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落法国的手写《道德经》,曾在敦煌深藏千年,字迹美得移不开眼!

 细雨青衫 2024-03-20 发布于重庆

甘肃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它在世界上的名气远高于龙门、云冈和麦积山,除了因为美轮美奂的壁画、雕塑和工艺品外,还在于此地曾经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古文献,它们被统称为“敦煌遗书”。

图片

1900年,看管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例行打扫,在清理第20窟的积沙时,他意外发现了藏经洞。王圆箓陆续从藏经洞内发现了自4世纪至11世纪、数量近5万件的宝贝,其中既有手抄而成的经文典籍,还有刺绣、绢画、法器等。

图片

其中的文献资料被统称为“敦煌文书”“敦煌遗书”,内容涵盖了中国以及中亚各国的文学、历史、宗教、习俗、地理、经济、民族、艺术、语言、科学等各方面,联合国称它为“亚洲文明的宝库”。

图片

可惜的是,这项重大发现并未引起清廷重视,王圆箓往来县衙,希望它们求得县官保护,但没能成功。很快,敦煌发现宝贝的消息传到国外,来自英、法、俄、美等国的“探险家”和“考古学家”纷纷赶来,他们想尽办法、巧取豪夺,将大部分“敦煌遗书”带回了自己的国家。

图片

其中以英国数量最多、法国数量最近、日本领域最广,在巴黎国立图书馆里,有一件从不对外开放的档案室,这里面存放的就是这些“遗书”,其中就有迄今发现的最早也最完整的老子《道德经》全本真迹,学界称其为《敦煌小楷道德经》。

图片

此作完成于唐仪凤元年(676年)十一月十五日,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了,全卷纵26.5厘米、横547厘米,单字大小约1.3厘米,以小楷书写就。这部《道德经》的作者是宫廷书法家刘弘珪,他也是“抄经生”群体中极少数留下姓名的人,其水平之高可想而知。

图片

“抄经生”是唐代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作用就是为皇家抄写经文,不仅限于释家,道家、儒家和其他学派的典籍都会抄录。这些人水平高低不齐,而能入选宫中者,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高水平写手,有的甚至不输一流名家,刘弘珪便是其中代表,他与程待宾最得唐高宗、武则天重用。

图片

刘弘珪小楷取法于虞世南、褚遂良、钟绍京等名家,并在此基础上直追“二王”,他的字笔法精准,用笔干脆利落,准确得堪比“打印机”。尖锋入纸,中锋行笔,再顿笔回收,是“写经体”的基本特征,既保证了书写速度,又兼顾笔法和点画的一波三折。结字端庄严整,用笔方圆兼备。

图片

这部作品不论内容还是书法,都堪称经典,可惜被法国据为己有,想要讨回几乎是不可能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