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问止中医排病反应手册
2024-03-20 | 阅:  转:  |  分享 
  
1何为“排病反应”
2 何谓排病反应?
有效的中医治疗中,随着患者机体功能的提升、奋起纠偏或
排出病理产物,出现的可预测或不可预测的机体不适反应。
这种反应具有多样性,往往为一过性,随着脏腑气血阴阳的
调整完毕而消失。是正邪交争过程中正气胜的结果,机体开
始修复的一种反应。
3 何谓排病反应?
《尚书·说命篇》:“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孟子释日:“若药之攻人,人服之不以瞑眩愦乱,则其疾以不愈也。”
岳美中:“涤痼之疾,服药中病则瞑眩,瞑眩愈剧,奏效愈宏。
释义:治病的时候如果不出现瞑眩反应,疾病难以痊愈。所谓瞑眩反应,是病人在
接受某些中医治疗后会出现的一些身体的一些应激反应。而如果不出现这些反应,重
且深沉的疾病就不会有疗效。
4排病反应机理—邪正交争,正胜邪却
邪正交争,有邪是基础,正气强是条件,正气强
才有排邪反应。排邪的方向与病位息息相关。
“凡柴胡汤证而下之,若柴胡汤证不
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
正气: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包括抗病、祛邪、
发热汗出而解”、“病在膈上必吐,
调节、修复及对外环境适应等作用),如:津液、
在膈下必利。”——《伤寒论》
气、血等。原癌基因及其生理状态下产生的功能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
等。2. 正常的气候天时。
问.刺法论》
“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
邪气:1. 相对于正气而言,异常的生理功能,也
邪气。”——《类经·情志九气》
指各种致病因素,诸如风、寒、湿、热(火)、
食积、痰饮等,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基因突变等。
2. 异常的气候等外界环境。
5案例一:
糖尿病足越治越痛
如有虫咬,病进?
6糖尿病足越治越痛,如有虫咬,病进?
女,43岁。糖尿病6年,左侧腿木,左侧一二脚趾没有知觉2年,冠心病近期查出来,
肠胃不舒服2年左右,血糖餐前7.5,餐后10.5-11。胰岛素10U,心率90-140。
刻下症见:
无明显不适,无口渴,喝水一般,尿量大,通畅有力。消化慢,腹胀,容易吐,恶
心,胃口可,大便偏干,羊矢状,日一行,无胸闷气短,无胸闷气短,偶低血糖会
心悸,睡眠可,情绪稳定。无畏寒热。身暖肢温。停经大半年。
在用药:胰岛素,降糖药:达格列净片、盐酸二甲双胍片。胃药:硫酸庆大霉素片、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冠心病药: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益心舒胶囊、稳心颗粒。
7糖尿病足越治越痛,如有虫咬,病进?
8糖尿病足越治越痛,如有虫咬,病进?
该患者脾胃不佳,故一开始先
调脾胃,以防后续逐瘀药物伤
胃。2诊后胃胀好转开始治脚。
9糖尿病足越治越痛,如有虫咬,病进?
守方4诊后,患者左侧肢体有感
觉了,有些虫咬感,
且患者胃口消化始终正常,大
便成型。
1 0糖尿病足越治越痛,如有虫咬,病进?
8诊:患肢开始发热,刺热热的
感觉,摸着不热,看着不红,
但不舒服。
告知患者为正常排病反应,继
续观察即可。
1 1糖尿病足越治越痛,如有虫咬,病进?
13诊:脚像冬天冻伤后回暖的痒的感觉。脚
趾能活动了。以前硬邦邦的。
15诊后停药。
其他皮肤异常感之排病:“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
愈。”——《金匮要略》
1 2案例二:
畏寒、大汗出的阳虚汉
越温越冷?
1 3畏寒、大汗出的阳虚汉,越温越冷?
男,51岁,多汗症。
刻下症见:
怕冷、出汗一年多,特别怕冷。一个部位一见风或者见凉就开始
冰凉,逐渐弥漫至全身。白天一动就出汗,夜里睡衣常湿透。自
汗盗汗大汗出,要换几次衣服。手脚冰冷,胸腹暖,胸口感觉冷。
大便不成形十几年了,近一年来每天早饭后就喷拉稀水样,每天
一次。左阴囊有囊肿,右睾丸疼痛都一年多了。胃口消化可,水
泻。颈部僵硬酸痛。小便通畅无力。尿不尽。胆怯易惊,睡眠可。
乏力。
1 4畏寒、大汗出的阳虚汉,越温越冷?
