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句顶一万句》,让我看到了人生最深切的孤独

 柳店印象 2024-03-20 发布于安徽

前段日子断断续续看完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的回答这样评价这本书:“初看时是小人物的艰辛坎坷,再看时是人一生最深切的孤独。”

作者用最朴实无华的笔触,书写着最打动人心的故事,展现着最真挚深刻的人生。

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杨百顺失去唯一能够“说得着”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

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杨百顺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

祖孙二人,都为了找一个能说得着的人,出延津、回延津,一出一走,跌宕百年。

那些悲欢与挣扎、寻觅与撕裂、孤独与爱,弥漫在真实的市井之间,贯穿过无数人的生命轨迹。

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

巧玲幼年被人贩子拐走,失去了唯一可以“说得着”的养父。辗转被卖到了曹家当养女,从此她成为了曹青娥,成年后嫁到了离家很远的牛家庄。

遭受过打骂,经历过失望,但日子还是要过下去。就像她说的“世上别的东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没法挑”。

生而为人, 不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但后面的路却必须要往下走。

福克纳的小说《我弥留之际》中,艾迪的父亲常说一句话“活着的理由,就是为了那种不死不活的漫长日子做准备”。

孩子哭闹的时候,不要去想当初没要孩子就好了;婚姻失败的时候,不要去想当初没结婚就好了;职场受挫的时候,不要去想当初没来这家公司就好了。

人生没有如果,也没有想当初,只有一步步过好眼下的日子。

“世上的事情,件件藏着委屈。”总沉溺在过去的委屈中,未来的日子也会过得一塌糊涂。

别把命运拴在别人身上

杨百顺的爹老杨纠结于让两个儿子中的哪一个去上学,找老马商量,老马出了个抓阄的馊主意,不仅耽误了杨百顺,也让杨百顺与老杨父子决裂。

杨百顺给县长种菜期间,寡妇吴香香要招他入赘,拿不定主意的他找神父老詹给自己出主意。

老詹说“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到别人身上。”

牛爱国的婚姻出了问题,按照战友杜青海给出的主意去做,也没有过上舒坦日子。

买一件衣服,我们都会多试几件,怕花了冤枉钱;出门旅行,我们也会提前做好攻略,免得留有遗憾。

在这些小事上我们尚且要反复思量,更何况婚姻、事业这样的人生大事。

前辈的劝慰,父母的期望,那些所谓“过来人”的经验,都是只是参考,真正的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手里,没有人可以为我们做选择。

握紧岔路口的选择权,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生而孤独

杨百顺带着巧玲找吴香香的最后一天晚上,坐在火车站看来来往往的人群,不仅潸然泪下。

“成山成海的人,不知他们从哪里来,又往何处去。成山成海的人,自己竟一个也不认识。

想起自己认识的亲人,一多半不亲;现在看到成山成海的陌生人,嘴里说着天南海北的话,或是着急上车的神色,突然都觉得那么亲切。”

就像有一句话说的“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即使朋友成群,家庭兴旺,永远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做到“无话不说”。

一句话,人传人传多了,就变了意思;一件事,话赶话赶巧了,又会牵扯出别的事端。

有时我们会被莫名袭来的孤独感笼罩,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助,凄凉,不必悲伤,因为每个人都是这样,生而孤独。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能与人言只有二三,剩下的,只能自己嚼碎了,咽下去,然后慢慢消化。

写在最后

原来,一句顶一万句,并不是真的有某一句话能力拔千斤,扭转乾坤。因为每个人生来就不同,性格、经历也千差万别,不存在标准答案。

孤独和累是常态,我们只有朝前看。

愿我们每个人心中有光,在跌跌撞撞中坚强,在坎坎坷坷中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