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徜徉打箍井街

 昵称58395974 2024-03-23 发布于安徽

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    程鸣

2022年8月10日,是雷打不动的每月主题党日活动日。我乘坐公交车到万年桥北端歙州广场公交停靠点,7点45分到站下车,离集体活动时间开始尚有一个半小时。
我要到浙大附院二院分院(歙县人民医院)取9日上午所做体检的报告。此时,骄阳已渐趋当顶了,遂请同事吴学江先生骑电动自行车带我去取。取回报告,我们直接取道直行至小北街口,将车停放在农商行分理处门口的停车处。

图片

我们生活工作的徽州古城是一本丰厚而宽广的巨著鸿篇,尽管我们几乎天天翻阅它,但百读不厌,千读不烦,每翻阅一遍,总会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新的体悟。这里的每一条街,每一条巷,每一幢建筑,每一条青石板路,都蕴藏着厚重的历史、精深的文化、神奇的故事。

图片

我们自小北街步行一段,拐进徽园,一路领略了徽园那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风采,穿过徽园,来到了中和街和打箍井街交汇处的举世闻名的许国石坊前,缅怀着家乡先贤许国的丰功伟绩,聆听到了历史车轮滚过的回声。
此时,一位年轻导游正给一个旅游团队的游客讲解着许国的故事。时间虽然是上午8点半左右,不过今年这初秋的阳光还是如同盛夏的烈日一般,很是猛烈。尽管头顶骄阳暴晒,但是这个团队的游客兴高采烈,听得很尽兴,时不时还向美女导游发问着。这位导游素质很不错,讲解得比较详细,回答得恰到好处,和言细语,让人如沐春风

图片

距离活动集合时间,还有四十五分钟,学江先生提议到打箍井街走走,我答曰好。于是,我们信步穿过许国石坊,向南走了几步,就到了打箍井街。

图片

    徽州古城街巷众多,纵横交错,街街相连,巷巷相通,除中和街这条正街外,尚有大北街、小北街、斗山街、府前街、府学街、打箍井街、十字街、剪刀街、新南街、上路街、濠城街、北关街、玉屏街、渔梁街……茶巷、马巷、井巷、官巷、机巷、观巷、中山巷、童子巷、当铺巷、镇抚巷、尉司巷、双凤巷、老虎巷、千税巷、牛水巷、九世巷、九管巷、斗富巷、乐音巷、程家巷、朱家巷、潘家巷、帅家巷、姚家巷、童家巷、翟家巷、峻家巷、曹家巷、韩家巷、毕家巷、黄家巷、胡家巷、巴家巷、乐善巷、巨富巷、儒学巷、三街巷、一眼井巷、八眼井巷、品泉里巷、韩明观巷……很有名气的古街巷。

打箍井街,顾名思义,是以打箍井得名的,石箍古井,井圈凿箍,实乃世间罕见。

图片

打箍井街是一条跟徽州古城相约共同诞生的老街。老街,老街,大致追溯到初建时的辰光,时间是很久远的。就街景而言,则代代相承,日新月异。我们今日所见的打箍古街,跟这徽州古城另一条名头很响的斗山街相较,则有不少是新建的民居建筑,然而,这古街的肌理与格局却丝毫没有改变,历史韵味仍在,还是稀如珍宝般的“古建筑”。

图片

打箍井街,这是一条氤氲着馥郁的人间烟火气息的街巷,世代生活于徽州的居民尚在这里进进出出,他们在这里生活着、工作着。这里有地地道道的徽州风味小吃店、徽州风味土菜馆,还有几家理发店和旅游伴手礼店,亦有三两家客栈民宿,等等。

图片

这打箍井街头有家小吃店,专做徽州豆黄馃卖,这豆黄馃香味扑鼻,令人垂涎欲滴,我不得不先说它一说。
这徽州豆黄馃是集香、黄、酥、脆为一体而味美可口、香味独特、口感绝佳的珍馐食品。因为烫豆黄馃时,习惯在上面压了一块洁净的圆形青石,以使之受热均匀,油料及香味弥漫整个馃,有人又称它为“石头馃”。

