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7年肖永银收养战友遗孤,周总理来电询问,肖永银:打我都没意见

 sgpwg 2024-03-23 发布于广东

照顾孩子

陶勇与妻子朱岚于1967年先后过世,儿女们便无人抚养。许世友得知此事后,当即将南京军区的装甲兵司令肖永银召至无锡,忧心忡忡地对他说:“老肖,你知不知道,我这次来,是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安全。陶勇的儿女在外面游荡?这可如何是好?要不,我们帮一把?”

肖永银听到许世友的话,心中一痛,险些哭出声来。

陶勇和许世友、肖永银都是老战友了。为此,肖永银和尤太忠商量了一个办法是由尤太忠将陶勇的子女接到上海,再想办法将其送往南京;之后,就是他给那些孩子们安排生活的时候了。

陶勇的三个子女,经过几次波折,最终平安抵达了南京。南京军区大院,肖永银望着眼前这群面黄肌瘦的少年,心中很不是滋味,鼻头一酸,他揉了揉鼻子,颤声道:“去参军吧!”

67年肖永银收养战友遗孤,周总理来电询问,肖永银:打我都没意见

不过,这些都不是那么好安排的。这些孩子太小了,连参军的年纪都没有,怎么办?不过,肖永银想起了自己见到许世友的那一幕,也就释然了。

当天,肖永银接到尤太忠的一个电话,把手头上的事情处理完,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无锡,与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见面。

一见面,许世友就开门见山地说:“你们一定要把军队抓起来!”稳住南京的军队!”肖永银听了许世友的部署,严肃地答道:“现在南京的坦克部队,已经是稳如泰山了,不会出任何问题的,你就不用担心了。

听到肖永银的话,许世友这才松了一口气。随后,肖永银被许世友拉到了沙发上坐下,两人就不是很重要的问题谈了起来。

67年肖永银收养战友遗孤,周总理来电询问,肖永银:打我都没意见

许世友是什么人,肖永银是清楚的,但他始终回避这件事。那就说明他有什么难处,不能直接提出来,所以才会一直在琢磨着该怎么跟自己说!

许世友沉吟半晌,抬头望向肖永银,目光中带着一丝希望:“老肖,你可明白,我这一趟过来,就是想要让我得到一个机会。陶勇的儿女在外面游荡,这可如何是好?要不要我们帮忙?你看能不能想个法子?”

听许世友这么一说,肖永银这才稍稍松了口气。肖永银认识陶勇,两人的关系还算不错,是个不错的战友。老兵的子女,就是他们的儿女。

一想到陶勇的一双儿女流落街头,肖永银就很是伤心,不过肖永银也知道陶勇的情况,这件事很难解决,否则的话,他们也不会沦落到无家可归的地步了。但既然许司令都这么说了,那肖永银也不可能置之不理。

67年肖永银收养战友遗孤,周总理来电询问,肖永银:打我都没意见

肖永银看了尤太忠一眼,见尤太忠点了下头,便不再多说什么。很快,他们就制定了一个计划:尤太忠带着陶勇的子女去南京,交给肖永银去办。

陶勇的子女抵达南京后,肖永银设法让他们留下来。肖永银收养陶勇孤儿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有心人的耳朵里。

肖永银在南京为陶勇的子女保驾护航,消息传开后,部分干部纷纷将子女送入南京,肖永银按照许世友的吩咐接收,一时间,南京军区出现了大量的“娃娃兵”。

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没过多久,周总理就把电话打到了南京军区,亲自询问这件事。

肖永银接起电话,颇有深意地说道:“总理,你要问,我一定如实汇报,要是总理来了,当众扇我两巴掌,我也不会多说什么,但要是只有我们两个人,那我就会说,总理,这可是子孙后代。

67年肖永银收养战友遗孤,周总理来电询问,肖永银:打我都没意见

周总理沉默了许久挂断了电话。

随后,肖永银将“报告”呈给周总理,得到周总理的“默许”。

后来,一位大领导又一次提起这件事,他拍了一封电报给肖永银,问道:“你招募了几个人?够格的就留下来,没资格的就走人。”

南京的装甲兵参谋长忧心忡忡地说道:“肖司令,我们还有几个孩子年龄还不大,我担心他们不会被留在这里。”

肖永银眉头紧锁,来回踱步,忽然,他看到了一条非常关键的线索:“你过来看看这些文字.....”

肖永银点了点“够格”,然后看向参谋长道:“如果大家都够格的话,应该没问题吧?”