经过3诊治疗,患者出汗即得
到了缓解,但畏寒始终不变。
且畏寒还有加重。
同时腋下出汗难受,不分昼
夜,且出汗就身冷易感冒。
1 5畏寒、大汗出的阳虚汉,越温越冷?
调整处方继续温阳。2诊后畏
寒好转,恶风好了一半,出
汗好了7-8分。可外出行走一
会。
1 6畏寒、大汗出的阳虚汉,越温越冷?
一切都稳定好转的时候,8诊时患者突然说畏寒加
重,身体开始往外冒凉气,同时伴有乏力,倦怠。
方子不变,为何会变化如此大?真的是天气原因么?
1 7畏寒、大汗出的阳虚汉,越温越冷?
继续守方不变,稍加扶正之品。
后续:畏寒未加重,开始稳定
好转。
1 8准确认识排病反应,胸有成竹—摘历代医论
凡服止痢药,初服皆剧,愚人不解,即止其药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药与病源的相主
对,虽剧但服,不过再三服,渐渐自知,惟非其主对者,本勿服也。 (《千金方》)
谓久服寒凉,阳气郁陷者,改用四君、保元,温脾理肺,阳气升举,邪气渐渐退出于
表:退至阳明则有呕吐、便溏、水泄之事矣,退至少阳则有头痛、寒热往来之事矣;
退至太阳则有发热、恶风寒、项脊强痛之事矣。此时正宜加力辅正,随证施治,以收
全功,不得疑为新受外感,更不得疑为药误,改用他法,再误即难治矣。
(《慎柔五书》)
1 9准确认识排病反应,胸有成竹—摘历代医论
朱丹溪治一虚人患痢,先用六君,多服久服,病证日增,略不为动,正气既充,以治
痢药一剂迅扫之,而病除矣。此绝顶识力也。又凡寒湿内伏,必先用温药,使化湿热,
其化热时痞满、昏倦,反不如初时之神气清爽也。
许叔微治李信道伏阳肢冷,与破阴丹,不半时烦躁狂扰。曰:此换阳也。逾时,果汗
出而定。此即仲景所谓其人大烦、口噤、躁扰,为欲解也。又赵晴初谓治某伤寒日久
失下,与四物承气加减,片晌腹中刺痛欲死,口噤目瞪,不省人事,至天明下黑粪累
累而解。
2 0准确认识排病反应,胸有成竹—摘历代医论
外邪内陷,治之能使渐透于表,表证日增,而内证日减,此即正气之充而渐复也。先
见恶寒发热,治之但使寒热稍轻,而增见胸满、呕吐不食,是风寒内陷矣。先见胸腹
膨胀,治之但使膨胀不见,而转见大便滑泄不禁,是正气下脱矣。故有外证见增,而
实为医之功;外证见减,而转为医之过者。医家病家于此,皆须有定识定力,不为摇
惑,方能临变不改,亦能临变知改矣。(《慎柔五书》)
周慎斋曰:脾气虚而脉弦者,服补中益气汤后必发疟;脾气虚而湿胜者,服补中益气
汤后必患痢。此邪寻出路也,仍服前汤,自愈。
2 1“排病反应”的表现
2 2排病反应归类
1. 可以预测,如汗、吐、下、利四法,因势利导、给邪气以出路
等治法。如《伤寒》中鼻衄、汗出、黑便、呕脓等。
2. 不可预测,不一定在汗、吐、下、利等攻法治疗后出现,平
和之剂也可以出现。且表现具有多样性。
2 3常见排病反应
邪气出(来)路:七窍(眼耳口鼻)、二阴、皮肤、情志、其他。
如:眼屎、喷嚏、呕吐、下利、出血、频繁排气、月经变化、斑
疹、穴位或肢体异样感、异常梦境、情志波动。
其他:眩晕、乏力、嗜睡。
2 4常见排病反应
1、皮肤。排病反应的症状有:冷汗、粘汗皮疹。通过皮肤排出寒气的时候,易见冒冷
汗,而排出湿气的时候会出粘汗,甚至有些患者黏汗如胶水或黄油,色深气臭。通过
皮肤排病时,有些患者会出现疹子,有的人出疱疹,挠破以后会流黄水,这都是机体
湿气或湿热排出体外的反应。
2.尿液。排病反应的症状有: 小便量增多。水肿、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通过中医
治疗,患者体内的水饮通过大小便排出,服药后会发现小便特别的多,这即是通过中
医治疗把体内的水饮排出体外的标志。
2 5排病反应 — 汗出与虫行感
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
凡柴胡汤证而下之,若柴胡汤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
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伤寒论》)
