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总盯着苯甲酸钠、山梨酸钾,酱油中更危险的是“氯丙醇”

 美食春秋 2024-03-22 发布于广西
“氯丙醇”一般指“丙三醇上羟基”被氯原子取代1~2个所构成一系列“同分异构体”的总称。氯丙醇类化合物密度均大于1,沸点高于100℃,常温下为液体,一般溶于水、乙醇、乙醚。
“氯丙醇”为一类剧毒物质,具有致癌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神经毒性,它不是食品添加剂,但却会出现在食品中,因为它是“酸水解植物蛋白”的副产物。
“酸水解植物蛋白”是植物性蛋白质在酸的催化作用下,水解后的产物,其成分主要是氨基酸,作为一种食品鲜味剂,广泛用于各种调味品。
如酱油、醋等液体调味品,虾酱、蟹酱、辣椒酱、蚝油等半固体调味品,还有鸡精、味精等粉状调味料。此外,在香肠、休闲小零食中均有添加使用。
研究表明,传统方法生产天然酿造酱油中并没有发现“氯丙醇”,配制酱油等调味品之所以被检出有“氯丙醇”,是因为使用了不合卫生条件生产的“酸水解植物蛋白液”。
1999年,英国对本国市场中抽取的40种酱油产品,进行“氯丙醇”含量检测,其中32%的产品被测出含有较高的“氯丙醇”。
2000年,WHO/FAO食品添加剂与污染物法典委员会(CCFAC),正式要求将“氯丙醇”安全问题列入议程。
2000年8月,英国又分别抽取伦敦、利兹、曼彻斯特及剑桥四个城市零售商店的100种产品进行“氯丙醇”检测,其中67种为酱油,其余33种为相关制品,如蚝油等调味料。
这次抽检“氯丙醇”超标(高于0.05 mg/kg) 的有22个产品,分别来自中国内陆、香港、泰国、台湾、新加坡等地。“氯丙醇”含量最高的3个产品分别达到93.1mg/kg、79.9mg/kg和48.4mg/kg。
2001年6月20日,英国食品标准局(简称FSA)限令销售商将上述问题产品从货架上撤下,并规劝消费者停止食用这些产品。
其实,“氯丙醇”并不是新发现的化合物。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发现“氯丙醇”能够使精子减少和精子活性减低,引起睾丸和附睾重量的下降,使男性生殖能力减弱。
因此,“氯丙醇”不仅具有致癌性,而且具有生殖系统毒性。此外,后来还研究发现,“氯丙醇”还会抑制肝脏、肾脏的代谢功能,引起肝肾功能持久性损伤。
食品安全靠自已,真正的危险往往在配料表之外。盆友们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在选择调味品时,一定要关注产品标签,尽量选择天然、古法酿造的酱油、醋、蚝油等调味品,不要购买配制酱油以及标识不清的杂牌调味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