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建坤: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行为逻辑 2024-03-22 发布于天津

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3328

写作目的:帮助更多的人提升智慧

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大家觉得这句话很玄妙,很有哲理。人们以为认清了自己,就能认识天地,认识众生。

真的是这样吗?

试问:有几个人真的做到了这一点?

今天跟七吃饭的时候,他说咱们一起吃鸭爪吧,你一个,我一个。

当我用筷子夹起鸭爪的时候,我竟分不清这到底是鸡爪还是鸭爪。

他还说:我会变得很厉害的。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一代宗师里面,宫二小姐对叶问说对话: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见过自己,也算见过天地,可惜见不到众生。

我看着手里的鸭爪,心里想:这不就是众生吗?

我恍然间明白了:

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根本就不是见众生,而是见自己。

你喜欢一个人,是你真的喜欢这个人吗?

不是,你喜欢的是自己。

这个人是你内心的投射。

你觉得一只小狗可爱,真的是这只小狗可爱吗?

可爱的是你自己。

这也是你内心的投射。

我们见到的芸芸众生,我们所产生的所有情感,其实只是你自己对自己的情感。

在这个世界上,你见到的每一个人,你遇到的每一个动物,你看见的每一株花花草草,包括你觉得那个看似没有生命的石头,其实都是你自己,这些具有你自己的一部分特性。

人并不是见了自己才能够见到天地,见到众生。

而是反过来的,也许你认为,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是由小及大,由内而外。

并不是这样,因为自己不见得小,众生也不见得是大,自己不见得是内,天地、众生也不见得是外。

因为你与天地、众生本来就是一体的。

见天地、见众生,其实就是为了寻求本我,那个真正的自己。

众生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让你认识你自己。

玄妙只在颠倒间!

我以前在一篇文章中提到:

你自己眼中的你,也许不是真的自己;别人眼中的你,也许也不是真的自己;但是你眼中的别人,一定是真的自己。

所以,见众生,见天地,终归是为了见自己。

众生就是你,你就是众生;天地就是你,你就是天地。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我们这一生,为而又为,到底是为了什么?

金钱、名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图什么?

其中重要的并不是你获得金钱、名利的状态,而是在获得与得到的过程中,你照见的是怎样的自己。

这种得到与失去过程中的照见,是你见到自己的过程,这一点才是弥足珍贵的。

最后再说,何为见天地?

观一露而知朝阳光华,察一叶而知秋霜露暑。

为什么?

万物一体,宇宙全息。

天地法则对应到我们每个人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都是要照见那个真实的自己。

无论你是“借假修真”还是“游戏人间”亦或者是“孤独于NPC的世界”。

请你一定要知道一点:保持内心清静是找寻到真正自己的关键因素。

我们也要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观日月如初见,听众声如初闻,触诸物如新知,感全身如新愈。

因为你在探索生命,你在寻找那个完整而真实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