图片

这徽州豆黄馃有一个故事。相传,一次,乾隆皇帝南巡到了徽州府城,走到街上,看见一老翁馃摊点前的平底锅内,许多乌黑发亮的圆石头压在一个个金黄的豆黄馃上,锅里的油滴发出“嗤嗤嗤”的响声,金黄的豆黄馃冒着袅袅的热气,散发着诱人的馃香,刹那间馋虫上涌,食欲大开,于是随手买了一个馃,当场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他吃完觉得唇齿生香,芳香四溢,回味无穷,还未尽兴,嘴里情不自禁地连声赞叹道:“好吃,好吃!”卖馃的老翁听见客人连声叫好,觉得这是在夸自己的做馃手艺好,心中亦是乐开了花,无比开心,于是从锅里抄起一个放有鲜嫩韭菜头还在“嗤嗤嗤”作响的馃双手捧起,送到乾隆皇帝面前说:“客官,这个馃送给您,不要钱。”这乾隆皇帝也毫不推辞,接过老翁递过来的馃,左手传到右手,右手传到左手,稍微冷却了一会,立即往嘴里送去,吃罢,心情大好,也是高兴无比,临离开摊位前,从自己口袋里掏一枚福字小印,送给老翁说:“老人家,您以后如有难处,就拿着它去找官府。”后来,有一天,当地一名恶少来到老翁摊点前,吃了几个金黄的豆黄馃,却不付给老翁一文钱。老翁气愤不过,与他理论,他还寻衅滋事,飞起一脚,踢翻了老翁烫馃的烤锅,因用力过猛,砸碎的锅片飞起来,击伤了他自己的左眼,眼睛流出了鲜血。这一下,恶少更是耍起了无赖,就抓住老翁到官府去评理。到了官府大堂上,知府询问了情况,恶少强词夺理,死搅蛮缠,老翁有理说不出,但急中生智,忙从自己贴身衣袋里将那枚福字小印掏出来呈给知府。知府见福字小印刻有“乾隆御制”四字,马上喝令退堂,然后向老翁仔细询问了福字小印的来历,老翁一一作了陈说。知府知晓了整个情况,忙又升堂,判令恶少赔偿老翁的损失,向老翁赔礼道歉,并责打恶少二十大棍。这消息传开后,老翁的重新开张的馃摊前人头攒动,生意更加红火,一度独占鳌头,而这徽州豆黄馃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了。
而今,打箍井街这家小店的那个豆黄馃,还是传统纯手工制作,馃皮稀薄,馅料充足,味道纯正,喷香馋人。
我对饮食向来不很讲究,但是每次走到那里,我都会不由自主地买上一个豆黄馃,解解嘴馋。

图片

这次路过此店,很想“重蹈覆辙”,但是因为前段时间胃炎发作,刚好昨日体检时医生叮嘱这两天只能吃些流食,不要吃生、冷、辣、硬的食品,我只得忍痛割爱,将满嘴的口水往肚里吞,让那馋虫在肚里暗自抗议去,因为我不能满足今日一时口腹之欲,逞此时一时之快,而伤害了身体。今天不吃这一个豆黄馃,是为了今后多吃一些豆黄馃。我心里想着。
这打箍井街上的理发店也很不错,理发师傅为人和气,待人有礼,手艺非常棒,绝对是手工精剪、精理,不搞什么花花色色的噱头,经过这里师傅的一番打理,人都显得精气神十足。在理发时,师傅们还跟顾客们聊聊徽州古城的历史掌故、趣闻轶事。可以说,在这里理发,不仅仅是理发,而且也是在享受愉悦:听故事、听说书……十五年前,我曾是这条古街理发店的常客,住到屯溪之后,我很少光顾这里的理发店。不过,两三年前,没有疫情时,工作之余,我还曾数次陪我的同事吴学江先生、洪明晓先生等来这里理过发。

图片

信步彳亍,倏忽间,看到一家名叫“徽州井观”的客栈门口挂着“今日有房,来薛鳖”的小牌牌。我倍觉亲切,这“薛鳖啥意思?”就是我们歙县地地道道的正宗土话:唠家常,聊闲天
这“徽州井观”客栈是一座典型的徽州民宅,里面有天井、中堂、东西厢房和阁楼。客栈靠东的马头墙上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道:“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旧时风月静,江湖到此停。”嘿嘿,有点意思!
打箍井街不仅是一条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古街,而且是一条富有文化气息的历史古街。
小街街口,有处“四宝堂”,这“四宝堂”又称“汪宅”,是一座以“文房四宝”中首屈一指的歙砚为代表的主题博物馆。展馆里展示了“文房四宝”的起源、发展,及笔墨纸砚的制作工艺流程,还结合新媒体技术进行播放,给游客带来绝无仅有的笔墨纸砚绘画体验。