参谋长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

67年肖永银收养战友遗孤,周总理来电询问,肖永银:打我都没意见

后来,在肖永银的亲自询问下,他们再次起草了一份汇报,对上面进行了详尽的汇报,包括入党人数,入团人数,参军人数等等。

这件事上报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追究了。

不久,许世友从无锡返回南京。肖永银假装头疼地说:'许司令,您可算回来啦,您要是不来,我可受不了啦。'

许世友对他的所作所为早有耳闻,便微笑着说:“我晓得你,你只管顶上去,撑得住。”

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

67年肖永银收养战友遗孤,周总理来电询问,肖永银:打我都没意见

战时年代

肖永银于1917年6月生于湖北乡下,以农民家庭为生计。5岁的时候,他的母亲病逝,他1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萧治学参加了革命,但在扩大的“肃反”中,他被误杀了。

肖永银自幼放牛,受到父亲的影响,13岁就参加了红军,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参加了革命。

肖永银虽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他打架的时候,却是一副拼命的样子,这也是他屡屡受伤的原因。

在红军长征的时候,他在战斗中被一颗子弹打穿了肺部,在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的情况下,这种伤势是无法治愈的。

但军长许世友却不忍心放走这位愿意为革命献身的战士,特批用担架把肖永银从草原上抬了下来,经过治疗,肖永银居然奇迹般的康复了。

67年肖永银收养战友遗孤,周总理来电询问,肖永银:打我都没意见

在西征期间,徐向前对肖永银非常欣赏,于是把他调到徐向前总部,担任警卫排长。

当时,西征有2万多人的勇敢士兵,他们曾西过黄河,试图打通河西走廊,与苏联取得联系。但在凉州和山丹一带,都被“四马”牢牢地堵住了。

肖永银、陈明仪等人虽然士气低落,但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奋不顾身地冲出重围,为党中央送去了一封机密信件,并向党中央报告了红军的处境,这才保住了一大批军官的性命。

刘伯承在援西指挥部同肖永银紧紧握手,他惊讶于肖永银那超乎寻常的意志力,当他看见那两个穿着破烂衣服的亲年时,他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

120多个日日夜夜,跋涉2000多公里,穿越沙漠,横渡长江,风餐露宿,出生入死...

67年肖永银收养战友遗孤,周总理来电询问,肖永银:打我都没意见

这封信沉甸甸的,肖永银每次都像是拿命在拼,邓小平也看到了这一点。

肖永银曾经说过:“我这辈子跟着两位大帅,勇敢和徐帅学了,战略上也学了刘帅。”

刘伯承既是肖永银的教官,又是他的战友,两人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都愿意为国家的复兴而奋斗。

此后,肖永银先后参与了数次红军突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役,每一场战斗,他都站了出来,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三大战役结束以后,国民党在内陆的主力部队先后被消灭,只有胡宗南一方还未“伤筋动骨”,因为他躲到了西北。胡宗南的军队,配备了美制武器,兵力几十万,被认为是蒋介石手里的“王牌”。

67年肖永银收养战友遗孤,周总理来电询问,肖永银:打我都没意见

胡宗南前些日子才被蒋介石紧急调往重庆的周边地区,蒋介石企图凭此达到其“分割西南,定都重庆,以待国际事变”的美梦。肖永银心想:既然敌人是我们的主要攻击目标,那就是他们发现了我们的意图,并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渡江而战,是兵家大忌。这还怎么打?肖永银想了想。他忽然心中一动,向李震说道:“今天晚上,我要派人去西面作战,你赞成吗?”

按理来说,避开敌军主力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原来的主要方针,是由二野刘邓首长拍板,中央军委研究决定的。擅自修改,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肖永银看出了李震的迟疑,道:“这是一场战争,我们要实事求是。”李震道:“你是说,我们不能和重庆硬碰硬,要绕路。”

67年肖永银收养战友遗孤,周总理来电询问,肖永银:打我都没意见

肖永银道:“不错,我们从白沙往西,到江津,再往西,就是重庆,直捣重庆的老巢。”李震点点头,“好吧。”

他们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们的上司

据闻,重庆已经有胡宗南的部署,故我军将35师向西移白沙渡,36师从江津渡江。

肖永银的统御本领,刘邓首长是知道的,不久就同意了这个新计划。

当天晚上,在肖永银的一道命令之下,胡宗南的江防军,被彻底击溃了。

肖永银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由于战功卓著,他被提升为第十二军的副军长,并在南京军校就读,这是刘伯承建立的。

67年肖永银收养战友遗孤,周总理来电询问,肖永银:打我都没意见

那时候,朝鲜正在打仗,战火已经烧到鸭绿江上,毛主席当机立断,出兵朝鲜,一支庞大的军队即将出发。

12军也收到了这次战役的通知,军长王近山亲自下达了一道命令,将12军的高层都给召集了起来,其中并没有肖永银这个人。

正在军校读书的肖永银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赶了回来,可当他看到上面没有他的名字时,他整个人都不好了,感到十分憋屈。

原来,王近山虽然跟肖永银有些过节,但好歹也是朋友,肖永银怎么也想不明白,王近山怎么会把自己排除这次的战斗名单?

