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高法:当事人陈述前后不一致时,应当如何处理?

 北纬37度007 2024-03-20 发布于福建

在执法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当事人陈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

当事人是法律关系的直接参与者,与案件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决定了其陈述存在主观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而且往往虚实结合、真伪并存。比如当事人第一次检查时当事人未意识到法律责任问题,后面意识到法律责任问题或者“串供”等,找一些理由变更前面的陈述。

执法人员如何采信当事人的陈述呢?对此,可以参考民事审判的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的陈述与此前陈述不一致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并结合当事人的诉讼能力、证据和案件具体情况进行审查认定”。

首先,可以让其说明理由,如果当事人的理由不符合常理,不予采纳后面的陈述。

其次,结合其他证据进行判定,能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可予采纳。  

总之,对于当事人陈述,要结合当事人陈述的内容、变更陈述的理由、证据情况及案件相关事实进行审查认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