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如郭嘉、法正、周瑜都活到六十岁,会有怎样的成就

 历史最美 2024-03-23 发布于重庆

如果这三人不死,地位都会非常高。以六十岁的寿命来算,郭嘉能活到太和三年(229),也就是孙权称帝那年,法正能活到建兴十三年(235),比诸葛亮晚死一年,周瑜能活到嘉禾三年(234),与村夫同归于尽。

这其中郭嘉比较特殊,郭嘉生前只是司空属官军师祭酒,因为曹操当时连丞相都不是,所以显得官职不显,于是有关他的后续发展必须靠推测。

郭嘉死后曹操对荀攸等人说他们都和自己是同辈人,唯独郭嘉最为年少,因此打算等天下平定了再把后事托付给郭嘉。从这里可以推测的信息是,如果郭嘉长寿,可能会作为曹丕的亲信来培养,之后再顺利过渡进入下一代核心班子。如果二人相处友好,那郭嘉的地位将不可限量。

郭嘉

司马懿在曹操手下只是主簿,成为太子中庶子获得曹丕信任后,先是进入尚书台,之后又以抚军大将军的身份成为顾命大臣之一。当然司马懿这种案例特殊了点,万一郭嘉和刘晔一样说什么都进不到曹丕父子耳朵里也是有可能的。

以后几任军师祭酒为参照对象,董昭在曹丕称帝后被任命为九卿,袁涣王朗在曹操时期就成了魏国九卿,杜袭惨了点,一直留在府里,官也没其他几位大,死后才追赠成了九卿。以郭嘉的资历和关系,如果继续留府必然会担任长史,那么在曹丕称帝后大概率会进尚书台,九卿或者尚书令基本是保底官职,而且郭嘉还能活到太和三年,接替王朗成为三公也是有可能的。

郭嘉是曹魏文职人员里较早获得食邑的人,并且户数不低,刘晔在太和元年(227)才追平郭嘉在建安九年(204)的食邑(三百户)。另外曹丕喜欢让文人领兵,如果郭嘉确实有军事才能,那他由文入武的概率也是不低的。

但即便如此,我也只能论证出郭嘉的官会当得很大,而他本人的重要性未必有那么高。曹丕所信任的两位尚书台官长桓阶和杜幾前途也很光明,但即使他俩都死在曹丕前面,对魏国也没造成多大损失。陈群吴质是曹丕时期的重要大臣,但他俩都不是很受曹叡重视,结果同样没影响朝廷运行。功劳大如司马懿,对曹魏也非必不可缺,所以郭嘉即使存活且受重用,对历史发展影响也有限。

郭嘉

法正论证起来最简单,因为他这里有个现成的参照物——李严。法正建安十九年(214)任蜀郡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转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李严建安十九年任犍为太守,章武二年(222)任尚书令,章武三年(223)为中都护。这里稍微解释一下,护军将军是中护军的高级形式,同理,也存在中都护的高级形式都护将军。

李严担任尚书令的背景是刘备夷陵战败后,将李严紧急召来永安宫任命的,中都护则是刘备死前托孤时将其作为诸葛亮的副手给予的任命。这样一比对很容易就能看出来,李严是作为法正的替代品接受托孤重任的,连官职和功能都高度相似。

如果我们假设法正存活的情况下刘备还是战败去世,并且接连失去了张飞刘巴黄权,那么接受托孤重任的必然是诸葛亮和法正,最多再带个李严一起玩。

法正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的命运也和法正息息相关,那就是孟达。法正孟达二人是同乡加好友,刘备入蜀时就是这俩人被派去迎接的,法正去世的同年孟达就投降了曹魏,这两件事之间很可能是存在因果关系的。孟达被刘封欺凌,内部靠山法正在这时去世,上庸地形又不易自保,于是干脆主动跟了曹魏。

如果法正不死,那么孟达主动投降曹魏的概率将会大大降低,东三郡估计也不会那么容易地落入曹魏手里。诸葛亮联络孟达时也让李严给孟达写过信,所以法正孟达和李严之间可能确实存在交情。

不过法正更好用的地方在于法家是扶风大族,法正少年时都在关中地区度过。无论是法正对关中的了解还是法家在当地的影响力,对于诸葛亮的北伐都必将是很大的助力,当然前提是他们二人能和平相处。不过法正就算再难相处,也比李严这个被老乡编顺口溜骂的人要强吧。

另外,法正寿命延长的另一个好处是,有了帮手协助的诸葛亮说不定也能活得更长,这好处就比较大了。

法正

至于周瑜就比较刺激了。因为吴国的名将个个短命,而周瑜资历老成名早战绩强,孙权称帝时吴国将领里排名前四的分别是陆逊、诸葛瑾、步骘、朱然,估计周瑜看到他们心里想的是:怎么会是这群弟弟?这时的周瑜在这群弟弟里面无疑会成为擎天柱活化石一般的存在,基本可以向后期的司马懿看齐了。

