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悄悄来临”?血常规中这3个指标异常,要警惕!

 BOJIErubmxvyrt 2024-03-20 发布于北京

血常规报告,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不管是我们在生病还是体检时都会见到。

但是一眼看过去,化验单上密密麻麻的名称和数字,晦涩难懂,大部分人也只能通过血常规报告,看出自己是否存在贫血和炎症,但其实里面也暗藏玄机,提示癌症可能

癌症“悄悄来临”?血常规中这3个指标异常,要警惕!

前段时间刚讲述过肿瘤标志物的意义,今天笔者带大家来认识一下血常规中哪些数值异常,会有癌症可能

癌症“悄悄来临”?血常规中这3个指标异常,要警惕!

其实,虽然普通人并不会对每项指标都完全理解,但为了方便患者和医生查阅,报告人员通常会对有问题的指标数值做上标记。

这些上上下下的箭头标记↑↓,大家一定要关注,因为它们可能提示“癌症”“血液疾病”

癌症“悄悄来临”?血常规中这3个指标异常,要警惕!

01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平均直径2-3微米,是维持血管壁完整性的重要细胞,也是早期止血主要功能细胞,一般通过血常规可以明确血小板数量。

癌症“悄悄来临”?血常规中这3个指标异常,要警惕!

01

减少

当血小板数量减少时,人体呈现自发性出血倾向,常与出血性疾病相关,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无力症等;

02

增多

而若血小板数量增多,人体则进入高凝状态,常与血栓性疾病相关,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缺血性脑卒中等。

癌症“悄悄来临”?血常规中这3个指标异常,要警惕!

恶性肿瘤风险提高

2021年刊登在《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杂志上的研究,也揭开了血小板计数和癌症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认为:60岁以上男性血小板计数处于高正常范围(326–400×109/L)可能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潜在征兆

癌症“悄悄来临”?血常规中这3个指标异常,要警惕!

肺癌、结直肠癌可能

那血小板计数偏高,哪种癌症风险更高呢?

研究发现,当血小板升高的时候,发病风险会明显增加的就是肺癌结直肠癌

如果超过正常值的话,那么肺癌的发病风险将升高470%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将升高390%

癌症“悄悄来临”?血常规中这3个指标异常,要警惕!

所以,当你的血小板增多(>400x10^9/L)↑,就要警惕了!

癌症“悄悄来临”?血常规中这3个指标异常,要警惕!

01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能够将氧气输送到人体的器官和组织,并将二氧化碳从器官和组织输送回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癌症“悄悄来临”?血常规中这3个指标异常,要警惕!

贫血需注意

当血红蛋白指标偏低,往往提示我们贫血,而有些贫血是血液系统的“癌前状态”

很多恶性肿瘤都可能出现贫血,尤其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超过80%的人都在前期出现过贫血症状。

当出现严重贫血时,则需要输血治疗,否则危及生命!

癌症“悄悄来临”?血常规中这3个指标异常,要警惕!

正常状态血红蛋白参考值: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80~190g/L‍

03白细胞

白细胞又称白血球,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抵御病菌病毒的重要成分。

癌症“悄悄来临”?血常规中这3个指标异常,要警惕!

炎症可能

有很多人看到白细胞上有箭头惊慌失措了,其实白细胞超出正常值≠白血病

在机体被病原体侵入时,白细胞通常会呈现高值状态,也在提醒此时我们的体内存在炎症,临床可以通过这一数值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

癌症“悄悄来临”?血常规中这3个指标异常,要警惕!

结合3个指标评估

而白血病的风险,需要结合3个指标的异常来综合分析。这3个指标分别是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

如果血红蛋白、血小板降低,同时白细胞总数异常升高或降低,要警惕白血病,需要做骨髓检查进一步确诊。

癌症“悄悄来临”?血常规中这3个指标异常,要警惕!

长期大幅增高降低,需注意

但由于各个医院仪器精度的不同,或者是实验室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生活中不同医疗机构出具的化验单参考值,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

癌症“悄悄来临”?血常规中这3个指标异常,要警惕!

单就某项数值略高或略低,其实都是不用担心的。

毕竟人体就像是一个复杂的机器,生活中外伤、饮食、心情等许多因素都有可能使其受到影响。

如果数值长期出现大幅度升高或降低,这才是我们需要重视的!

癌症“悄悄来临”?血常规中这3个指标异常,要警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