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老家县城人民见识下来自北上广深的狼?

 不求甚解2017 2024-03-20 发布于广西

我们有个满级读者提问,一线二线都待不下去了,太难,真的太难了。

他想要回十八线老家,决定把这十年以来在大城市里接受的毒打,统统降维打击,打回去。

回到老家大杀四方,让老家人民见识下来自北上广深的狼......

他的那份创业计划书太长了,涉及太多的行业,有太多奇妙的点子,我就不引用了,也当是保护你的商业秘密吧。

免得被你老家的竞争对手看了去。

不搞笑了,进入正文,我是这么想的。

无论你要做什么事情,首当其冲的都是先去了解这件事本身,而不是急着展现自己有奇妙。

就像一个学生,他要去海外参加考试,首要的是明确别人的考纲,人家考什么,而不是自顾自地讲自己在高考这个游戏里面有多牛B。

一个好的销售,一定是倾听者,因为他要先弄清楚客户肯为什么买单,然后才是讲我有什么。

你上来就是我有什么,没有一个是客户想要的,那你再牛有什么用呢?

县城,它是一个独立的生态。

一般来说,县城就两种,一种是以某个环节的形式融入了产业链。

比如有些县,人家全县都是生产塑料饭盒的,全世界的塑料饭盒也许都是这一个县供应的。

这种就叫做全球供应链里的一个环节。

很显然,你老家不是这种。

那么第二种,也是相当多数县城的模样,就是前段时间,胡歌拍的那部戏里的县城。

如果说第一种县城挣的是产业链上某一个环节的加工制造业的钱,那么后一种县城,挣的就是土地的钱,或者是转移支付的钱。

你不管这个县里面有多少生意,有没有电影院,有没有洗脚的,有没有餐饮,这些不重要。

你首先要找到最核心的,钱的上游,那个钱最初,是打哪儿来的?

就像第一种县城,他们的钱的上游是订单,来自全国,全球的饭盒订单,这个需求扩大,钱就会扩大,这个需求缩小,钱就会缩小,所有跟着在这条线上吃饭的人,都会变得不容易。

那么后一种县城也是一样的。

我们过去的很多年里,尤其是前些年,随着大水漫灌,很多县城的土地从不值钱,变得值钱了。

土地畅销的时候,县城里才会有钱搞配套建设,那么这些配套建设的工程,谁能够拿到,谁就能赚到大头,也就是县城这个生态里面距离上游最近的那桶金。

除了这些能够揽下工程的人赚到钱之外,还有一批人,胜在规模,就是县城里的医师公群体。

县城自己得有钱,才能养着大量的医师公,如果没有,那就只能等着转移支付。

一般来讲,转移支付决定了县城里医师公的下限,而卖地收入决定了县城里医师公的上限。

就像胡歌那部剧,当发不出工资的时候,胡歌只能卖地,来偿还医师公群体的拖欠工资。

这还是地能卖出去的年景,如果卖不出去,那么胡歌也只能缩小本县医师公的队伍规模。

这是县城里的第二波群体,他们吃到了钱的中游。

那么第三波群体,就是围绕那些揽下配套工程发财的以及本县医师公,围绕这两拨人,做服务业的。

你去看县城里的电影院,餐饮街,KTV,洗脚店,甚至包括奶茶店,咖啡馆,鲜花蛋糕,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县城里有消费能力的那群人,而不是村民。

那么做这些行业的小老板们,也就构成了县城里的第三拨人,他们吃到了钱的下游。

三拨人赚到的钱,本质上都是外地人来买房子的钱,以及转移支付的钱。

这就是生态。

那我们接下来要看一个问题,县城的地价有没有基础?

没有。

因为整体上人在往外走,往大城市流。

而且这个虹吸,已经进入后半程了,也就是说,不是城市在虹吸县城,而是特大城市在虹吸大城市,大城市在虹吸小城市。

县城作为底层,哪儿有什么人口流入?

俗称县城就是一个提供人口的基地,而且是向外提供年轻人口。

你去看下各个城市,有些城市推出土地,是民企在买,有些城市推出土地,是那啥在买,有些城市推出土地,已经是那啥的那啥在买,而有些城市推出土地,那啥的那啥,也不买,直接流拍。

反映了什么?反映了各个城市土地市场的健康程度。

所以你会看到,县城的土地几乎是卖不动的。

当土地卖不动的时候,此前能够拿下工程,赚上游那波钱的生意人,还会留在县城么?