图片

这打箍井街有一座纪念馆里,藏着“山水画一代宗师”。即使对书画美术不感兴趣的人,走进这座纪念馆里看看,也会觉得不虚此行。
这座纪念馆,就是由位于打箍井旁的原来方士载(系黄山学院前身徽州师专党委书记方前先生之父亲)先生的住宅辟作的“黄宾虹纪念馆”。
“黄宾虹纪念馆”是1987年5月创建而在同年10月正式开放的地方性综合博物馆,原址在距离古城不远处的歙县郑村镇潭渡村黄宾虹故居内。那里至今还保留着黄宾虹当年生活的房屋及生活的情景。上个月,我曾邀请吴学江先生与我一道前往谒访过。

图片

黄宾虹(1865—1955),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今歙县郑村镇潭渡村人,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诗、书、画、印皆精,山水尤绝,被誉为“山水画一代宗师”。黄宾虹与白蕉、高二适、李志敏被人并称为“20世纪文人书法四大家”。1876年,黄宾虹从浙江金华回到徽州歙县应童子试。自此,在潭渡村前后生活了约30年时间。黄宾虹肄业于浙江金华丽正书院,从师郑珊学山水,从师陈崇光学花鸟。1886年,任两淮盐运使署录事。1895年,在上海结识谭嗣同,1906年,在安徽歙县新安中学堂教国文,组织黄社反清被告发。1907年,逃亡上海,先后任职于神州国光社、商务印书馆、有正书局、《上海时报》社,参加编辑《神州国光集》《历代名家书画集》等,主编《艺观》双月刊,编辑《国画月刊》,任暨南大学中国画研究会导师,昌明艺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上海美术专科学教授。1937年,举家迁至北平。1948年秋,应杭州国立西湖艺专之聘,南下任教。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协华东分会副主席、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授、美术研究所所长、全国第二届政协委员。1955年,九十寿辰时,获华东行政委员会颁发的奖状,被称为“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同年3月25日,病逝于浙江杭州。

图片

现在,河北省唐山籍的徐本全先生正在黄山市筹备拍摄《人民画家黄宾虹》48集电视剧。
潭渡村黄宾虹故居建于清代中晚期,正屋为三开间楼屋,前有底廊和小天井,黄宾虹自题为“宾虹草堂”和“虹庐”。左廊通“冰上飞鸿馆”。屋前为小院。出左院门,为“玉森斋”,是一座三开间平房。前院有假山石块,名“石芝”。黄宾虹常在画上题“写于石芝室”或“石芝阁”,即指此处。

图片

2012年,“黄宾虹纪念馆”被搬迁到这徽州古城打箍井街的“方士载古民居”新馆里。
目前,这纪念馆内现有藏品50件/套、珍贵文物1件/套,共设三个展厅:一展厅为“黄宾虹艺术生平展”,全面展示了黄宾虹一生的艺术经历及爱国主义情操,其展品有展板、实物、历史照片和电子播放等。二展厅是黄宾虹作品展厅,展出了黄宾虹各时期的书画作品。三展厅则是临时展厅,每季度有不同形式的展览。其内容大都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书画、摄影展。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新安书画的魅力和精髓。疫情之前,这里每天都有人来参访,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乃至上千人。

图片

“黄宾虹纪念馆”是徽派建筑风格的百年古宅,原系明万历大学士许国“阁老府””的部分遗构。在这里,可欣赏到精美绝伦、原汁原味的徽州木雕、石雕和砖雕的“三绝”风采。当然,这里也不乏“粉墙黛瓦马头墙”的神奇魅力。

图片

参看了“黄宾虹纪念馆”,我们移步“曹氏二宅”,这是一座清末民初徽派民居代表性建筑,2004年,“曹氏二宅”被确定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曹氏二宅”是徽派宅院的经典之作,民国富商曹霆声民国十年所建,坐西朝东,二宅壁联。南宅二进三开间,面阔10.7米,进深12.9米,占地面积约138平方米。前有小院,下堂有厢房,天井两侧有廊,雕花屏门装隔。上堂为统间,有楼,砖、木、石雕精美。北宅二进三开间,面阔10.7米,进深13.2米,占地面积约136平方米。上下堂都有厢房,其木雕质量档次稍逊于南宅。

图片

“曹氏二宅”,还能看到由于时代变迁而徽派建筑规制的演变。时代的列车已经行进到了清末民初,徽州人的生存地理环境已经慢慢开始改变,“男人闯天下,女人守家业”的传统家庭模式已经渐向式微,防盗、防贼、防坏人的封闭式建筑规制已经开始有了少许变化,走向宜居,封了天井,开了明窗,舍了木制,改了砖瓦。但是,这座清末民初徽州民居建筑仍然执着于传统,依旧是“粉墙黛瓦马头墙”风格。
“曹氏二宅”建筑面积994平方米,工艺精湛,保存完好,这里有与黄宾虹纪念馆一般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完美沿袭了徽派三雕刻艺术,真实保存了徽州文化的历史信息,对研究徽州地理、人文、建筑等具有很高的价值。
“曹氏二宅”内辟有占地约280平方米的“中国歙县徽班纪念馆”,犹如咱们徽州人坐在自家院子里听着人们讲述先祖的故事。目前“中国歙县徽班纪念馆”内现有藏品157件/套。疫情前,旅游旺季时,每天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

