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纳兰性德是满族中最早酷爱汉学的一位著名词人〔240〕

 历史典故漫话 2024-03-24 发布于安徽

一、典故及其出处

典故〔名句〕:夜深千帐灯。

出处:古诗文网《纳兰性德简介》。

参资:古诗文网《长相思·山一程赏析》。

  纳兰性德画像

二、出身皇亲贵胄、钟鸣鼎食之家

纳兰性德〔1655—1685年〕,满洲正黄旗叶赫部那拉〔纳兰〕氏,字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因避太子成保讳而改名;后太子改名胤礽,他又改回“成德”,并简化为“成”,学习汉俗,作为姓氏,自称“成生”,别人则称他为“成容若”。清初著名词人,与陈维崧、朱尊彝,合称“清词三大家”,为我国古代著名词人。

纳兰性德为皇亲贵胄。其曾姑为清太宗皇太极之母,其母为清圣祖康熙之堂姑,他跟康熙为表兄弟。其父纳兰明珠为英武殿大学士,与康熙岳父、保和殿大学士索额图,同为康熙朝两大权臣,都有着烈火烹油、鲜花著锦般的辉煌。

纳兰性德还跟曹寅,即《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两人关系也非同一般。

  纳兰明珠父子为贾政父子的艺术原型

其实,两家都是从龙入关,数代功名,大富大贵,同为诗书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入关后,其父纳兰明珠是满汉文化融合政策的支持者,注重家庭文化建设,而曹家身为皇室股肱,也诗书传家,崇文重礼,两个家族之间,确有很多相似之处。

更何况,纳兰性德和曹寅两人,又都与康熙年龄相近,少时同为康熙玩友学伴,长大又同任大内侍卫官、为康熙皇帝近臣。

无怪乎几十年后,《红楼梦》问世,乾隆皇帝看了,出口便判定所写的是“明珠家事”。还有人认为,明珠府即为大观园,纳兰明珠父子即为贾政和贾宝玉。姑不论其说有否根据,但它丰富了《红楼梦》艺术创作的源流,使之具有更典型的代表性,和更广泛的涵盖性,其说的积极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三、文武兼修,风华绝艳,勤于著述

纳兰性德,顺治11年,出生在北京,比康熙小一岁。他天资聪慧,家世富贵,而他却毫无荣宠之骄,自称“身世悠悠何足问、不是人间富贵花”,一直以普通人的身份,与汉族士人交往、相处。

纳兰性德饱读诗书,文武兼修。17岁进学国子监,他学识卓异,风华绝艳,同窗惊羡,业师夸赞,祭酒徐元文更是慧眼识珠,特地将他推荐给自己兄长、内阁大学士徐乾学,结为师徒,让他接受更高一层的名师教育,促其尽快成才,以跻身文坛名流。

他18岁时,顺天府试考中举人,次年会试又考中贡士,可惜因患风寒,错过了殿试。

康熙15年〔1675年〕,他21岁,补考殿试,为进士第十名,登科入仕,授三等侍卫,后晋升一等侍卫〔正三品〕,为大内侍卫官、康熙近臣,地位高、待遇好,无上荣耀。

  一等侍卫纳兰明珠

这一时期,在徐大学士指导下,他主持编纂了《通志堂经解》1860卷。对这部儒学巨编,康熙非常赏识。他又将汇编的经验感悟,整理成文,创作《渌水亭杂识》4卷,其中包括天文历算、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宗教医卜等汉学知识,内容非常丰富。

这一时期,他广交汉族朋友,常常邀约顾贞观、吴绮、严绳孙、陈维崧、朱尊彝、姜宸英、张纯修等,汇聚其家渌水亭,观鱼赏莲,吟诗赋词,畅谈理想,研究学问,形成一个以他为领袖的文人雅士集团,对大清帝国尽快实现汉化、促进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这一时期,他扈从康熙皇帝,侍卫幸巡,伴驾狩猎,登临雄关漫道,游览壮丽山河,凭吊古代战场,考察风俗民情,登高寄兴,远眺抒怀,你唱我和,君臣同乐,他写下《望海潮·宝珠洞》、《忆秦娥·龙潭口》等等,歌吟时代风云,咏叹历史兴亡,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华章。

康熙21年〔1682年〕初,云南一举平定,康熙甚感欣慰,决定出巡辽东,祭告奉天祖陵。2月15日,这次东巡祭祀,由纳兰性德扈从皇帝,在大部队护卫下,首先告祭了承德的永陵、福陵、昭陵,于23日出山海关〔榆关〕赴奉天。这时候,塞外的雄山胜水、辉煌的军营壮观,以及夜间的凄迷风雪、苦寒天气,引发了诗人不同的视听感受,于是,他写下著名的词作《长相思·山一程》,既表现了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又寄托了对京都家园的深深依恋,真切自然地反映出诗人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采。

这一时期,他新婚燕尔,赌书泼茶,红袖添香,举案齐眉,夫妻情深。可是妻子却不幸,在难产时去世了。他痛定思痛,深情难断,遂写下《青衫湿·悼亡》、《沁园春》等悼念之作。后来,又陆续创作了《浣溪沙·藕荡桥边理钓筒》、《金人捧露盘·有怀菰友》、《清平乐·角声哀咽》、《水龙吟·题文姬图》、《虞美人·凭君料理花间课》等,一大批回顾往事的词章,寄托对亡妻的绵绵情思。

