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I时代如何筛选商业项目?

 天承办公室 2024-03-24 发布于北京

这是小赵哥的第132篇文章,今天聊下AI时代的商业项目筛选问题。

图片

下午和一位CTO朋友聊了3个多小时,话题主要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商业项目的筛选,简单做个记录。

个人习惯是优选自己能看清需求的项目,看到什么程度叫“看清”呢?

当可以用一句话讲清楚一个项目的基本逻辑时,就差不多了。即“用什么产品或服务,以什么价格解决哪类客户的什么问题”。具体到执行层面,大概是以下标准:

1.自己是不是客户?或者能不能找到客户,请客户用一句话讲清楚产品或服务对他的作用。客户如果不能用一句话讲清楚其购买的理由,那说明产品没能打到客户的核心需求。好的产品和服务应该能够直击客户核心需求!而能提供好产品或好服务的项目,失败概率比较低。所以优选自己能作为客户体验的项目,这是我从TOB改做TOC的原因之一。找到客户真正想解决的问题,这是看清需求的基础条件。

现实中,很多项目针对的需求是伪需求,判断真需求和伪需求的标准有两个。一是逻辑是否符合常识,二是客户是否愿意付钱。不符合这两个标准,一律PASS!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客户和用户是有区别的,付钱的才是客户,不付钱的只是用户,用户是产品的一部分。这是免费产品的一个核心逻辑,以openai为例,3.5版本的chatgpt是免费的,使用3.5的人不是真正的客户,而是协助openai优化模型的用户,只有付费4.0的用户才是客户。

2.知道客户在哪里?再好的产品也要触达客户才行,所谓流量为王就是找到客户。知道客户在哪里,后续的营销路径才能有针对性。跑到小红书上推广帕金森康复仪器,营销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因为小红书的用户偏年轻化。要到有鱼的地方去钓鱼!

3.市场上现有的产品和服务什么价格?能否给客户一个确定性的交付标准?

以chatgpt4.0为例,每月20美元。如果我是个做大模型的公司,我的客户和chatgpt4.0的客户完全重叠,我凭什么能比chatgpt4.0的定价更高?如果我在性能上比不过chatgpt4.0,比chatgpt4.0定价更低是否可行?客户会因为低价就买我吗?如果可行,该低多少?定价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下午没有展开。但大致由几个因素综合决定,一个是市场行情,一个是差异化,还有就是产品成本。成本决定下限,差异化决定上限,市场行情做参考。

确定性的交付标准决定了客户需求是否能够被满足,和客户定位,推广话述直接挂钩。这个问题在知识付费行业非常普遍,有些产品的定位明明是基础技能培训,但非要往提供情绪价值上靠。商业上靠调动客户情绪促成交易无可厚非,但如果交付标准和产品定位不匹配,结果就会破坏客户信任感,实际是透支商业价值,涸泽而渔。

4.产品端所需的资源和成本?

以KIMI为例,搞大模型需要找到一群行业顶尖的人才,还需要至少上亿美元的资金才能启动。成本主要由人力成本和算力成本构成,市场推广成本占比很小。现阶段大模型是纯烧钱,老大openai也不知道何时能盈利?但盈利的条件应该非常清楚。产品端汇总为一句话就是需要找哪些人?做哪些事?花多少钱?毛利多少?盈利条件?

5.风险因素有哪些?自己能否承受?前面四个步骤都看清楚了,最后一步就是看风险了。涉及刑法风险的项目一律剔除,财务风险,时间成本都可以接受的话,就可以干了。

以上是项目选择的基本步骤,无论传统时代还是AI时代,都可以遵循以上步骤来选择项目,但AI时代也出现了一些不同。

一是昨天文章中提到的,项目的成本端开始由人力成本向算力成本演变,最终会变成能源成本占主导。所以kimi的口号是“寻求将能源转变为智能的最优解”,这句口号反映了第一性原理。

但整个演变周期会很长,现阶段应该是正处于从人力成本向算力成本演变的开始,中小公司如果还秉持细分场景下人力资源的成本优势,在大模型能力覆盖的范围内大概率会被直接碾死,毕竟算力成本只会越来越低。

市场上现在流行套壳也是基于这个逻辑,专心搞流量,涉及产品功能的范畴,只调用大模型,不研发,AI培训的逻辑也是一样。

二是AI时代知道AI能干什么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知道AI不能干什么。AI能干的事情,市场竞争会很快卷到算力层面,最终变成所有人替云服务商打工,AI不能干或者AI干不好的事情是寻找长期不变因素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