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名句“僧敲月下门”究竟是怎么来的?看看韩愈的“神助攻”

 钰姐讲历史 2024-03-20 发布于四川

  唐朝诗人贾岛以“苦吟”著称,闻名天下。

  但他为人却有些傲娇,参加进士考试时常常轻视他人,认为参考八百名举子在诗文学业上都不如自己,所以孤芳自赏,旁若无人。

  更令人称奇的是,他作诗相当投入,旁若无人,甚至不分场合与地点任性而为,或在闹市上高声吟诵,或在大街上傲然长啸。

  而也正当如此,便有了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僧敲月下门”,当然这也有赖于当时一位大儒的“神助功”,还传出一段很有意思的千名佳话。

  有一天,贾岛骑在驴背上构思《题李凝幽居》诗诗,当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时,又想用“敲”字。

  如此一时琢磨不下,就在驴背上反复做着“”和“”的手势,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大街中间,行人见了都惊讶不已,而贾岛自己却沉浸其中,浑然不知。

  当时,时任吏部侍郎的韩愈暂时代理京兆尹有事外出,车马仪仗显赫威严,贾岛却沉浸在诗意中不知回避,一下就冲撞到了韩愈的仪仗队。

  仪仗官见状,就把他推下驴背押到韩愈面前,贾岛这才醒悟过来自己闯了祸,赶紧解释事情的原委。

  韩愈是爱才之人,听了贾岛的话后觉得非常有趣,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对他的炼字诗词来了兴趣,因此也停下坐骑好长一段时间来为贾岛思考,到底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最后,对贾岛说:“用'敲’字好啊!”

  韩愈的意见是:

  就诗的意境而言,月色皎洁之时,僧人敲门,宿鸟受惊,一派幽人幽境,“推”字无声,“敵”字却响亮空谷传音,这样才愈显幽静。

  不得不说,大儒就是大儒啊,一下就点到了诗词的精髓之处,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贾岛因得名家指点,终是解决了心中疑惑而豁然开朗,高兴不已,连连点头对韩愈致谢。

  而贾岛对诗词擅于思索此严谨的态度,也令爱才的韩愈非常喜爱,就邀他并骑而行一路谈笑,一同进了京兆尹的衙门,路人也是惊讶不已。

  就这样,二人一起谈论作诗的心得体会,一连谈了几天几夜都不觉得厌倦。韩愈更是与贾岛结为了布衣之交,并作《赠贾岛》一诗夸赞他:

  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向人间。

  就这样,后来,“推敲”成为了后世的一个常用语,就是指人们斟酌字句、反复琢磨,直到满意为止。

  按说这是一个励志助唯美的民间故事,但文史专家却考证说韩愈任京兆尹在唐穆宗长庆年间,而他早在宪宗元和五年任职方员外郎时就已经与贾岛相识了,所以“推敲”之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由于此事传神写照十分精彩,所以爱好诗文的朋友们都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大家怎么认为呢?

  再说,韩愈作为一代文宗,的确确有许多奖励后进的美行。

  史载,“诗鬼”李贺曾带诗作去见韩愈,韩愈当时刚会客完非常疲倦,守门人把李贺诗卷呈上来,韩愈立即打开翻阅,翻开头一首《雁门太守行》时就看到了第一句“解乏警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时,急忙传令请李贺进来。

  可见“僧敲月下门”的传奇故事也是值得一信的。而且韩愈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给后进晚辈们帮助很大,为大唐文坛增光添彩,非常值得赞颂。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