生意人就像牧民,逐水草而居,他们首先会离开,去大城市里寻找新的商机。

第二拨人,中游的那波人,县城里的医师公,他们是早年卖地收入丰厚时期扩编的。

暂时不会动,因为不允许随意开人,这就叫铁饭碗。

于是这拨人,还能够维持县城里的消费,那么第三拨人,也就是做餐饮娱乐的那些小店主,只会发现生意不好做了,但不会走。

因为不好做,也还有得做,你跑去大城市里,更不知道怎么做。

当下你要回到县城,就这么一个商业格局。

我们其实已经把县城里的商业生态分析的很清楚了,因为县城里的地卖不动,导致钱的源头,在减少,也就意味着县城里的商业,接下来就是从卷,到更卷。

那么你凭什么卷赢呢?

你说靠创意,你家咖啡的味道是最像北上深的,于是就会有人来买单么?

别逗了。

好的产品经理都明白一个道理,产品的好坏,没有标准,一切都是谁决定的?

土壤决定的,环境决定的,生态决定的,诉求决定的。

那个北上深的咖啡未必真的好喝,它只是迎合了它所在的环境,迎合了它的消费群体,它的味道,包装,定价,门面装修,全都是为了土壤而生。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在县城里做生意,也是一样的。

县城有县城里的人情,世故,有县城里的消费场景。

不是说你来自北上深的产品力就牛,他小县城的关系户就LOW,不是这样。

人家的那个土壤下,不认可你的产品力,而你不认可的那些,才是产品力。

你当真去了小县城,就会明白,人家为什么都去某家饭店吃饭。

我当年刚开始带销售团队的时候,我也不懂,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去往某些小城市做生意,大家非要去吃一些又贵又难吃的。

但后来我渐渐懂了。

不要问,自己去悟,做几年销售,你就会懂。

所以你去观察,就会发现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自身的道理。

如果你不想明白具体的道理,非要强调我烧菜很好吃,那你只能碰壁。

尤其是在外部输入的钱收缩的县城态势下。

别家店有很多优势的,客源的优势,管理的优势,租金的优势。

你注意,我说的管理不是你开店的内部管理,是外部的,你的被管理,你自己慢慢悟。

总之,结论就一句话,不要在不了解县城生态的情况下,就急吼吼讲自己的各种奇思妙想,那不是降维打击,那是上赶着挨打去了。

你想回老家开店,那就先观察一段时间,看看人家现有的生态,到底怎么运作起来的。

然后再去寻找切入点,看看有没有可能自己切入到哪个环节里跟着喝口汤

几年后,也许你就把来自北上深的那些个不接地气的想法抛掷脑后了。

你就真的变成了一个县城人。

文末,顺便回答下其他读者的问题,也是和县城有关的。

有人问我,回老家县城考医师公,能不能变身婆罗门,也算是为后代谋一条长久之路?

这个东西怎么讲呢,站在整体上,随着卖地不容易,以及人口的流出,县城整体上对医师公的需求是减少的,而不是增加的。

这句话就意味着卷,你回去考当然可以,但要靠卷。不要决定自己来自北上深就不怕卷

还是那句话,你要先了解,你以为比的是武功高,结果比的是看谁胡子长。卷的项目都没弄清楚别急吼吼说我能

而且你的后代也得卷。

卷得出来,在小县城里当然属于当地的中产,你旱涝保收嘛。

但婆罗门,就别想了。

因为说到底,只要需要考试,就没法长久传递。

你是教授,你是名医,你是名师,你可以试图让孩子复制自己,但这个试图,不是100%,甚至,连50%的成功率都没有。

讲一个研发常识,假如一个产品,有10个模块,个模块都是90%的合格率,那这个产品65%都是不合格的,大概率不合格。

明白这意思么?即便你是清华的,你有90%的概率让自己的孩子也考上清华,要不了几代人,你的后代就考不上清华了。

何况你能有90%?别家孩子万分之一,你家孩子10%已经很高了,即便你再能怎么运作。

所以医师公这种群体,两三代可以,因为收入稳定,父祖可以帮衬着,但长期看,一定会泯然众人矣的。

到那时,你的后代还是得离开,所谓家贫走他乡。

因为人口密集到一定程度,配套运营的成本才能降下去,县城没有这么密集的人口,长期看是无法提供配套的。

所以,如果只是想要自己一代人减轻点压力,又能考得上,是可以的,想要更多,那你想多了。

收不到每日推送文章的原因,是你没有在主页右上角设置加星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