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桥综合征(简单易懂,建议收藏)

 傲鹰0418 2024-03-24

注:脑桥综合征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为了方便记忆,本文加以归纳梳理。文献的图一般都是头朝下,和临床习惯不符,像我这样脑子比较慢的反应不过了,所以加工了一下。

桥脑可分为腹侧部和背侧被盖部(大体解剖见图1)。

图片

图1 脑桥的大体解剖

脑桥腹侧部隆起膨大的部分称基底部 (basal portion),由大量桥横纤维和部分纵行纤维及脑桥核组成。背侧被盖除白质束外,还包括三叉神经(V)、外展神经(VI)、面神经(VII)和前庭蜗神经(VIII)的核团,包括内侧纵束、内侧丘系、外侧丘系、脊髓丘脑束和中央被盖束(图2)。

图片

图2 脑桥结构模式

我们可以按照位置进行分类。从前向后,脑桥腹外侧部损害可出现Millard-Cubler syndrome,脑桥腹内侧部损害可出现福维尔综合征(Foville syndrome),脑桥背外侧部损害可出现脑桥被盖下部综合征(Raymond-Cestan syndrome),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可出现闭锁综合征。特殊的有面丘综合征等。


一、脑桥腹外侧综合征


又称展神经和面神经瘫-偏瘫综合征,Millard-Gubler综合征,病变位于脑桥下部平面的腹外侧。

图片

图3 Millard-Gubler综合征结构模式图

  • 累及展神经根纤维,病灶侧展神经麻痹而眼球不能外展,处于内斜位。

  • 累及面神经核下性瘫痪,即病变侧完全性面瘫。

  • 锥体束受损,引起对侧上下肢中枢性瘫痪。

  • 累及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由于二者分别在延髓内侧丘系交叉和在脊髓白质前连合交叉,故引起病灶对侧肢体的深感觉减退或消失;对侧偏身的浅感觉减退或消失。

Millard-Gubler综合征的病因常常是炎性病灶、肿瘤(胶质结节,胶质瘤)、多发性硬化的斑块。脑血管病引起者较少。


二、脑桥腹内侧综合征


也叫Foville综合征。Millard-Gubler综合征病灶再往里累及内侧纵束和脑桥旁正中网状结构(PPRF)即Foville综合征。

图片

图4 Foville综合征结构模式图

  • 对侧偏瘫(锥体束受累)

  • 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展神经受累)

  • 两眼向病灶侧凝视麻痹(外展神经核或其根纤维和PPRF受损的结果,因为外展神经核及根纤维和PPRF参与两眼同向性注视机制,并不是对侧眼球内直肌麻痹,因为当两眼内聚时,对侧眼球仍能内收。)

图片

图5 Foville综合征的症状

Foville综合征的病因以脑血管病最多见,因为旁正中动脉侧支循环较少,容易发生脑梗死。也可由肿瘤和炎症引起。

图片

图6  Foville综合征

 相对少见型:

  • Raymond综合征

是由脑桥单侧腹内侧损伤引起,影响同侧外展神经纤维和皮质脊髓束,但面神经不受累。患者表现为同侧外直肌麻痹和对侧偏瘫 。

图片

 图7 Raymond综合征

  • Brissaud-Sicard 综合征

典型表现为同侧面部抽搐和对侧偏瘫。该综合征是由累及皮质脊髓束和VII神经核或神经根的桥脑腹外侧损伤引起的。它可以由后循环缺血性中风引起,也可以由肿瘤(如脑干胶质瘤)等其他病变引起。

图片

 图8 Brissaud-Sicard 综合征


三、脑桥外侧综合征(Marie-Foix syndrome)


通常由小脑前下动脉(AICA)梗死引起。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小脑束、面神经和前庭耳蜗脑神经核均受影响。临床表现包括对侧肢体轻偏瘫或偏瘫、痛温觉障碍、肢体共济失调、面瘫、听力丧失、眩晕和眼球震颤。

图片

 图9 Marie-Foix综合征模式图

图片

 图10 Marie-Foix综合征模式图2

图片

 图11 Marie-Foix综合征症状


四、脑桥被盖下部综合征


又称Raymond-Cestan syndrome,小脑上动脉综合征。累及前庭、展、面神经核、内侧纵束、小脑中脚、内侧丘系等结构,见于小脑上动脉或小脑下前动脉阻塞,表现为:

  • 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前庭神经核损害);

  • 患侧眼球不能外展(展神经损害);

  • 患侧面肌麻痹(面神经核损害);

  • 双眼患侧注视不能(脑桥侧视中枢及内侧纵束损害);

  • 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三叉神经脊束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 对侧偏身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丧失(内侧丘系损害);

  • 患侧Horner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

  • 患侧偏身共济失调(小脑中脚、小脑下脚和脊髓小脑前束损害)

图片

 图12  Raymond-Cestan综合征模式图


五、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


又称去传出状态(De-efferented state)等。病变部位主要在双侧脑桥腹侧基底部。

  • 双侧皮质脑桥束、皮质延髓束及皮质脊髓束中断,故引起脑桥及其以下的脑神经运动核或核下性麻痹和四肢瘫痪。

  • 中脑的Ⅲ、IV对脑神经运动核及其纤维未受损,致Ⅲ、Ⅳ脑神经运动核的皮质脑干纤维和内侧纵束也未受损,故病人能够瞬目和眼球上下运动。

  • 双侧脑桥旁正中网状结构及展神经核或其神经根受累,则出现两眼水平同向运动障碍(不能侧视)。

  • 因两眼垂直性注视主要受中脑上丘或顶盖前区支配,该区不受累,故病入能够作眼球上下运动。

该综合征的病因多为脑血管病,以脑桥腹侧基底动脉闭塞最多,其次为脑桥出血(旁正中动脉)。其他可见于脑桥部肿瘤、炎症、多发性硬化、海洛因过量等。

图片

图13 闭锁综合征的影像


六、面丘综合征facial colliculus syndrome


该综合征是由于面丘损伤(第四脑室菱形窝的上部内侧的圆形隆起,内有展神经核和面神经膝),并导致内侧纵束、外展神经和面神经膝纤维受损。

表现为同侧周围性面瘫,并因此导致舌头前三分之二味觉丧失、听觉亢进、眼球外展受限、复视和水平共轭凝视麻痹(临近的内侧纵束受损,对侧内直肌麻痹)。

图片

图14 面丘的解剖

图片

图15 面丘梗死

  • Gasperini综合征/加斯珀里尼氏综合征

Gasperini综合征是一种脑桥被盖综合征,临床特点为病灶同侧外展神经,面神经,有时伴听神经损害,眼球震颤伴有共转性偏斜,病灶对侧感觉缺失。这一综合征是因脑桥被盖近尾部病灶所致。最常见的原因为小脑前下动脉长旋支闭塞。

图片

图16 Gasperini综合征的影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