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大丰:承上启下写家谱

 晋南道 2024-03-20 发布于山西
写家谱

潘大丰

1998年潘克广前辈从头开始,编写了《王正村潘氏家谱概况》,为潘家人寻根知底提供了书本资料,也为后裔续写家谱起到基础作用。

我们承上启下,历时八个月完成家谱初稿,包括寻根问祖记、人口变迁史、族人花名册、潘氏世系表、远祖立家苦、近祖创业荣、吾辈谱新章、善行惠乡里、耕读传家久、祖宅与新居、陈年旧事集、走进王正村、承上启下篇,大部分内容在《晋南道》《我在河之东》微信公众号发表。潘正学的女儿潘松坪远在内蒙,从手机看到家谱介绍“潘正学的革命生涯”,2023年10月30日携丈夫第一次回到王正村寻根祭祖。


01
PART
众人参与来定稿

2024年,计划编印第二本《王正潘氏家谱》,从两万多字扩大到十万字,皆为新增内容。弥补了潘氏家谱从零散到系统、从模糊到清晰、从断代到连续,从部分到完整的空缺。新编家谱若能达到以下初衷,就算没有白费苦心。一是记好王正潘氏发展史,让族人知根知底,找到精神家园。二是讲好王正潘氏故事,为在外游子营造心灵港湾,这里有难以割舍的乡音。三是鼓励正在拼搏的族人立足脚下,过好当下,做好自己。四是启发晚辈仰望星空,展望未来,脚踏实地,敢想敢干。

写作期间突发灵感,想把一本潘家谱写成半部王正史,多一些社会发展的缩影。这将涉及村里、城里方方面面,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收集真人真事资料,深感力不从心。一念闪过,还是专心写好家谱。通过一件件小事,抓住社会变革的特点;选择不同场景,再现先祖的艰难处境;穿插一些陈年旧事,记录族群的日常生活;提取个人的片段经历,反映当代人的精神面貌;追述几段轶事典故,展现一方风土民情;写进几句方言土话,乡音故土跃然纸上。家谱叙事提及有名有姓者近三百人,涉及人员身临其境都有参与感,翻翻家谱就能看到过去。后来人看看家谱,就能穿越时空,寻觅前辈足迹。

孤独写作催人思考,无论写人写事写物,尽管寥寥数语或一笔带过,总要在脑子琢磨很久。四百年跨度隐藏着世态万象,四百人群体容纳了人间百态,十八代繁衍难免贫富交替,十万字怎能理清善恶得失。千言万语,胜不骄败不馁方可进退自如,强不逞能弱不失志才能游刃有余。九九归一,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花开花落自然规律,生老病死人间常态,家谱的本质就是记录代代相传这个过程。

定稿之前还需完善,为了避免一人写家谱的局限性,计划再用一段时间集思广益,因为我只能写自己熟悉的,或者从族人那里能打听出来的。前段时间一边撰写一边收集信息,每个族人提供详实资料是写好家谱的关键。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在多次口头征集的基础上,再次提醒族人在2024年5月正式定稿之前提供以下资料:

一、王正潘氏家族史的文物图片、文字史料。

二、潘氏家庭成员都要收录到花名册,望各户及时补充自家人员的资料。

三、请提供谋生创业、勤劳致富和发展事业的文字稿件及图片,行业不限,潘家女子、媳妇均在收编范围。

四、提供在外工作人员从业情况,中专以上人员毕业学校、学历情况。

五、族人中的书法爱好者,请积极参与题写 “王正潘氏家谱” 书名。

联系电话16635933675。微信号:wxid_hpo0ymimsoxe22。


02
PART
族人一起印家谱

按照老传统,家谱一般藏于祠堂,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掌控,以彰显家谱的庄严神圣。从长远考虑,若能正式印刷成书,分发到各家各户,才是稳妥之法,以免几页纸的册子容易破损丢失。有一本家谱书,各本家户就可续写分支家谱,各家也可续写自己的小家谱。只要按各章节后边的空行提示,就能补充自家的相关内容,书后预留空页,可满足各家续写五六代上百年的家谱。遇到个别“马大哈”,自家的事一问三不知,更需要给子孙后代留一本家谱。 

赓续传承、善莫大焉。潘冰知情后自告奋勇,全力支持编谱印书。这样做倒是省心省事,但缺少共同认祖归根的仪式感。按照传统风俗,这项功德善事属于公益活动、集体行为,讲究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完整的家谱编印过程,舍近求远,增加一个自觉自愿、齐心合力、量力而为、重在参与的环节。

修编家谱,百年难遇。只要举手之劳捐一包烟钱或捐一顿请客的饭钱,就有编印家谱的成就感。不盲目攀比,不上门募捐,确保每笔筹款都在个人承受范围,募捐情况和印书费用将收录家谱予以鸣谢公示。虽然形式大于内容,但意义在于重塑潘家人的精气神,体现一笔写不出两个“潘”字和人多力量大的气势。

在日益发达的信息时代,借助高科技打破常规,可为族人提供电子版、网络版和书本式三种形式的家谱资料,潘氏族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为了心中有数,找到印书前的踏实,需要了解多少族人愿意看书藏谱、对新编家谱感兴趣?以便确认印刷册数。若按预期进度,2024年6月中旬进入排版印刷环节,7月初拿到新版家谱。


 03
PART
共传编写家谱接力棒

回想编写家谱之初,王正潘氏已无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能说点潘家往事的长者也为数不多,此时此刻,编写家谱迫在眉睫。环视当下,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改变了人们的居住理念和生育观念,兄弟姐妹的孙子辈互不熟悉,血缘关系越来越淡漠,此情此景,编写家谱刻不容缓。我已花甲有余,在老龄人群还算年富力强,有精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编写家谱正是时候,如果再过几年,我也力不从心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若干年后,潘氏后裔继往开来,将不断续写王正潘氏家谱新内容,相信编写王正潘氏家谱的接力棒会一直传递下去。写作状态的想法,是否切合王正潘家人的现实生活,还有待实践检验。(潘大丰,2024年1月18日)


END

作 者 简 介


潘大丰,1959年生,1982年太原工学院电子测量技术专业毕业。退休前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