周瑜寿命延长带来的最大难题无疑是和刘备的相处。周瑜虽然把江陵南岸分给了刘备,但他坚决主张入蜀,而且和后来情况不同的是,没有得到北岸的刘备集团没有办法阻拦吴军入蜀。而一旦周瑜真的跑去入蜀,接下来的剧情就完全无法预料了。

但这里有个问题是,由于孙吴的体制特殊,无论周瑜资历再深功劳再大,他实际上都和其他将领只是同僚关系,就像陆逊两度担任大都督对抗强敌,到头来也只能依靠孙权给的权威来节度诸将而不能将其变为自己下属。周瑜本人的部曲只有四千余人,他想要入蜀必须得到孙权的鼎力支持才可能成功。

所以周瑜向孙权提出请孙瑜和自己一同入蜀。一来孙瑜是孙权的堂兄,自家人受信任,也当是监视自己,二来孙瑜实力较强,有万人以上的部曲,三来两人曾经合作过,肯定是相互了解并且配合得比较默契的。综上,周瑜的建议可谓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周瑜

从军事角度来分析入蜀成功性不能得出确定的结果,因为历史事件少有按部就班发生进行的,大都会出现点突发情况。刘备入蜀的情况已经告诉我们,拿下益州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好益州的内部矛盾,让其中一派倒向自己。虽然益州整体排外,但孙吴的体制对豪强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并且有甘宁袭肃李异这样先行一步的人当广告牌,老实说入蜀的成功概率并不低。

但问题在于孙权是否愿意支持周瑜。从历史上孙权的做法来看,周瑜还在紧锣密鼓组织入蜀的同时他就和鲁肃商量着把南郡割给刘备,后来也不太愿意单独入蜀,所以孙权对于拿下益州的决心自然是不如周瑜和刘备的。刘备入蜀时花了一年时间在蜀地广树恩德收买人心,而孙权这人有个特点是喜欢投资一些能够尽快得到好处的事,如果周瑜不能在短时间内让孙权看到收益,估计很难得到包括孙瑜支援在内的全套服务。

周瑜的目的是想锁死刘备的发展甚至是要囚禁刘备,而孙权却选择了相反的做法,自然很难在周瑜在世的情况下和平地把北岸让出。实际上周瑜去世前已经有些要拖着病体一意孤行的意思,就算胳膊一时拧不过大腿,后续孙刘因为荆州问题再次爆发冲突时,周瑜必然会成为急先锋。但如果刘备再次成功入蜀,出于连接领土的需要,江陵北岸实际上已经不可能再通过谈判被要回东吴,除非像历史上一样把整个地盘都抢了。

孙权

但如果周瑜一直存活并且身体健康,恐怕关羽胆子再大也不会轻易撤掉守兵,这时就要看麋芳、傅士仁这二位是否依然像历史上一样给力了。

但如果孙权换一种思路,例如在撤离北岸后担心两家起冲突而把周瑜调到其他战区从而不和刘备接壤,那周瑜会有何表现倒是值得期待。只是一旦两家起冲突,搞不好又要上演一出开门放周瑜的好戏。

总而言之,实在很难想象吴蜀能够在不爆发一场大战的前提下保持和睦的情形,而周瑜的存活大概会让这场大战呈现出另一种不同的姿态。但无论如何,这应该都是曹魏所希望看到的。

所以总的来说,他们三个都是能爬上高位的人,早卒对他们个人发展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从大局角度讲,郭嘉的早卒对历史应该不会有很大影响,法正早卒有一定影响,主要是加重了蜀汉的不良形势。

周瑜死前其实已经和孙权发生了分歧而且偷偷被卖了,所以历史上周瑜死得还算比较是时候,及时缓解了内部矛盾。周瑜存活下来的影响其实不好预测,不过他的历史形象可能会从意气风发的少年转变成战绩牛逼、预测精准但总是被老板坑害的倒霉中年人。

如果说上面的推测都过于保守,那我们还可以来个刺激的:昭和青年周瑜决定发动少壮派先斩后奏夺取益州,虽然事成,却被曹操趁虚而入夺走江陵,孙吴领土被拦腰斩断。同一时间,刘备孙权出兵平定了交州。之后孙刘周三方合力夺回江陵,地理最近出力最多的刘备占领江陵绝大部分区域,但因利益问题和另外两家陷入无限扯皮,孙权想用益州来交换刘备治下的荆州和交州部分,刘备集团的官员却大都不肯同意。

分支1.僵持不下多年后周瑜政权在益州完成本土化,其子在周瑜去世后决定把重心放在南中的开拓上并脱离孙吴。达成结局: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分支2.以大局为重的诸葛亮出面说服荆州人和孙权保持友好,决定入蜀,而周瑜也成功带回对益州本地土著严重不满的诸多人士,大家皆大欢喜。

达成结局:只有刘璋受伤的世界。

周瑜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