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力士墓志》及其书法艺术

 点滴斋书房 2024-03-21 发布于河北

《高力士墓志》及其书法艺术

高力士墓

高力士(684—762),是唐代著名的宦官,本名冯元一,祖籍潘州(即今天广东省高州市),他是冼夫人第六代孙。

冼夫人历梁、陈、隋三代,是南北朝至隋朝初年重要的政治、军事人物。他早年嫁于高凉太守冯宝,23岁被推为俚族首领。数十年间,征服了周边各族,扩大了自己的管辖区域。使辖区成功使周边各族归服,所管辖的地域东至阳江阳春,西至广西部分,南至雷州半岛和海南岛。陈朝灭亡后,冼夫人被岭南各郡奉为“圣母”,隋仁寿二年,即602年洗夫人去世,隋文帝追谥其为“诚敬夫人”。《隋书》《北史》有传。

高力士的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高力士幼年时家道败落,进入唐内廷为宦,初时由高延福收为养子,后改名高力士并受到武则天的赏识。

唐玄宗即皇帝位后,高力士帮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为此深受唐玄宗的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宝应元年(762)三月,李隆基驾崩,高力士因此吐血而死,后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

高力士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椿林乡山西村,是泰陵唯一的一座陪葬墓。1999年7月至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高力士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陶俑、墓志、壁画、铜钱等200余件各类文物。

《高力士墓志铭》全称《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兼内侍监上柱国齐国公赠扬州大都督高公墓志铭》,由潘炎所书,书法家张少悌所写。墓志为青石质,长113厘米,宽79厘米,志铭近2000字。

《高力士墓志》刻于唐宝应二年(763),此墓志的出土对研究唐史、书法艺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旧唐书》《新唐书》记载高力士为岭南潘州人,墓志则记载说高力士的籍贯为“冯翊”,即今天的陕西省大荔县。并详细记载了高力士曾祖父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亲冯君衡的名字和官职,以及高力士的兄弟姐妹的情况。

在墓志中还记录了高力士从入宫开始,到官拜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的整个过程。描述了他与唐玄宗共同度过的时光,以及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高力士墓志》具有较高的书法与艺术价值,墓志的志盖与志石雕刻十分精美,尤其是志文书法风格具有二王书法遗风。

《高力士墓志》志文由“尚书驾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潘炎奉敕撰”,唐代礼部侍郎潘炎,在唐德宗时任翰林学士,受到极为深厚的恩宠。志文由“太中大夫将作翰林待诏张少悌奉敕书”,张少悌正史中记载甚少,《金石录》等文献记载有张少悌的书写的碑刻,如《金石录》“唐王四娘塔铭,裴炫词,张少悌行书,天宝六载六月。”“唐邠宁马璘德政碑,韩云卿撰,张少悌行书,大历三年四月”“唐太尉李光弼碑,颜真卿撰,张少悌行书,广德二年十二月”。“赠兖州刺史孙廷玉碑,孙宿撰,同惟则篆额,张少悌行书,大历七年。”等等。《陕西通志》还记载有“唐大德檀法师塔铭,姜立祐撰,石幢尊胜神咒张少悌书”。

从《高力士墓志》看张少悌的书法,上承晋法,正如明代《石墨镌华》中记载“少悌在当时不大知名,而武穆王碑殊劲拔清圆,深得右军遗意”。又说“唐临淮武穆王李光弼碑,张少悌书,在当时不大知名,而此碑殊劲拔清圆,深得右军行草遗意,惜残缺不完。”《金石文考略》记载:“尊胜陁罗尼经咒石幢,张少悌行书,天宝七载,今在西安府,尊胜陀罗尼石幢天下多有不具载,此余所收石幢文凡十纸一张,少悌书,此谓以其名而存之者也。石墨镌华谓其书清圆秀逸,苏灵芝辈不及,曝书亭集亦称其笔法娟秀。一刘镛书曝书亭集有跋,一僧无可书,石墨镌华称其佳无可俗,贾姓岛之从弟也。寂照和尚碑是其所书为鉴赏家所贵,一赵信书,一司马简书,一高岑书,一沙门义净译,其三无姓名,书法要皆可观以少悌之名而存之”

从《高力士墓志》的结体可以发现,其笔势舒展开张,结字左低右高,结构规整,法度森严,自然大度,这说明张少悌从王羲之书法上找到了自己的书法语言。笔画之间给人以自然协调的感觉。其用笔线条流畅自然,通篇的行气具有动态美感,笔画的转折气韵生动,可以说其书法无论从单字还是从整篇的作品,具有气韵生动的效果,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相互呼应与变化都表现出一种内在的节奏感。可以说张少悌是盛唐书碑名手,其《高力士墓志》书法的发现对于研究唐代书风和技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从金石著作看,还是从《高力士墓志》书风分析,张少梯书法深得二王精髓,正如研究者说,张少悌所书《高力士墓志》与李北海书《云麾将军碑》遥相呼应,书风接近,其书法艺术不分高下,然而张少悌其书未被后世所重,实在可惜。

