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论语》共读第3次:有一群人,请看看她们的花期!

 新用户32637V7d 2024-03-22 发布于北京

又到了北京的花期,我们健身群的姐妹们又开始赏花了。

每年都有花,但看花的人已告别过去。

以前,我们也看花,但我们真的就是在看花。

花是四季的过客,我们也都曾是彼此的过客,在我们没有真正靠近彼此的内心时。

她爱笑,她也爱笑,她没有烦恼,她是富贵闲人,她衣食无忧,她是上帝的宠儿。

这都是别人眼中的浅浅的我们,浅浅的,很美丽。

现在呢,我们除了看花,还有一些不同。

从前看花的人,有烦恼,但都在心里。

后来,我们来读书了,心里话每次咕咚咕咚往外冒出,收都收不住,拦也没法拦。

渐渐地,这每周一次的读书会,开始像是一个驿站,每个人都想来这里,或者说,来这里的人,都想卸下一些东西。

可是,走出咖啡馆,这些东西就又背在身上了。

常常,半天的时间不够,中午散场后,线上还有下半场。

有一段时间,我常常怀疑,大家真的需要《论语》吗?

大家需要的只是一个茶话会啊。

或者 大家更需要一个心理咨询师。

而我,我只想跟大家一起读书,因为你们想知道的,困惑的,都在书里写着呢。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见面?

感谢我的不怀疑,我相信,关于生活的答案,在生活之外。

关于当下问题的的答案,在从前。

关于如何过好这一生,我们必须寻求更高指引。

昨天去颐和园,亮亮跟我说,她最近在看《曾国藩家书》,她说写得特别好。

亮亮是一个喜爱读书,也可以通过读书实现自我转变和超越的人,她的特点是每次读书会结束后,都会自己去找很多书看,在听大家分享的时候,她总在不停地记,这是向内学习的特质。

上周二茶歇时间,牡丹姐姐过来跟我说"她觉得自己的正能量又回来了。"

她说因为读书会,让她不再纠结,不再纠结自己的付出和善念是否能得到世界同等的回应。

牡丹姐姐第一次来,自我介绍环节就哭了,之后的每一次共读,她除非有特殊情况,基本都没拉下,她每次要穿越半座北京城来参加读书。

她有很多的事情要倾诉,我的感觉是:她的心很累,不得不付出,却总是在付出,为弟弟,为亲戚,有看不惯的人和事,却又避无可避。她需要的是一场被看见,需要的是尊重与平等,她代表了很多平凡又不屈的人,想要呈现内心英雄主义的愿望。

所以,《论语》对她来说,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肯定,她终于在一次又一次的共读中,印证了自己精神的高贵,原来每个人想要世界给予的东西,最终只能自己去获取。

牡丹姐姐是董宇辉的铁粉,她说董老师总说出很多她心里的话。

语言是可以实现救赎的。

小朱同学说她报了一个很贵的课程,作为公园健身时总被教练点名"话太多"的同学,当她自己说自己是内心很冷的大寒体质时,我一开始是不信的,现在我信了,让我信的是她走的转变之路。

开始读书时,她话很多,一个人能说半小时以上,收都收不住。

突然间,她就开始了"凡事不利 反求诸己"的讲话方式,2024年的第一次共读,她就开始了"认命 认老公 认孩子"的痛快淋漓,这已经让我刮目相看。

而小朱让我对《论语》再次有信心的原因在于,她的一切挣扎,努力,寻求改变,最根本的是来自于她的孝心,和她的爱意。

这边是孔子关于人性的起点“仁”,它实实在在,真实不虚。

生活中,有两件事让她痛苦,跟老母亲的关系,对孩子未来的担忧,这两种担忧大概覆盖了整个当下心理学80%的课题。

有的人在痛苦中沉沦,但有一种力量,让你没法沉沦,那就是良心。

想要停止对母亲的怨恨,想要跟孩子有更亲密的关系,是存在这样的希望,打败了封闭的小我。

她去上课了,课程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决定要去上课了,要告别过去,走一条新路。

那些发生在2024年之前的茶话会式共读,只是一个前奏曲。

小朱说她现在不敢跟我乱说话,我想大概是因为她从此走进了经典,而又把我当作了通往经典的管道。

一个开始对自己的人生严肃对待的人,一定会敬畏经典。

这个结论,我在多多身上也看到了。

多多是论语共读启动的关键人物,在我为数不多的邀请人里面,她不但要加入,还给我们提供场地,她爱美,也爱智慧,她在家里会供奉三圣像,她读书非常认真,她的文具很多,每次都带一把笔来,虽然自己只用一支笔,但也写了不少。

我似乎觉得,她对我也不像朋友,我感觉到她对我的某种"感谢和尊重"的意味,这让我相信她对于"人生诸多问题都要求一个答案"的坚定。

我喜欢跟大家打成一片,但渐渐地发现,我也要接受我身上需要呈现的庄重的一面,这是面对经典指引下的生命课题,我们都要全力以赴,认真且执着,坚定且勇敢,走下去。

这是我的成长,我也在越长越大,开始认命(不断清晰),然后任命(不断坚定),然后有使命在身,只进不退。

向北是对经典满怀敬畏的典范,她会逐字逐句来读,一个字也不放过, 每次的领读准备,都足以写成半本书,我们新上任的章大学士应该充分体验到了这一点。

她每次的领读都带着温故知新的庞大体系,一探究竟,一说到底,从书中来,到生活中去,给她一个小时读一句,大概时间也是有些紧巴巴的。

谁会需要一本《论语》呢?

在共读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每当我对此有怀疑的时候,我大概就会去找向北聊天,我常常会怀疑,她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跳出家长里短,去俯下身来,听听大道?我的那一点点必须紧紧拥抱的对大道的相信,需要向北这样同样知道"经典为何物"的同伴加以勉励,她就会告诉我:没错,大家都是需要经典的。

刘樱一直就像是樱花一样的存在,美好,单纯,龚老师说,她一看就是被幸福养大的孩子,所以,如果说有一种本自具足,那就是从家里走出来的本自具足的爱。

龚老师来了之后,我们的氛围活跃起来了,流程也清晰了,队伍也越来越大了。

龚老师说,我就想帮助别人,我从前走过的路,我现在回头看,要是早些有人告诉我就好了。

所以我现在知道的,明白的,我都希望别人早些明白,强迫她明白也行,说我霸道也可以。

这话很打动我。

有时候,大家也许会怀念曾经那种漫无目的,没有主持人,没有任何干预的"拉闸放水"的倾诉会。

是啊,那就像是我们野蛮生长的阶段,质朴,真实,甚至无忧无虑。

但即使是在看似无忧无虑的生长阶段,也依然有人暗自构建了自己的花园,有的人却依旧要像从前那般,卸下了又背上,停在旧时旧地,终难免孤独。

有人问我,可不可以我们就这样三五成群,不增不减,一直到老?

我说看看四季流转吧,生命是不息的。

我们也是。

是时候,我们要一起奔赴远方。

那,你的远方是怎样的?

多思问过我这样的问题。

我说,我没想过,但就是觉得,我们应该有远方。

大家喜欢听我的分享,我想,我说的不就是我们共同的远方。

远方是一种出走,也是一种回归。

那里有一个个大写的我们,无惧又饱含创造力的我们。

为自己,为他人,为这趟生命旅程,不辜负。

我是讲述者,你们,是成就者。

桃花开了,杏花开,杏花开了,牡丹开,世界花团锦簇,万象更新。

像极了她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