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国画的基本要求】文/ 任梦华

 画画的淮滨人 2024-03-22 发布于北京

【学国画的基本要求】

文/ 任梦华

初学者的第一次国画课,我会把这四组八字列出来:浓淡、聚散、大小、快慢。我常开玩笑说:这八个字可以为入门理解和练习笔墨的方向,也是我给你们打分的点,四组每一组是20分,其他20分加起来共100分。

【仙人引渡图】伴月屋

浓淡,我指的是画中至少能有浓墨与淡墨的变化,还要更进一步表现出墨中的焦、浓、重、淡、清等配合变化。也可以参考近现代画家黄宾虹提出的“五笔七墨法”,可进一步去了解“浓”“淡”“泼”“破”“渍”“焦”“宿”七种墨法,这里不再单一阐述。浓与淡还可以从空间的实与虚去理解,也可以从视觉的近与远去理解。有的画家喜欢整张画面用浓墨,像黄宾虹先生有一段时间作画整张画面就通黑,有的人则是通篇淡墨来表现,大多数画家是以浓淡重轻等配合运用,往往把近景画得墨浓而实,远景墨淡而虚。如果把浓墨位置说成画面主要部分大有不妥,但一个优秀画家一定会把最浓墨之处慎重考虑再考虑,使浓墨处起到“画龙点睛”之笔,可见浓墨在画面中的重要性,也许古人所说的“惜墨如金”,我想不是古人不舍得用墨,而是考虑要把浓墨用到画面何处的原因吧。我推荐一位近现代大画家任伯年,墨处在他的作品里显得尤为精妙,尤其是浓墨处布局巧夺天工!

清 任伯年金鱼水草》

大小,可以含有粗细、长短。画中的枝、叶、藤尽量体现出大小、粗细、长短、曲直等变化,实际上大与小和主与辅理念紧密相连。多数画家在表现主线时强调线粗,画叶子强调是主叶大,从墨色来看“大”处墨色重而浓,从视觉角度“大”处近大远而小,在人物画中主角人物往往偏大,如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撵图》《历代帝王图》,主角很容易看出来。画山水时主要的山体往往也是“大”的表现,如北宋画家范宽《溪山行旅图》、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都是这样的手法。

《步辇图》阎立本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 · 范宽《溪山行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聚散,可含有疏与密、紧与松、放与收、多与少的关系,是画面布局的重要部分。画中的叶与叶、花与花、果与果、线与线等位置,在作画之前需“胸有成竹”,晓知“攒三聚五”之理。清代名家邓石如在《论书》中称:“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通过这些话可以进一步去理解疏密布局关系,结合以上所说,如画叶子可用“攒三聚五”之法,两两三三或三三五五布局,画五片子一般会画三片紧密挨一起,另两片远距疏散,如果画九片叶子,可六片画聚在一起,另三片可相聚。画藤蔓也是如此,画面上方可画粗多而紧密缠绕,下方细少疏而松散,也可上下位置交换布局,叶子、花果、山水、人物等可同此法。

快慢,简单理解用笔的速度要有快慢,快慢是多数初学者不注意,难于掌握的。在大自然中一颗树或藤蔓从生根发芽,从新枝成老干,老干又发新枝,新枝又出小枝……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老枝更老,新枝又绿了江南岸,无不展现出,时间是伟大的造物者,她是在大地上不停点染的书画家。我常对学生说,枝与枝、枝与叶、花与果,画它们时要强调用笔有快慢,画老枝时用笔要慢些,画新枝相比之下用笔略快点,画叶子藤条也是如此。“老干新枝”这不仅是现实中大自然的规律也是画中自然的体现,时间与空间在绘画中通过笔墨一次瞬间长久的定格展现,我想是画者给予时间的一种自然美的再现。

我才疏学浅,总结浓淡、聚散、大小、快慢四组八字,以此“打分”显得死板,只能给予老年大学初学者一个参考。枝与花、叶与果、山与河、快与慢、长与短……在不均的对比中,画者是她们和谐相融的连接者,那些和谐共生的景色,也许是大自然中的小桥流水、烟雨人家、山重水复、大浪淘沙……

【山居春游图】局部 伴月屋藏

【鹡鸰山石图】伴月屋藏

宋  李唐  万壑松风图  绢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