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下习作一:那一刻,我长大了

 昵称68765253 2024-03-21 发布于广东



前言

五下单元一的习作主题为“那一刻,我长大了”,翻开自己的日记、成长手册、影集……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去寻找一件事,再去从那件事中找到一个点,在那一点上你获得了成长,觉得自己长大了。



写此次作文,首先要明确,这是写一件事情,其次要明白把事情的经过描述清楚。

本单元当中的《梅花魂》写外祖父的相关事件,我们可以借鉴方法——借助人物的细节描写人物,

在写作之时,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清楚,把自己所认为“长大”具体指的是什么写明白,这点可以学习《月是故乡明》当中直接抒情的写法来表达。

教材中给我们提供了几个例子,以打开思路,其中隐藏着相关信息,即那一刻”触动人心的触发物——浅浅皱纹、新球鞋、鼓励的目光……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也一定要注意,你所觉得的那一刻的成长,一定是受到了某些“事物”的触动,要把那个物也点出来。

再而解读“长大”二字,那么隐藏的信息主要还有这指向的是心灵上的成长,所以要写出自己的心理变化,突显“成长”内涵。

但要写好仍然是不容易的,以下几篇同学的稿子,老师认为达到了要求,大家互相借鉴。

作品一(雅诗)

长大这件事,似乎并不是一件十分漫长的事,而是一瞬间的事。

那天晚上,我在外面上着课,风扇呼呼吹着,除了老师在讲课,教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呆呆地听着。

突然老师向我们抛了一个问题,我思考了几秒,便有了答案,想举手,心中有一个声音把我的手强行压了下来:这答案一看就不靠谱,还是别答了,如果错了,不得引发哄堂大笑?此时,我的同桌举起了手,老师见了,便说:“那就请XX同学来回答。”她回答后,我发现她的答案和我的答案竟一模一样。老师又说:“嗯,回答得很好!”我心里顿时后悔莫及:哎呀,我刚才为不会不举手,我的答案是对的呀!



过了一会儿,老师又提了一个问题,我想到了答案,立马举起了手,可老师把目光看向我时,我的手又胆怯地放了下去。老师露出了无奈的眼神,似乎在说:“唉,刚想请你,怎么又放下了?”那个同学回答后,我又开始后悔:我为什么要放下手啊?!本来老师是想请我的,下次,下次一定要举手,无论怎么样!



第三次,我把手高高地举着,老师似乎对我有很大期望,便请了我:“雅诗还没请过,就请雅诗吧!”我大胆地发表了想法,老师说:“这不回答得很好嘛?刚才为什么又把手放下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坐下了。我为自己终于能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感到高兴,天知道,这么简单的事情,我的内心却经历着多大的挣扎呀!这对于那些常常侃侃而谈自信大方的人来是小菜一碟的事,于我而言,却是人生大事。

举手答完受肯定的那一刻,我发现自己成长了,我自信了,就在这短短的一节课上,就在那短短的一瞬间,我突破了自己,克服了胆怯。

最后的点明要义是关键,整件事情虽只是件小事,但从中的挣扎、成长路径,清晰可见,在文章的最末也能表达自己对长大的理解,符合要求。)

作品二(彦伶)

小时候总盼望着成长,以为长大是遥远的事,但回想往事,发现长大原来只是一瞬间……

  上幼儿园中班时,我便有了自己的房间:一个衣柜,一个书桌和一张床摆在里面。蚊帐上的图案和床单上的花纹相映成趣,显得格外温馨可爱。看着这漂亮的小房间,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紧接着妈妈对我说:“你已经中班了,该学会自己睡觉了。”我先是一惊,想了想又满不在乎的回答:“好呀,有什么可怕的,自己睡就自己睡!”说完,我便又沉浸在新房间带来的喜悦中。



  夜晚很快就来临了。我爬上了床,爸爸妈妈帮我关上了灯。随着爸爸妈妈的脚步声越来越远,我突然觉得有点紧张,白天可爱有趣的房间,此时却变得阴森森的,令人浑身发颤。我把被子又裹紧了一点,一阵风吹过,好似巫婆那细长的爪子,把窗帘抛起又回拉,发出的响声又如巫婆那诡异的怪笑,在房间里不断回荡,映在天花板上的光在窗帘的摇晃下变得扑朔迷离,颇像一群白色的幽灵,在天花板上盘旋,窜来窜去,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冷不妨看到了空调,那红色的显示灯又好似怪物的一只血红的眼睛,正不怀好意的瞪着我呢。我忙扭过头去,目光又和衣柜撞了个正着,此时的衣柜却变成了妖怪张开的血盆大口,似要把我吞进肚去。我一个冷战把被子蒙在了头上。这时,风把门狠狠地一摔,发出的声响宛如一声震天动地的咆哮。我再也忍不住了,哭喊了起来很快,便惊动了妈妈,妈妈左安慰右安慰,这才把我哄入睡。



  第二天妈妈告诉我,今天你如果还是睡不着,试着想想快乐的事,实在不行再喊我。我点了点头。


  夜晚又如约而至,我像个准备打仗的士兵,硬着头皮义无反顾地爬上了床。灯一关,女巫、幽灵、红眼怪物和巨嘴妖怪便又纷纷出现,我扯紧被子,闭紧眼睛,把脑海里把这些可怕的想法统统驱赶掉,我在心里大声叫他们走开,然后自己深呼吸,不断地调整自己,再去幻想自己身在大自然里,再去想那些平时里开心的事儿……我天马行空地想着,想着想着,我便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我从床上爬起来,想想昨天夜里的经历,我神气极了,激动地又蹦又跳。像是凯旋门归来的战士,自豪又喜悦。
  打开房门,迎面撞上的是妈妈鼓励肯定的眼神,看见妈妈微笑可亲的模样,那一刻我觉得我长大了,我战胜了内心的恐惧,我离勇敢之冕又进了一步,我成功做好了一件事,长大的滋味,真好!