附:《高力士墓志铭》

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兼内侍监上柱国齐国公赠扬州大都督高公墓志铭并序;尚书驾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潘炎奉敕撰;太中大夫将作翰林待诏张少悌奉敕书;事君之难,请言其壮,尽礼者,或以为谄!纳忠者,时有不容。直必见非,谓之靡上。严又被惮,不得居中。古所为臣不易者以此。至有排金门,上玉堂,出入五纪近天子之光,周旋无违,献纳必可;言大小而皆入,事曲折而合符;恭而不劳亲而不读,谏而不忤,久而不恹。美畅于中,声闻於外,开元之后,见之於高公矣!公本性冯,初慧元一。则天圣后赐姓高,改名力士。冯之先,北燕人也。衣冠屡迁,不常厥所,章甫适越,遂为强家。曾祖盎,皇唐初高州都督,耿国公,广韶等+八州总管,赠荆州大都督,斡与特建,岑峤为雄,頥指万家,手据千里。有三子:曰智奎,智戴,智玳。耿公知而内举,请以分忧,朝庭许之。奎为高州刺史,戴为恩州刺史,玳为潘州刺史,圣历中,潘州府君捐官舍,子君衡袭其位焉。父没子继,南州故事,且持启戟方俟。丝纶按察使,摧折高标,替抉瑕璺,祸心潜构,飞语上闻。帝昏难叩,家逐籍没。及公之鼎贵,恩赠广州大督都。公即广州之少子也。年未十岁,入于宫闱,武后期壮而将之,别令女徒鞠育,将复公候之庆,俾加括羽之深。令受教于内翰林。学业日就,文武不坠。必也射乎,五善既闲。百发皆中,因是有力士之称,自文林郎宫教博士转内府丞。至尊以公夙遭闵凶,弱丧何怙;倍年存父事之礼,三州有天属之恩。帝曰渝以汝为内侍高延福男,由是,遂为高氏。君命天也,天所授焉!子楚大不韦之门,齐姜育有妫之后,兆自真宰,成于主恩。孝和忽其升遐,韦氏纷从以干命。玄宗至道大圣皇帝,中夜堤剑,迟明登天,门杓未移,弥气如埽。攀龙附凤,公实亲焉。录其翼戴之勋,遂有骤迁之命。特加朝散大夫,内给事充内弓箭库使,寻,迁内常侍兼三宫使,又加云麾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恭以桥梓之心,居过车马之赐,乞迥所授,进父之班。圣心嘉之,用奖名教,父子并受内侍。公仍加银青光禄大夫。又属万乘东巡。柴于岱岳,更授云麾大将军,左监门卫大将军,申前命也。兼充内飞龙厩大使。公艰疚之。岁太夫人在堂,夫人麦氏,宿国猛公之曾孙也。复巢之下陟屺无从,寒泉切莫慰之心,永初无随子之赋。德均圣善,孝感神明。瘴海炎山,不为疵疠。板与万里,来就高堂,欢甚如初,和乐且孺。兄元进,元诖等雁行而至。当代荣之,庆吊相随,风树增叹!无何,丁太夫人犹。绝浆之日,恩制起夺,先夫人有越国之赠,崇赐类也,累迁冠军,镇军,辅国,骠琦等大将军,特拜内侍监,内侍有监,自公始也。王洪之乱,辇轱震惊,禁军一举,玉石同碎。公亲执桴鼓,令於颜行曰;斩级者无战功,擒生者受上赏。淑扰之际,人无横酷者,由公一言也!蜀胡羯僭逆,天王居于成都,跋涉艰难,扶护惊毕。蜀有南营之叛,公讨而平之。加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介公,食邑三千户。文明武德皇帝再造区夏,奉迎皇胡舆。太上高居复归于镐,赏从行者,加食实封三百户。公左右明主垂五十年,布四海之宏纲,承九重之密旨,造膝之议,削稿之书,不可得而知也。其宽厚三之男量,艺业之尤,施舍之迹,存于长者之论,良有古人之风。上元初遭谤,迁谪安置巫州,知舆不知,皆为叹息。宝应元年,有制追赴上都,中路闻天崩地坼二圣下席。长号泣血,勺饮不入口,惜攀须而无及。俄易责而长辞,其八月八日,终於朗州龙舆寺,享年七十三。舆榇至京,恩制赠开府议同三司,扬州大都督,仍陪葬泰陵,书王命褒之也。公以宝应二年四月十二日安厝。。夫人吕氏道备公宫,天宝中封齐国夫人方贵而逝,封树已久,安而不迁。嗣子正议大夫,前将作少监,上柱国,渤海郡开国公悦,蝤子为继,克家有光,时称雅才。丧善执礼,以先父出远,表请黜官。皇鉴至明,俾复旧职。封章屡上,改恒王府长史。时议多之。养子内给事承信等,永言孝思,敬奉先训。炎今之述者,天所命焉,用刊青龙之铭,长记黄陵之侧。

词曰:五岭之南歌大冯,桂林湘水神降公。君门九重阊阖通,开元神武英复雄。云天雨露恩渥崇,帷衣筹谋心膂同。五十年间佐圣躬,无瑕遇谪迁巴东。来归未达鼎湖空,抚膺-绝如有穷。魂随仙驾游苍穹,托茔山足茂陵中,君臣义重天地终!懋官事有嫌累微瑕有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