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沧史话(七十三)海沧地名考:地名的演变

 矦文摘 2024-03-23 发布于福建

文章来源:圭海四记(ID:Amoynotes)

本栏目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属原作者



从同安县到厦门市,从安仁、仁德里到集美区,从三都到海沧区,反映在地名上的“喧宾夺主”现象在厦门,乃至全国都屡见不鲜。局部地区在发展方面的后来居上,使得区划行政中心发生转移,从而引发区域地名的改变,既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循环,又是沧海桑田、历史变迁的自然与人文规律,我们应该以一种泰然的姿态看待这种现象,以免带入历史情绪引发错误的想象和判断。


图片

▲新垵村图说,图来自网路

历史上,乡村往往以血缘、神缘或某种共同目的为纽带形成聚落,各聚落内随着子孙繁衍或士农工商等要素的发展还会形成彼此略有区隔的小角头,这些小角头或小聚落之间的空隙是百姓从事农耕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一般不会被房屋侵占,聚落有地名,其内部的各角头也有各自约定俗成的名称。当角头一飞冲天后来居上,那么这个聚落可能会被冠以角头之名,从而改变了该聚落一脉相承的历史而不为外界所熟知,这种现象便是本文所说的自然传承下的“喧宾夺主”。

图片
图片
▽沙坂两头的欢喜冤家



在角美,有一个擅长宋江阵的村子叫作沙坂,沙坂陈氏据说源自另一个也叫作沙坂的地方,只是这个地方的,其地名已褪去沙坂的任何印记,而改以“后井”之名。

后井村,人们习惯上也爱称之为“四社周”,以其所辖衙里、后井、内坑和石甲头四社皆为周姓的缘故。周姓也是海沧地区赫赫有名的海上宗族,上岸能舞枪弄棒、提笔治垱,下海可乘风破浪、远渡重洋,十分了得。而与之相邻的另一村子“锦里村”,文武科举甲三都,民风之彪悍堪称当地一绝。正是这两个旗鼓相当的海沧望族,千百年来除了开基祖之间有姻亲关系外,子孙后代结为世仇,彼此之间不相往来,究其原因,盖因埭田之争引发的敌对关系。

尽管如此,后井和锦里却都源自同一个地名:沙坂。

早在明代初期,锦里、后井先人到达海沧后,均居沙坂,后来林氏在沙坂西北靠陆地一侧形成聚落,因名为“坂尾”,而周姓则在东侧沿海不断扩展,从而形成四个角头。坂尾林氏自号“锦里”,后井周氏则名为“金沙”,二者在延续上各取沙坂一字,却不曾想沙坂就此慢慢丢失在历史尘烟之中。至于沙坂原有的陈氏、魏氏等,则各据一角头独木而支。

图片
图片
▽上瑶=瑶山=杨山



文圃山为漳泉界山,其主峰位于今龙池潘厝境内,山腰有当地名刹龙池岩。若问海沧各村,谁与之最近,相信很多人会指向青礁村,然而事实竟是被群山包围着的古楼村。

在古楼境内,有一处名为楼仔内的地方,据说是潘厝潘姓的一处聚居地,潘厝人和古楼人在过去常往来于岐山与文圃山主峰之间的谷地,地有府县之分,人无漳泉之别,是对这两个地方最好的诠释。

而来自古楼村上瑶社的杨氏,可能是贯彻这一关系的另一最好代表。

图片

▲坍塌的杨氏家庙

杨氏约于两宋之交入住上瑶社,到了第二世和第三世便出现了父子进士,其中杨柟做了青礁颜唐臣的女婿,其子杨志在外祖父颜唐臣的邀请下撰写了《慈济宫碑》。杨志进士及第后,于龙池岩侧兴建了“三贤堂”纪念曾在文圃山修行的谢、洪、石三人。

在史志中,杨柟和杨志在籍贯上,均被记为青礁杨山人,可见在他们所处的年代,杨氏所居被冠以杨氏之名。根据道光六年《上瑶杨氏重兴祠堂记》记载,杨氏从进入海沧起,便定居于上瑶,其子孙在数百年后的清代,还继承杨志遗志,在三贤堂旧址上重建了栖贤楼。由此可知,杨氏所居,由杨山变成上瑶,可能是因为宋代上瑶陶瓷业的发展而发生的转变,而上瑶也常被雅化为瑶山。

图片
图片
▽钟山=钟林尾=钟林李?



钟山,又名钟林尾,或称钟林李,相传蔡氏入住钟山前,当地已有钟、林、李三姓聚族而居,其中李姓居铁赤后(今地铁马青路站),林姓居林厝(今后埔角圣公庵附近),蔡姓居四芽,钟姓所居不明,可能是中社或上厝角,在历经战乱之后,钟、林二姓逐渐消失,其地渐渐由蔡氏继承而形成今日的样子。

图片

▲县志中的钟林美山

至于铁赤后,在清末仍然存在,其李氏可能与宁店李氏同宗,我们在宁店龙山宫重修碑记中尚可找到南洋铁赤后李氏的踪影,而其本乡李氏可能因瘟疫横行而消失于清末民初。在50年代初期,铁赤后仍有大厝数座,当时被军队征用作为住宿之所。直到海沧开发时,最后的大厝才被推倒,其房产所有人在当时已变更为蔡姓。

观乎钟山的演变,因钟林二姓所居,其地名在明嘉靖时仍为钟林社,随着铁赤后的独立化,钟林社因地形变成钟林尾,继而美化为钟林美,之后更因蔡姓一家独大而又美称为钟山。钟山地名的出现,在康熙年间,现存的水陆北宫碑记便有复界后重修宫殿时的“钟山蔡氏仝族”字样记载,可见那时的钟林李三族已然势弱了。

图片
图片
△史料的缺失,地名将被赋予更多的承载



在整理龙海下半县和角美镇各村社历史地名对照表时,遇到不小的麻烦。曾经出现在府县志中的地名要在今日的地图中找到答案实在困难,即使实地考察,所获仍是有限。若非本地人亲自考究,答案绝对是五花八门。如同安县志里的白崑阳保,白对应白礁,崑又是哪里?

图片

▲金山山宫

单凭文字对照以及县志中文圃支脉的记载,谁能把它与金山对应上,或许只能以姓氏和方位作简单推断,这是地名自然演变带给我们的困扰。而新垵则是另一案例,邱氏从山边洪迁移至新垵时,其地本名为郑墩,而邱氏所居角头可能是为了纪念先人来自曾厝垵而简单名以新垵,没想到邱氏人丁繁盛,后来居上,成了该地的代名词,这便是几度盛衰的最好诠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