 (这事儿非常适合此前所写的主题“我的心儿怦怦跳”呢,同样的素材,其实可以用在不同的主题中呀。小作者的文笔非常优秀,不过一件简单的事儿,却被描绘得细致入骨,让大家仿佛看到了这么一个胆小的女孩子,为她勇敢地闯过黑暗关而感到高兴。)

作品三(炳屹)

对于成长这个词,有人可能会认为那是个枯燥且漫长无期的过程,可我认为,成长可能是个短暂的瞬间。而令我成长的,是我爷爷无私、不求回报的爱。

去年寒假,我回到了遥远的故乡——山西。到家第二日,我苦苦央求爷爷带我去玩雪。终于,爷爷答应了,于是早饭过后我们便出发了。



到达目的地,我满脸喜悦地跑下车,撒欢儿地在雪地上尽情地奔跑、打滚,与爷爷打雪仗。过了会儿,我玩累了,坐在雪地上,“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而此时的我却从来没有注意到爷爷竟然没有戴帽子,连耳罩也没有戴,脸与耳朵被冻得通红。爷爷对冰冷全不在乎,我玩得极为痛快,爷爷却没有玩也没有欣赏雪景,他全程都是拿着手机为我拍照、录视频,帮我留下记忆。“快,看过来。”、“小心点,跑慢点。”他不顾年迈一路追着我,甚至还时不时问:“卡卡,冷不冷?有没有冷着呀?”

爷爷问了太多次,我便开始不耐烦了,只是敷衍地答道:“行了,行了,我又不冷!”



但就在我想郑重再和他说别啰嗦的那一刻,我一眼瞥过去,发现爷爷竟没有戴帽子与耳罩,脸和耳朵被冻得通红,如同有人用红色水彩笔涂过一番一样。天啊!我竟如此大意,对爷爷如此不关心,而他却生怕我受冻,一心只在乎我的身体。我心中那些嫌弃抱怨的话语梗在喉咙里,坚硬的心暖和了起来。

那一刻,我明白了爷爷的关心和自己的幸福。

爷爷年龄那么大,却陪我在零下十几度的雪地中玩,他对我的爱多么难得。从那以后,我便更加懂事了,我懂得了亲人对自己爱的无私,也懂得了自己也要多关心亲人,直到现在,我仍能回想起爷爷脸上的微笑与皱纹。

(小小的一场玩雪事件,嵌着的是老人家对娃儿们真心的疼爱,但愿孩子们真正能领悟到,自己成长过程那更多难能可贵却被忽略的点滴。)

作品四一石

小时候,总觉得长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后来,才发觉长大往往就在一瞬间。



那天的阳光特别温暖,不过对于最后一节刚参加完体测,大汗淋漓的我们来说,似乎更多的是燥热。这时候要是能喝上一瓶冷饮,该有多惬意!终于盼到了放学,我冲出校门,在熙攘喧闹的人群中急切地穿梭着,手里攥着口袋里仅剩的一张五元纸币,得意地盘算着可以在街角的便利店买什么饮料……



正想着,一阵不太和谐的笛声由远而近飘然而至,我循着笛声抬头张望,原来是两个沿街卖艺乞讨的老人:老奶奶佝偻着背,一瘸一拐地走在前面,左手捧着一只碗,右手握着一根木棍,棍子的另一端是一个失明的老大爷,他边走边吹着笛子,笛声悲凉,我不忍多看,擦肩而过的瞬间,我发现那碗里竟空空如也。笛声渐渐远了,我燥热的心却变得不安起来,心里想着:“他们为什么会沦落到这般地步?也许因为他们没有子女,也许他们的家乡受了灾……也许我应该把我手里的钱……可是我太渴了……”顾不了许多,我冲出人群,在便利店买了我最爱的脉动,畅饮过后,燥热随之褪去,可那笛声却似乎还在耳畔。我想也许我可以做些什么,老师也常教育我们“毋以善小而不为”,我拿着手里售货员刚找回的两枚一元硬币,沿着来时的路,一路小跑回去,那笛声再次传来,这次我没有再犹豫,而是迅速把两枚硬币放进了老奶奶的碗里,老奶奶连声说着“谢谢,谢谢!”



硬币掉进碗里的声音响亮且清脆,老奶奶道谢的声音真诚且朴素。这两种声音交杂在一起传入耳际,那一刻,我感到内心也清亮无比,心中的舒服远比喝下一瓶饮料更加舒畅,我懂得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品尝了分享的快乐,那一刻,我长大了。

本文的细节描写相当扎实,既有对自己心理的详细交代,也有对老奶奶街头卖艺乞讨的刻画,而最后也能够回扣事件,点明自己长大的含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