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应用管理专家共识(2024 版)

 板桥胡同37号 2024-03-23 发布于天津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遗传易感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菌群紊乱、免疫失调等因素参与其发病。既往治疗药物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TCS)、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CI)、口服抗组胺药、系统性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等。

近年来,生物制剂及多种小分子药物陆续获批用于本病的治疗。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医学分会、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基于近年特应性皮炎研究进展及国内外指南/共识,结合专家临床经验,针对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策略、不良反应监测及管理、特殊人群用药管理等内容形成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应用管理专家共识。

AD 外用药物的应用管理

1. TCS

根据作用强度不同,TCS 可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和弱效 4 级。

(1)临床应用策略

TCS 是目前 AD 的一线治疗方法,合理使用可迅速控制病情,减轻炎症和瘙痒,需根据患者年龄、皮损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不同剂型和强度的 TCS。皮肤薄嫩部位首选弱效或中效,掌跖首选中效或强效,但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一般超强效和强效 TCS 连续使用不超过 2~3 周,中效 TCS 连续使用不超过 4~6 周,皮肤薄嫩部位酌情缩短疗程。

(2)不良反应监测及管理

若长期连续应用激素,可能造成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萎缩变薄、屏障功能破坏、萎缩纹、玫瑰痤疮、口周皮炎、痤疮、紫癜、多毛症、色素沉着、伤口愈合延迟、皮肤感染加重、接触性皮炎等。皮肤不良反应大部分可在停药数月后消退,而萎缩纹发生后不可逆转。

2. TCI

目前获批用于治疗 AD 的 TCI 类药物包括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

(1)临床应用策略

TCI 的经皮吸收率低于 TCS,长期使用安全性良好,不会引起皮肤屏障破坏、萎缩等不良反应,可作为面颈、褶皱部位及乳房、肛 门、外生殖器等敏感部位 AD 的一线治疗,或用于其他皮肤部位,单独或与TCS序贯使用,也可用于长期主动维持治疗。不建议 1% 吡美莫司乳膏用于黏膜部位或封包治疗。

(2)不良反应监测及管理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用药部位烧灼感,多为轻至中度,持续治疗后皮肤屏障得到改善,通常烧灼感在 1 周内逐渐减弱。使用前冷藏药物,或先外用保湿剂,间隔 15~20 min 后再应用 TCI,可以减轻灼烧感。若急性期患者不能耐受 TCI 的局部刺激反应,建议先用 TCS 控制急性症状后再转换为 TCI 维持治疗。其他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用药部位瘙痒、红斑等。目前尚无临床证据表明 TCI 会增加恶性肿瘤风险。

3. 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

2% 克立硼罗软膏是首个获批用于治疗 AD 的外用 PDE⁃4 抑制剂,在我国批准用于 2 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轻中度 AD 患者。

(1)临床应用策略

可用于包括皮肤薄嫩部位和褶皱部位的所有部位皮损。初始可与 TCS 联合使用,如应用 TCS 的间歇期应用 PDE⁃4 抑制剂,皮损改善后使用 PDE⁃4 抑制剂维持治疗。尽量避免用于感染部位和溃疡、糜烂部位及黏膜。

(2)不良反应监测及管理

克立硼罗的常见不良反应为用药部位灼痛或刺痛感,发生率约 4%,大多可自行缓解,使用前冷敷可减轻不适感;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皮肤感染、感觉异常、瘙痒和原有皮损加重等,多为轻至中度,可自行缓解,长期应用无严重不良反应。

地法米司特软膏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色素沉着、瘙痒、感染、痤疮、接触性皮炎等,使用期间应监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4. Janus激酶(JAK)抑制剂

1.5%鲁索替尼(ruxolitinib)乳膏于 2021 年在美国被批准用于 12 岁以上经其他外用药治疗未得到充分控制的非免疫功能低下的轻中度 AD 患者的短期和非连续性长期治疗。

0.25% 迪高替尼(delgocitinib)软膏于 2020 年在日本被批准用于 6 月龄以上 AD 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上述两种外用药在国内尚未获批

AD 系统药物的应用管理

1. 抗组胺药

口服抗组胺药常被用作 AD 瘙痒的辅助治疗,尤其合并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的患者。

(1)临床应用策略

单独使用抗组胺药治疗 AD 疗效尚不明确,常与 TCS 等外用药物联合使用,但尚无一致证据表明在局部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抗组胺药可进一步获益。

(2)不良反应监测及管理

第一代抗组胺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眼压升高、视物模糊、口干、便秘、勃起功能障碍、排尿困难等。

第二代抗组胺药不良反应较少,但应注意部分药物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咪唑斯汀、依巴斯汀可引起 Q⁃T 间期延长等。

乙醇、镇痛药、催眠药等可加重第一代及某些第二代抗组胺药的中枢抑制作用,应避免同时服用。

2.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常规疗法不易控制的重度 AD 患者。临床上常用于 AD 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目前仅环孢素获批 AD 适应证。

(1)临床应用策略

环孢素推荐起始剂量为 2.5~5 mg/kg/d,分 2 次口服,病情控制后每 2 周减少 1 mg/kg/d,逐渐减至最小剂量(0.5~1 mg/kg/d)维持。疗程建议不超过 1~2 年,疗程结束后可考虑间隔 3~6 个月后开始新的疗程。

(2)不良反应监测及管理

常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和肾毒性,包括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增高,其他不良反应包括胃肠反应、牙龈炎、齿龈增生、震颤无力、头痛、感觉异常、惊厥、多毛等,罕见不良反应包括淋巴瘤等。

3. 系统应用激素

(1)临床应用策略

仅用于病情严重、其他药物难以控制的急性发作期 AD 患者,建议短期应用。推荐剂量为 0.5 mg/kg/d(以泼尼松计),病情控制后应尽快减量或停药。不能用于诱导病情长期缓解。

(2)不良反应监测及管理

使用前建议进行感染筛查,尤其细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活动性感染,注意有无高血压、应激性胃溃疡出血、血糖升高及眼损害等。

使用期间监测感染、睡眠障碍、情绪变化、高血压、类固醇性糖尿病、消化道溃疡、青光眼、白内障、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与激素剂量和疗程相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