67年肖永银收养战友遗孤,周总理来电询问,肖永银:打我都没意见

肖永银等了好几天,王近山都没有回心转意,他的名字也没有出现在名单上,这让肖永银很是郁闷,他想起了刘伯承。

中山陵北极阁就是刘伯承生前居住的地方,没过多久,肖永银就敲响了这扇门。

肖永银看到刘伯承之后,也顾不上客套了,直接说道:“首长,您知道我的,打仗的时候,我都会上战场,但是这一次,我却没有参加朝鲜战役。

刘伯承心知肖永银与王近山有过节,刘伯承还没说话,肖永银就开始诉苦:“这件事我跟王军长已经商量好了,可他就是不肯放我走,所以我才来找您。

刘伯承见肖永银在自己面前哭得跟个孩子似的,只好对他说:“肖永银,委屈你。”

67年肖永银收养战友遗孤,周总理来电询问,肖永银:打我都没意见

肖永银见刘伯承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连忙说:“首长,我想去朝鲜打仗,希望你能同意。”

刘伯承深知肖永银的脾气,当即在纸上写道:“批准!”

肖永银高兴地拿到了刘伯承亲笔手书的手令,最后,在刘伯承的协助下,肖永银才能在朝鲜战场上战斗。

在朝鲜,肖永银同样战功赫赫,尤其是上甘岭战役,他在抗美援朝中 ,立下了赫赫战功。

国家栋梁

1975年6月,邓小平随金日成前往南京,并在中山陵9号下榻。肖永银到邓政委家看望,交谈中特意提及12军。因为,12军的前身是追随刘邓主力由中原战役一路杀到华东华南的刘邓第六纵队,统帅对“老部队”一直有着特别的情感。

肖永银告诉邓小平:“12军仍然是可靠的,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很努力,不会出什么问题。”

67年肖永银收养战友遗孤,周总理来电询问,肖永银:打我都没意见

邓小平听到这句话,高兴地笑了。

之后,邓小平和金日成即将离开南京,肖永银前去为他们送行。临走的时候,邓小平随口说了一句:“喂,肖永银,看来你要被调走了。”

肖永银一脸懵逼:“不行啊不行啊。”

邓小平想了想说,“人嘛 动动好”。

肖永银意识到,他即将“动”了。

很快,中央军委就下了一道命令:肖永银调任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

司令部为肖永银举行了欢送会。第一局,几位副参谋长挨个给肖永银敬了一杯,算是打过招呼了。王近山端着酒杯,走到了肖永银的面前:“老肖,干了。”

67年肖永银收养战友遗孤,周总理来电询问,肖永银:打我都没意见

肖永银连忙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把王近山请到了自己的面前。王近山虽然官海坎坷,曾经是刘邓军团的一员大将,后来却成了副参谋长,但是王近山依然是第六纵队的司令,是他的“王司令”,是肖永银的老上司。

王近山在公众面前一直叫他“肖副司令”,但在私底下,他却叫王近山“王司令”。这是一种同生共死的友谊,也是一种个人情感上的煎熬。这一次分别,王近山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他又叫起了“老肖”,这让肖永银很是受用。

肖永银也跟着喊了一声“王司令,那我就先告辞了,您保重!”

说着,一口干了。这一杯,竟然是自己和王近山喝过的最后一次。

1975年7月,一辆吉普顺着长江逆流而上,驶入西南第一山城成都。成都军区司令秦基伟看到这位新上任的副司令,立刻跟他握手,哈哈大笑:“老肖,你好啊!”

67年肖永银收养战友遗孤,周总理来电询问,肖永银:打我都没意见

肖永银的脸上写满了疲惫。28年前,肖永银被秦基伟派去永年城,成为了十八旅的旅长。肖永银和秦基伟的关系很好,他要做的就是实话实说,毕竟两人都很熟了,如果还藏着掖着,那就显得没诚意了。

肖永银道:“秦司令,你对南京的情况,应该是有些了解的,我就不多说了。”秦基伟是个聪明人,他摇了摇头淡淡说道“我也不问,你也不谈。”。

此后,肖永银担任成都军区副司令达2年之久。

肖永银的旧上司王近山于1978年5月10日在南京病逝。一听到这个消息,他就从武汉开车到了南京。当他看到王近山的尸体时,忍不住泪流满面,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王司令,你怎么这么快就走了?”

67年肖永银收养战友遗孤,周总理来电询问,肖永银:打我都没意见

多年以后,刘伯承逝世于1986年10月7日。追悼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刘伯承的妻子在审定名单的时候,并没有找到肖永银,她马上给原武汉军区副司令肖永银打了电话。

肖永银立即飞回北京,为刘帅举行悼念仪式。来到现场后,他先是朝着刘帅的尸体磕了三个响头,而后流着泪说道:“刘帅,是我肖永银迟到了,未能为您送行!”

肖永银事后回忆道:

“抗日战争后,我就加入了刘帅部队,刘帅教我如何战斗,把我训练成了一名优秀的指挥官,如果不是刘帅,肖永银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

两个老朋友相继离世,这是肖永银最大的遗憾。3名将领之间有着很深的革命情谊,他们聚在一起,无话不谈。王近山和肖永银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好了。

67年肖永银收养战友遗孤,周总理来电询问,肖永银:打我都没意见

肖永银于2002年4月29日于南京辞世,终年85岁。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他的孩子。根据肖永银将军的大儿子肖宏的妻子的说法,

父亲临死前把长子肖宏和他的两个弟弟都召集起来,给他们每人发了一本《百战将星肖永银》,这是他留给他们的一份礼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