2 6常见排病反应
3.消化道。排病反应的症状有:腹泻、大便黑、大便臭。体内的废物、毒素多从大肠通
过大便排出。有的患者在吃了中药以后一天之中能达到5-10次腹泻,且大便的颜色非
常黑,或者极臭,像水一样,虽然腹泻比较厉害,但是如果属排病反应,腹泻以后多
不会有疲劳感,反而会觉得很畅快。
4.呼吸道。排病反应的症状有: 咳嗽、痰多流鼻涕、打喷嚏。一般来说太阳经的寒气
可通过呼吸道,以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方式来排除。临床上经常见到病人出现干
咳或痰多、日夜不停,或忽然怕冷、怕风,大量地流鼻涕、鼻塞、打喷嚏,极像感冒。
这是太阳经正气在攻邪的反应。
2 7排病反应 — 黑便与呕吐、下利
阳明病,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
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伤寒论》)
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伤寒论》)
2 8常见排病反应
5.经络肌表。排病反应的症状有: 经络移痛现象。排病反应的时候,经络会产生移痛现
象,也就是疼痛会随着经络的循行部位转移,病气所经过的部位常伴有痛、酸、胀、
麻、痒等感觉。当中药激发机体的阳气以疏通经络,在疏通前的那一刻,可能这种疼
痛会加剧,但是经络一旦得到疏通以后,疼痛多大为缓解。
6.孔窍。排病反应的症状有:牙痛、耳内痛口腔上火、眼屎多、经期排出血块。通过孔
窍排出邪气比如牙痛,耳内的疼痛、耳内流脓,舌尖上火起泡,咽喉又干又痛,或者
早晨起来发现眼屎很多,或腹泻等。女性则通过月经排出身体的邪气,比如排出很大
的血块。
2 9排病反应 — 鼻血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小承气汤,其大便圊者,知不在
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伤寒脉浮紧者,
麻黄汤主之。不发汗,因致衄。(《伤寒论》)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伤寒论》)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
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
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伤寒论》)
3 0常见排病反应
7.感情反应:
排病时可能产生自发性的哭、笑、呼喊、呻吟、歌唱和言语等感情反应。其反应的发
生率很低。各种感情反应发生于不同的心理状态。
哭:多数人发生于受委屈之后,伤心、忧郁的病人。受委屈后,欲哭不得,不曾发泄,
大脑支层相应区域紧张。临床上如抑郁症患者,经针刺治疗后,出现不能控制的哭泣,
哭完觉得非常轻松。往往病人需要数次的哭泣才能完全地舒解抑郁的肝气。
笑:一般是心气不舒的病人。服中药后,心气充足,膻中舒畅,有时会自发地哈哈大笑。
呼、喊:多是抑郁症患者,药后自发地发出呼叫,或者大声喊叫。多是气机的伸张使然。
3 1案例三:
食道癌药后频吐
该停药还是续进?
3 2?
食道癌药后频吐,该停药还是续进?
女,74岁。2022年10月开始出现进食梗阻感,2023年1月时确诊食道和贲门癌,做了32
次放疗,4月13日最后一次放疗,放疗后可以进食流质食物,自行进食零食,梗阻过3
次,现只能水或蛋白粉食物。
刻下症见:
恶心呕吐,呕吐物为白色 黏痰,无胃痛,无反酸及打嗝,无腹胀,整日倦怠,体力
差,畏寒,手冷,口臭,口苦,喝热饮,小便臭。大便:便溏。睡眠可。反应迟钝。
既往:2023年2月发作过1次急性脑梗死(无昏迷),无过敏史。
3 3食道癌药后频吐,该停药还是续进?
3 4食道癌药后频吐,该停药还是续进?
