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公斤的螳螂,对阵200公斤的老虎,哪方更厉害?

 魅力科学君 2024-03-23 发布于四川

在自然界中,螳螂的体重一般也就20克左右,而体型较大的老虎,其体重通常都可达200公斤(甚至更重),因为两者的重量级相差太大,所以螳螂对阵老虎,结果根本就没有悬念。对此老虎表示,我要是拿正眼看你螳螂一下,那就算我输。

但假如螳螂的重量级增加到和老虎一样,比如说200公斤的螳螂,对阵200公斤的老虎,在这种情况下,哪方更厉害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昆虫是自然界中出了名的“大力士”,它们往往可以举起相当于自身体重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的物体,螳螂作为昆虫中的一员,它们当然也是“大力士”,而螳螂还自带两把“大刀”,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它们的实力,除此之外,螳螂还长有翅膀,会飞……

据此我们似乎可以认为,假如螳螂的重量级增加到和老虎一样,就应该比老虎更厉害,那实际情况是否真的会是这样呢?其实不然。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平方-立方定律”,该定律描述了一个物体的大小改变时,其体积和表面积会以不同的速率变化,其内容可概括为:当一个物体的线性尺寸(如长、宽、高、半径等)增加时,其表面积会按照尺寸的平方增加,体积则按照尺寸的立方增加。

假设一只螳螂的初始体重为20克,现在它的体重增加到了200公斤,那么它的体重就增加到了原来的1万倍,在整体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它的体积也会增加到原来的1万倍,根据“平方-立方定律”,此时它身体的表面积却只增加到原来的大约464倍,而它肌肉和骨骼的横截面,也只会增加到原来的大约464倍。

这就意味着,在体重增加到200公斤之后,螳螂同等横截面的肌肉在支撑自身重量和进行有效运动等方面的能力,将降低至原来的大约22分之1,而同等横截面的骨骼所承受的体重,则将会增加至原来的22倍。

这还没有完,需要知道的是,螳螂是不使用肺呼吸的,它们的呼吸依赖于散布在其身体内部一系列气管和微气管,并通过分布在身体两侧的“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在此过程中,氧气通过这些“气孔”被动扩散到整个呼吸系统中,而二氧化碳则向相反的方向排出。

现在它的体重增加到原来的1万倍,而根据“平方-立方定律”,这些“气门”的面积却只增加到原来的大约464倍,简单计算一下可知,其整体上的气体交换效率将只有原来的4.64%。

另一方面来讲,螳螂的循环系统也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因为体重增加到200公斤之后,其同等横截面的心脏肌肉在整体上的供血能力也将降低至原来的大约22分之1。

显而易见的是,如此糟糕的情况,将会使螳螂连基本的生命活动都无法保障,就更不用说去挑战老虎了,所以200公斤的螳螂,对阵200公斤的老虎,当然是老虎更厉害。

那么,假如我们抛开“平方-立方定律”不谈,直接赋予这只200公斤的“巨型螳螂”行动自如的能力,情况又会如何呢?我们接着看。

老虎神经细胞的轴突被一种被称为“髓鞘”的管状外膜包裹,“髓鞘”由髓磷脂构成,它们可以大幅增加神经信号的传导速度。

简而言之,这是通过一种称为“跳跃式传导”的机制实现的,这种机制可以让神经信号从一个“髓鞘”节间隙“跳跃”到另一个,而不是在未被“髓鞘”包裹的神经纤维上缓慢地传导,如此一来,就大大加快了神经信号的传导速度,其速度大约有100米/秒。

然而在地球上已知的生物中,只有脊椎动物和部分桡脚类动物才有“髓鞘”,也就是说,螳螂是没有“髓鞘”的,所以它们的神经信号的传导速度就要慢得多,大概只有1米/秒。也就是说,老虎的神经信号传导速度,大概是螳螂的100倍。

自然界中的螳螂的体型都很小,1米/秒的传导速度也没啥问题,但对于一只200公斤的“巨型螳螂”来讲,其体型也会相应地增加,大概与同等体重的老虎差不多,如此一来,它的反应速度就将变得极为迟钝,远远低于老虎,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螳螂展开什么样的攻击,老虎都可以轻易躲过,而螳螂却会承受老虎的每一次攻击……

由此可见,即使抛开“平方-立方定律”不谈,200公斤的螳螂,对阵200公斤的老虎,那也是老虎厉害。当然了,以上所讨论的只是假想中的场景,所以大家看看就成,不必当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