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的一首词,大病初愈之后,看见云端世界。

 青萱小令 2024-03-21 发布于四川

​一丛花·初春病起

​宋·苏轼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这首词写于苏轼贬谪密州期间。

“有啥不能有病,没啥不能没钱”,这句常被视作调侃之语,实则蕴含深刻现实意义。

​生病后方知健康之宝贵,生命之脆弱。

​健康活着即是不败,快乐生活更是胜利。

​健康是1,其余都是锦上添花。

苏轼大病初愈时,以《一丛花·初春病起》抒发对健康的珍视,足见健康之重要。

明媚又五彩斑斓的春日。

对于大病初愈的苏轼来说,他不想踏青赏花,只想慵懒的倚靠在那里,感受春天的喜悦。

这首词的思想感情复杂,历来文学家们解说,从“初春”和“病愈初起”这一特殊情景和特有的心理感受,描绘了词人初春病愈后既喜悦又疏慵的心绪。

正如易安居士在《病起潇潇两鬓华》中说:“​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心情愉快,随意写下了这首词。

春的信息已来临,却掩盖在冰雪之下,人们忽略了春天的消息,但是春天的迹象隐约地在柳树和花朵上显现。

寒夜长,一条被子也温暖,因为春天的气息已悄然降临,连报时的钟鼓声也变得清脆圆润。

清晨的太阳初升,楼阁笼罩在淡淡的雾气中。

游人外出踏春,而词人因为生病,没有心情参与,只想懒散地躺着,享受春天的宁静。

因为病愈初起,心中少有欢乐,而选择了疏懒的生活方式,只愿享受慵懒的睡眠。

​苏轼的《一丛花·初春病起》让人深悟“无病即安”的智慧。

​有人说苏轼云端写诗词,泥泞里跋涉。

经历过惶恐生死,忧心病惧,生活的苦都吃过,在病中得到的体悟,还有什么是放不下的?

​通透、豁达、幽默,还有些可爱,才是我们永远崇拜的苏轼。

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不受外界纷扰所困,从容面对生活挑战;

也是一种心灵的宁静,倾听内心声音,感受真实情感,不被外界喧嚣所扰;

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观察生活细节,品味美好,深刻理解生活真谛。

达到这种境界需要不断修炼和感悟,从而在生活中不断成长进步,越走越远。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