四、英年早逝,不朽人生

康熙24年〔1685年〕暮春,纳兰性德抱病风寒,在出席朋友聚会时,他答谢故人,结交新朋,一咏三叹,唱和连连,作词多首,可是尽兴而归,就病重不起了。这时,他多日不出汗,7天之后,一代词人,竟然英年早逝,年仅32岁。

纳兰性德爱好诗词,又勤于著述,著作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现存词348首,内容涉及历史古迹、边塞山川、友谊爱情,以及杂感等,描写逼真,自然传神,尽管诗人英年而逝、阅历不广、词作数量又不太多,但他是性情中人,而诗词缘情而绮旎,所以他尽出佳品,好作品居大多数,世称“纳兰词”。

  “纳兰词”

诗人纳兰性德,不但在清代享有很高的地位、跻身“清词三大家”之列,而且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也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纵观纳兰词风,清新隽秀,哀伤婉丽,自然感人,独具特色,学者王国维评论他,“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我们可以说,纳兰性德是满族中最早酷爱汉学的一位文人,他为大清帝国统治集团学习传统文化,尽快融入中华民族,带了个卓有成就的好开头。

因此,纳兰性德一生虽是暂短的,但却是不朽的人生。

五、《长相思·山一程》赏析〔上〕

《长相思·山一程》,是纳兰性德众多代表作中的一首,现代入选为小学语文教材。

  纳兰性德护送康熙东巡

这首小词,双调小令,是字数最少的双调,8句36字,分上下两阕,每阕四句平韵,小词似曲,上口易记。全词为: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边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全词可译为:

我扈从皇帝东巡,翻过一座座山,涉过—道道水,护驾的队伍浩浩荡荡,向山海关那边挺进。天黑了,千帐连营,灯火熠熠,宏伟气派,壮丽辉煌。

夜深了,气候突变,通宵寒风呼啸,漫天飞雪乱舞,帐篷外的嘈杂声,搅得人无法入眠。同样的寒夜风雪,我不是没有见过,可此刻是寂寞思乡、心生怨艾吧,总觉得和家乡风雪截然不同。

六、《长相思·山一程》赏析〔中〕

在这首小词中,随着扈从圣驾东巡的时空推移,诗人利用意象叠加,描写视听感受,既歌颂了征途景象的宏阔豪迈,又披露了离乡的婉约深苦情思,从面到点,从外到内,从“身”到“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自然真切,清新隽永。

  夜深千帐灯

上阕、写征途宏阔,景象豪迈。诗人出征护驾,任重道远,意义非凡,他展望征程,随口吟哦,“山一程,水一程”,山高水长,利用叠加的意象,展现出祖国山河万里,辽阔宽广的宏伟景象。

又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展现出野营夜景的特写镜头:“夜深千帐灯”,满山遍野,千帐连营,灯火辉煌,壮丽气派。此时此刻,面对如此壮观,不言自明,出身书香豪门,又为皇帝近臣的诗人,年轻有为,风华正茂,自然眼界开阔,见识非凡,心中会升腾起一股春风得意、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同时,白日长途行军,跋山涉水,晚上灯火通明,难入梦乡,并由失眠而思乡,自然完成空间跳跃,从写面上外部景物,导出下阕写点上营帐内人物。

  聒碎乡心梦不成

下阕、写风雪交加,乡情深苦。夜深了,难以入眠的诗人,又随手描写,“风一更,雪一更”,风狂雪骤,再次利用意象叠加,展现出风雪交加的天气。这与上阕的“山一程,水一程”,是风雨兼程人生路的实录,又是文学笔法上的两相映照,因天气恶劣而“乡心梦不成”。诗人识见广远,心思慎微,在风雪弥漫、孤寂难眠时,自会出乎常情,思及家人、眷念故土,而这种“乡心”又因空间阻隔、衷情难诉,而变得浓烈起来,以致心生怨艾:“故园无此声”,我家乡的风雪,就没有这样的聒噪之声。这种迁怒风雪、归咎客观的写法,看似无理,却反见主观痴情,愈发表现出豪迈人生的另一面:离乡的焦虑、幽苦与怨艾。

综上可知,在《长相思》中,诗人以词的语言,写出塞上风光:“夜深千帐灯”。评论家公认,这一景象,堪比诗语:“明月照积雪”、“长河落日圆”,可谓千古壮观,写出了从戎事业的豪迈壮丽。而诗人又是真切的自然人,他也有豪迈感情的另一侧面:婉约温情,于是,他又触摸到了“千帐灯”下那颗失眠的“乡心”!“千帐灯”是壮观的,可是灯下无眠的“乡心”,又是怎样的情味呢?壮观与温情,豪迈与婉约,两相对照,互为表里,写尽了康熙大帝极品侍卫官的鲜明的个性化风采,他就是这样一个英俊豪迈的将军、风流婉约的诗人、经风历雨的性情中人。

七、《长相思·山一程》赏析〔下〕

这首小词,公认为名作。首先,点面结合,选材平凡,笔法洗练,描写客观。词中没有传统边塞诗的粗犷雄浑、苍凉悲壮,而是诗人信手拈来,选取身边事物,描画山水,铺陈壮观;渲染风雪,曲描乡心,寄托雄伟豪迈于平凡事物的描写之中,又蕴涵思乡情怀于雄伟豪迈的深层,豪迈而不张扬,婉约而不缠绵,自然雅致,真切客观,描画出风雨兼程的立体人生。

同时,这首小词,语言朴素,词采明丽,感情真切,意韵深长,内容清新而隽永,风格豪迈而婉丽,虽短小精悍,却尽显“纳兰词”的艺术风采。陈存选2024、03、2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