图片

历史上的“徽班”,原本是富裕的徽商蓄养的家庭戏班,除自娱戏乐之外,徽戏徽剧还是搭建在徽商与官府之间的沟通和交往的一种桥梁。徽商利用徽班,以期收到“官商结合、以官庇商”之效果。于是,就有了“四大徽班进京”的历史传说……

    在咱们徽州歙县,一提到到曹氏家族,人们脑海里立马就会想到“四世一品”的雄村曹氏,特别是“父子宰相”曹文埴和曹振镛可以说,他们是当时的巅峰人物——父子同朝为官长达六年之久相传曹振镛宦海生涯中最风光的一件事就是嘉庆年间,皇帝塞外巡视,委托他代理朝政三个月,成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代理皇帝”。徽州歙县本地曾非常自豪地夸耀雄村曹氏家族:“宰相朝朝有,代君世间无!”

   “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镛曾历经清代乾隆到道光三朝,在朝为官七十多年,或曾对徽班进京与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这打箍井街的“曹氏二宅”家族却不是清代“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镛家族之苗裔。供职于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歙县博物馆)的王红春博士在微信群里告诉我:“曹氏二宅”是(今雄村镇)航埠头曹霆声曹老六的房子,圆园小筑主人。“二宅”指的是两套房子,等于是联排别墅。20年代为娶妻子黄氏而建。西街大院一部分是他堂弟曹老七曹见秋30年代建的立安别墅。(这)航埠头曹氏是宋代书香门第叶酉曹氏,元代紫阳书院山长曹泾后人。

2013年,安徽省戏剧家协会认为歙县在保护和传承徽剧工作中具有标本意义,命名并授予歙县“徽剧(徽班)之乡”的荣誉称号。为了传承、发扬、利用徽剧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填补安徽省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县政府决定投资建设“中国歙县徽班纪念馆”。2014年12月30日,“中国歙县徽班纪念馆”于是在这打箍井街“曹氏二宅”正式开馆。

图片

现在的“中国歙县徽班纪念馆”按文字、照片及实物展示、视频播放、雕塑等功能,对“曹氏二宅”南宅、北宅、前院约500平方米的平、立面进行了布展,不仅用文字介绍了徽剧的历史起源、徽班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四大徽班进京的辉煌历程,而且还展出了丰富多彩的戏服和道具脸谱等实物,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了徽剧的历史、徽剧的魅力,讲述着清代乾隆末年“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先后进京”的故事。
“中国歙县徽班纪念馆”内照壁上那幅由清代画师沈容圃作的工笔画《同光十三绝》,真实再现了清同治、光绪年间徽班进京后扬名的十三位徽剧演员当年的艺术风采。

图片

打箍井街西侧更有一座气势恢宏、规模巨大的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歙县博物馆)。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歙县博物馆)是2021年9月12日正式开放的一座以徽文化、徽州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超1.16万平方米,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内设藏品库区、陈列展区、技术管理区、文物研究区和观众服务设施等。其中,展陈面积达4000平方米,展出物件1530件,分“天下徽州”、“遥忆徽州”“寻根徽州”“秋兴徽州”“梦里徽州”五大板块。它是我们社会大众寓教于乐、文博鉴赏、研学修学、创意创新的大舞台,是徽州古城的新地标和旅游新名片。

图片

一条打箍井街,蕴藏着黄宾虹纪念馆、徽剧纪念馆、徽州历史博物馆这三个文化场馆,使一条小小的打箍井街无形中增添了历史气息,丰富了打箍井街的文化内涵。
漫步在打箍井街青石板小道上,我暗自庆幸她还没过分商业化,这里居住的大多是原住民,他们在这里悠哉悠哉地过着闲适而恬静的日子,徽州文化气脉依旧醇正馥郁。在这打箍井街上,可以满足于我们的口腹之欲,可以聆听到历史的回响,可以享受到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审美愉悦,可以提升我们对徽州文化的认知及自豪感……
徜徉于这古老而不失繁华、宁静又不失热闹的打箍井街,流连于这数辈先人走过的青石板古道,吹拂着无数先人曾经吹拂的巷道清风,我醉了……

图片

                    2022年8月10日 

草于阳光之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