕之情都惨遭拒绝,原来柳莺喜欢之人是穷音乐家任云。柳莺答应任云的邀请参加大众团体演奏会,她的老师鲁思曲极力反对柳莺和任云进行来往,柳莺丝毫不以为然,她主动资助任云组织音乐团体并化名杨芸芸演出。老师鲁思曲带柳莺回到乡下休假,任云为了组织元旦演出来到乡下邀请柳莺参加,不久,柳莺的演出被记者发现而大肆报道。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