初诊后服药反馈呕吐加重,告知正常排病反应,正常用药,后咽喉梗阻感逐步缓解。
目前仍在治疗中。
注:开道散,腐蚀瘤体,
降气消痰。
用于治疗食道癌之食道
梗阻,吞咽困难。
3 5食道癌药后频吐,该停药还是续进?
3 6排病反应—发热反剧
卫分证误治不论高热不退,还是高热下利、神志不清,都应随症而治之。
首先要纠正因误治而造成的气机闭塞,一般纠正误治所造成的“内郁”气机闭塞后,多
会出现“热势上冲”,即体温可由原来39℃升至40℃以上,随即热退身凉。通常会引起病
人和家属的惊恐,所以医者应预先告知。其原因是前面过用寒凉(苦寒、辛寒、咸寒、
甘寒、滋腻),卫肺郁闭,邪热内迫,又郁于气,有时会波及营血,久则郁热越来越重,
且不能外透,形成卫气营血的气机不畅,热势随卫气营血周流布散全身,因病程多在一
周至半月余,故使病人心理负担加重,选用抗生素不效,医者亦束手。此关键还在卫分
郁闭。
中医治疗首先开闭透热。其“郁闭”一开,热邪即急外冲而散,此可使体温一时“冲
高”。如蒸笼一样,下有火蒸,上有笼盖,虽外见热气腾腾,内热很高,但并不彰显,
其热因有盖而外热不甚之故。若其盖一打开,热便蜂拥而外冲,扑面而来,其热势极高。
随热势上冲而内热消退,此即“火郁外发”,势不可挡,即热势上冲。
3 7卫分证误用苦寒,透热外达多见热势上冲
【案例一】
杨某,男,6岁。1983年7月21日诊家长代述:十日前因发热呕吐,不思饮食,曾给予
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等药后,热仍不退;又经某医院的红霉素加激素治疗后,
体温仍不降,且呕吐、大便稀水。
诊时见面红,舌质红,苔白腻,浮罩干黄,舌上红刺满布,指纹色暗,直射气关,
腹痛,时欲呕吐。体温39℃。
辨证:湿阻中焦,热迫大肠。
3 8卫分证误用苦寒,透热外达多见热势上冲
治法:芳香化湿,清热止利。
方药:苏梗10g,藿梗10g,佩兰10g,淡豆豉6g,炒山栀6g,草豆蔻1g,半夏6g,木香3g,
黄芩6g,茅根15g,芦根15g。嘱服三剂。
上药服一剂后,当晚体温反升至40℃,其家长前来告急,恐其药有误。余嘱其放心继
服,两剂后体温下至38℃,四剂则热退而愈。
3 9卫分证误用苦寒,透热外达多见热势上冲
【案例二】
陈某,男,21岁,山西万荣人,1983年8月于方荣县中医院诊。
病患为太原某学院学生,因外感发热,自服退烧片不效,热增重,遂在县医院住院
治疗,经白虎汤、多种抗生素治疗后,病近两周,高热不退,且腹泻,恶心,不思
饮食,形渐消瘦,家长十分着急。诊时见舌红苔腻,边缘罩有薄白苔,脉浮取濡,
按之弦滑数,精神不振,一身疲乏少力,时有咳嗽,大便稀,时有急迫感,夜睡眠
不实。
辨证:此为过用寒凉,闭塞气机,肺卫不宣郁热不得外达,壅滞日久,高热不退。
4 0卫分证误用苦寒,透热外达多见热势上冲
治法:辛微温芳香化湿,宣展气机,令郁热外达。
方药:杏仁10g,淡豆豉10g,炒山栀10g,苏叶10g,苏梗10g,半夏10g,厚朴10g,蝉衣
6g,连翘10g,焦三仙各10g,草豆蔻3g,芦根30g,嘱服三剂。
因病人当时尚在县医院住院,故为便于诊治,家长决定转到中医院病房,遂安排了
床位。病人家属看药包不大且价格便宜,多次要求加药,余告知服后观察再说。下
午服一煎,夜里12时左右,家长急来敲门,说是药吃坏了,十余日也就39℃左右,今
体温40℃以上,你看怎么办,能加点什么药以救急。余说不用加药,明天天亮再说。
第二天天刚亮,起床后在院内遇其家长打开水,告知热已退,现体温37℃以下。
4 1排病反应的鉴别:区别于病进
正邪交争是发病内在机制,亦多是疾病转归的关键节点。“排病反应”是正邪交争
的表现和结局之一,代表病情向积极方向转归。但也有正邪交争而病进者,需谨慎
鉴别。
《素问·评热病论》述: “邪正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此即病邪
从外而解,病势趋向好转,可归属于“排病反应”。当然痊愈的道路可能是曲折的,
有“一战而解”,亦有“邪盛正虚,不能一战而解,停一二日再战汗而愈者”( 《温
热论》) 。若出现战而不汗,或汗出而复热,烦躁不安,甚至牙关紧闭抽搐,脉弦数,
则属病进,如《温热论》所说: “若脉急疾,躁扰不卧,肤冷汗出,便为气脱之症
矣”。
4 2排病反应的鉴别:警惕药邪和医过
1. 中毒:
如附子中毒、马钱子中毒的表现亦可表现为眩晕、呕吐等。

2. 医过:
虚证误用发汗法、热郁于内误用温里等。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大青龙汤)。 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
也。”(《伤寒论》)
4 3案例四:
治肺转移癌
“毒”从背俞而出?
