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小青龙汤,小柴胡汤,真武汤,通脉四逆汤,四逆散,理中丸等加减法】

 昊晟堂 2024-03-24 发布于山东

《伤寒论》中的加减法:小青龙汤,小柴胡汤,真武汤,通脉四逆汤,四逆散,理中丸 ……

原创 王治皓 易会健 2024-03-23 11:13 广东

今存《伤寒论》善本,是《仲景全书》所载《伤寒论》,是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赵开美聘赵应期,以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伤寒论》小字原刻本为底本进行翻刻而得。目前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善本中,有处方的加减法,见于小青龙汤,小柴胡汤,真武汤,通脉四逆汤,四逆散,理中丸等方,整理如下:

小青龙汤
伤寒论卷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10.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小青龙汤主之。
第十。八味。加减法附。
11.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小青龙汤主之。
第十一。用前第十方。
……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方十。[40]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各三两,去皮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臣亿等谨按,小青龙汤,大要治水。又按《本草》,荛花下十二水,若水去,利则止也。又按,《千金》,形肿者应内麻黄,乃内杏仁者,以麻黄发其阳故也。以此证之,岂非仲景意也。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十一。用前第十方。[41]
……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合四十一法,方一十四首)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或喘,小青龙汤主之。第三十五。八味。加减法附。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属小青龙汤证。第三十六。用前方。
……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宜小青龙汤。方三十五。
  麻黄(二两,去节)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细辛(二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干姜(三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注见第三卷中)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属小青龙汤证。三十六。(用前方。)
小柴胡汤 
伤寒论卷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7.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设胸满痛,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第七。用前第五方。小柴胡汤。七味。
……
48.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满,不欲食,心烦喜呕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四十八。再见柴胡汤,加减法附。
49. 血弱气足,腠理开,邪气因人,与正气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第四十九。用前方。渴者属阳明证,附下有柴胡不中与一证。
50.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五十。用前方。
51. 伤寒阳脉濇,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七。用前第五方。[37]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方四十八。[96]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抟,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一云藏府相违,其病必下,胁膈中痛。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四十九。用前方。[97]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98]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五十。用前方。[99]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五十一。用前方。[100]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五十四。[104]
柴胡二两十六铢黄芩一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切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大枣四枚,擘芒消二两
右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臣亿等谨按:《金匮玉函》方中无芒硝。别一方云,以水七升,下芒消二合,大黄四两,桑螵蛸五枚,煮取一升半,服五合,微下即愈。本云柴胡再服,以解其外,余二升加芒硝、大黄、桑螵蛸也。
伤寒论卷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10. 妇人中风,七八日,寒热,经水适断,血结如疟状,小柴胡汤主之。
第十。七味。
……
14.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为阳微结,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
第十四。用前第十方。
……
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十。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十四。用前第十方。[148]
伤寒论卷五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16.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胸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第十六。七味。
17. 阳明病,胁下满,不大便而呕,舌上胎者,与小柴胡汤。
第十七。用上方。
18.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鼻干不得汗,嗜卧,身黄,小便难,潮热而,与小柴胡汤。
第十八。用上方。
……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方十六。[229]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十七。用上方。[230]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十八。用上方。[231]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第一。七味。
……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方一。[266]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19.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十九。七味。下有二证。
……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方十九。[379]
柴胡八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第三。七味。
……
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一作紧。者,以下解之。方三。[394]
柴胡八两人参二两黄芩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鼻干,不得汗,嗜卧,身黄,小便难,潮热,外不解,过十日,脉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第三十二。小柴胡汤,七味。麻黄汤用前第七方。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嗜卧者,外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与麻黄汤。第三十三。并用前方。
……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者,属小柴胡汤证。第三十七。用前第三十二方。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属小柴胡汤证。第三十八。用前第三十二方。
……
231、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用前第七方)不溺,腹满加者,不治。方三十二。
  小柴胡汤方
  柴胡(八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而细,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方三十三。(并用前方。)
……
96、中风往来寒热,伤寒五六日以后,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烦心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欬者,属小柴胡汤证。三十七。(用前第三十二方。)
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属小柴胡汤证。方三十八。(用前第三十二方。)
……
伤寒论卷十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发潮热,微利。潮热者,实也。先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第三十二。八味。
……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证具,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为痞,属半夏泻心汤。第三十七。七味。
……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下之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方三十二。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 半夏(二十铢,旧云,五枚,洗) 大枣(四枚,擘) 芒硝(二两)
  右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温分再服,不解更作。
……
金代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柴胡加芒硝汤方
  于小柴胡汤方内,加芒硝六两,余依前法。服不解,更服。
真武汤 
伤寒论卷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43. 太阳病,发汗不解,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真武汤主之。
第四十三。五味。下有不可汗五证。
……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真武汤主之。方四十三。[82]
茯苓,芍药,生姜 各三两,切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合二十三法,方一十九首。
少阴病,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真武汤主之。
第十五。五味。加减法附。
……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方十五。[316]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切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伤寒论卷八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合二十五法,方二十四首。
太阳病,发汗不解,发热,心悸,头眩,身(目闰)动,欲擗(一作僻)地者,属真武汤。第十八。五味。
……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属真武汤。方十八。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白术(二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
通脉四逆汤 
伤寒论卷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臣亿等谨按,前篇云,热结在里,表里俱热者,白虎汤主之。又云,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此云,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者,必表里字差矣。又,阳明一证云,脉浮迟,表热里寒,四逆汤主之。又,少阴一证云,里寒外热,通脉四逆汤主之。以此表里自差,明矣。《千金翼》云,白通汤非也。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方三十九。[177]
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合二十三法,方一十九首。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方十六。[317]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
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厥利呕附合一十九法,方一十六首
11.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第十一。三味。
……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方十一。[370]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

四逆散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合二十三法,方一十九首。
少阴病,四逆,或咳,或悸,四逆散主之。
第十七。四味。加减法附。
……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方十七。[318]
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
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理中丸 
伤寒论卷七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2.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热多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第二。五苓散,五味。理中丸,四味。作加减法附。
……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二。[386]
五苓散方
猪苓去皮白术茯苓各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泽泻一两六铢
右五味,为散,更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理中丸方下有作汤加减法。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
右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 宜理中丸。第五。四味。
……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方五。[396]
人参白术甘草炙干姜各三两
右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服。
白虎加人参汤方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合一十六法,方一十四首。
13. 服桂枝汤,大汗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第十三。五味。
……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十三。[26]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裹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伤寒论卷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30. 伤寒,若吐下后,不解,热结在里,恶风,大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第三十。五味。下有不可与白虎证。
31.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背微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第三十一。用前方。
32.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表未解,不可与白虎汤。渴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第三十二。用前第三十方。
……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三十。[168]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人参二两粳米六合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尚凛冷,亦不可与服之,与之则呕利而腹痛。诸亡血虚家亦不可与,得之则腹痛利者,但可温之,当愈。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三十一。用前方。[169]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三十二。用前方。[170]
……
伤寒论卷五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12. 若渴欲饮水,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第十二。五味。
……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十二。[222]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伤寒论卷八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服桂枝汤,汗出后,烦渴不解,脉洪大者,属白虎加人参汤。第四。五味。
……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属白虎加人参汤。方四。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二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伤寒论卷十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伤寒吐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恶风,大渴,舌上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属白虎加人参汤。第十四。五味。
……
168、伤寒若吐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属白虎加人参汤。方十四。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金代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白虎加人参汤方
  于白虎汤方内,加人参三两,余依白虎汤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