4 4治肺转移癌,“毒”从背俞而出?
男,58岁,甲状腺癌术后肺转移。甲状腺癌,已切除,肺转移(现服用3+1/4优甲乐,
无服用靶向药),肺部多发小结节、肺纤维化。
刻下症见:
痰多,半夜后背痛(肺俞穴两边痛),胸闷胸痛,病后血糖较高(5-6年,血糖空腹
在15左右,餐后20左右。术后咽部梗塞感,舌根囊肿。胃口可,晨起口苦,睡眠差
(入睡难,浅眠易醒,夜尿多-顺便小便)小便泡沫多,尿无力。大便可,日1次。无
心慌心悸,脚冷自汗(活动、饭后,一四季)不怕风。口黏容易溃疡,舌尖出血(9
年),牙龈出血,容易上火。无阴部潮湿,无晨勃,基本无房事。
4 5治肺转移癌,“毒”从背俞而出?
4 6治肺转移癌,“毒”从背俞而出?
治疗3月左右后,患
者不咳血,胸痛胸闷
缓解,整体轻松,出
现背部疖肿。
4 7治肺转移癌,“毒”从背俞而出?
患者心急,遂到医院
手术取脓。
术后伤口久不愈合。
4 8治肺转移癌,“毒”从背俞而出?
患者术后伤口久不愈合,且
原患处下方又新发疖肿。
患处严重,增强清热解毒之
力,采用AB方同时处理。
4 9治肺转移癌,“毒”从背俞而出?
治疗5月后复查,肺转移灶明
显缩小。
新的疖肿消退。继续治疗中。
5 0案例五:
治中耳炎一例
药后耳道掉出腐肉
5 1治中耳炎一例,药后耳道掉出腐肉
女,9岁。耳朵痛。
刻下症见:
右头痛、右耳痛1周,夜间加重。疼痛影
响睡眠。里面有白色脓液,流不出来。否
认听力下降。鼻塞。夜间盗汗。自汗。饮
食可,大便1-2天1次,大便黏,大便臭,
里急后重。既往:小时候有过中耳炎,无
过敏史。
5 2治中耳炎一例,药后耳道掉出腐肉
初诊后诉症状加重,疼痛,且有脓肉排出。
5 3治中耳炎一例,药后耳道掉出腐肉
5 4治中耳炎一例,药后耳道掉出腐肉
守方不变,次日腐肉即出,疼痛缓解。
二诊时症状已缓解。
四诊后:耳朵痒消失,磨牙缓解。
5 5总结
1.正确认识排病反应,坚定医患双方信心。
2. 为诊疗活动提供参考,准确的预判是进步的阶梯。
3.务必审慎,准确区别“误治”和“药毒”,避免偾事。
5 65 7T h a n k s
“中医大脑”是问止中医自主研发的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软件,问止中医持有相关商标为“问止中医大脑” "问止名医大脑” “问止明医大脑” “Tcmbrain” ,
上述商标均指代并简称为“中医大脑”。
献花(0)
+1
(本文系扁石的图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